【媽祖故里】一盞光耀千年的海絲航燈——聚焦福建泉州天后宮

【「國保」檔案】
泉州天后宮建於南宋慶元二年(1196年),元明清三代屢加擴建,現存建築有山門、戲台、東西闕、大殿(天后殿)、東西廊、寢殿等,佔地總面積6300多平方米。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保碑

福建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國務院首批公佈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天后宮是「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世界文化遺產22處代表性遺跡點之一,內接城區,外連海港,不僅是媽祖文化的重要傳播中心,也是古代海上交通史的見證,承載著媽祖文化和海洋文化的深厚底蘊。

歷史悠久建築規格高

泉州天后宮位於泉州市鯉城區南門天后路,山門前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德濟門(宋元泉州城的南門)遺址。
大殿是天后宮建築群中最重要部分,紅磚白石燕尾脊,屋頂採用重簷歇山頂,象徵了媽祖崇高的地位。殿內掛有清雍正帝親筆御書「神昭海表」的橫匾。正殿大門有副對聯,下聯為「湄洲傳靈跡,閩台香火並千秋」。
在媽祖神座的龕壁背後,一幅壁畫引起記者的關注。這幅壁畫,為清道光年間繪製的《敕封天上聖母圖》。壁畫體現敕封情景,畫面標有升天峰、觀瀾、海天福主摩崖石刻、天上聖母旗桿、聖旨牌坊等10多處建築物,以寫實手法復原當時湄洲媽祖祖廟建築群。
跟隨記者採訪的泉州文旅集團講解專員陳紫薇說,這幅壁畫是1989年底清洗牆壁時灰水剝落而顯露的,壁畫內容說明泉州天后宮與湄洲媽祖祖廟有著深厚的淵源關係。
據記載,泉州天后宮建於南宋慶元二年(1196年),初建時以「順濟」為名,位於泉州古城南端,南臨晉江及沿岸港口。
明永樂五年(1407年),鄭和第二次出使西洋時途經泉州,特地遣使祭拜媽祖,還奏令福建鎮守官重修順濟宮。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少監張謙出使渤泥(加裡曼丹島文萊一帶),從泉州浯江(順濟橋一帶稱浯江)出發,出發前再次重修並改宮名為「天妃宮」。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鄭和第五次下西洋再次途經泉州時,依制祭拜媽祖,鄭和行香所立碑石至今尚在。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平定台灣。出師之前,施琅特地從莆田湄洲奉請媽祖像,供奉在戰船上。感念媽祖助力,康熙特派禮部郎中雅虎等,繼御書香帛到湄洲媽祖祖廟及泉州廟祭祀,並加封媽祖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后」。自此,泉州天妃宮改稱天后宮。

泉州天后宮戲台。

見證「東方第一大港」繁榮

「媽祖信仰起源於民間,但其迅速發展壯大是官方基於鼓勵海洋貿易而大力推動的結果,體現了國家對海洋貿易的重視。」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內,泉州天后宮作為一個「海絲」節點展示出來。
一座天后宮,一部古代海上交通史。古代泉州造船和航運發達,與世界2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經貿文化交往。南宋和元代時,泉州港有「東方第一大港」之稱。
「古時,順濟宮前面就是聚寶街。因順濟宮的關係,其後新建的跨江石橋取名『順濟』。沿江內港碼頭甚多,江面闊大,是番舶客航聚集之處。」泉州天后宮文物保護所負責人劉育民告訴記者,天后宮不遠處就是市舶司。南宋的市舶司,兼有如今的港務局、海關等職能。那時,天后宮是出海的必經之地,商人們和船民紛紛進廟拈香禮拜,奉獻供品,祈求媽祖庇佑。
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56處世界遺產,泉州天后宮是其22處代表性遺跡點之一。每逢農曆初一、十五,或者重要節日,泉州天后宮都會舉行南音、木偶戲等非遺節目,弘揚媽祖文化。
平安慈航,航燈照亮。「宋元時期,泉州海運非常發達,是世界上最大的商貿港口,隨著海上貿易的發展,媽祖的香火遍播於海內外。」泉州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原主任、文博研究員陳鵬鵬說,泉州天后宮見證了媽祖文化伴隨海洋貿易的形成和發展歷程,不僅是對媽祖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也是泉州港繁榮發展的一個縮影,積澱了泉州多元包容文化底色。

泉州天后宮內的清代《敕封天上聖母圖》壁畫。

一衣帶水連接兩岸情緣

台胞功德碑、宮誼長存匾額……在泉州天后宮內,隨處可見台胞捐贈事跡以及台灣媽祖宮廟贈送的匾額等。近年來,泉州天后宮圍繞弘揚媽祖文化,通過組織媽祖信俗活動、「泉州媽祖會」等,加強兩岸文化交流。
泉州天后宮與台灣宮廟密切往來。每年,泉州天后宮還會與台灣澎湖天后宮共同舉辦「乞龜」民俗文化活動,用「平安米」製作的龜為兩岸民眾共同祈福。
2023年11月份,第二屆「瓣香牽兩岸·徒步循初心」暨泉台青年媽祖文化周活動在泉州天后宮啟動,近百位閩台兩岸青年跟隨媽祖像,從泉州天后宮出發,徒步走到湄洲媽祖祖廟,以腳步親身感受沿途風土人情,體會一衣帶水的兩岸親緣。
在泉州,媽祖宮廟遍佈城鄉,對台民間交流十分頻繁。
位於鯉城區的霞洲媽祖宮,其前身為宋九牧林氏的家廟。北宋年間,莆田人林伋到晉江擔任縣尉,將湄洲媽祖祖廟的香火一同帶去,供奉在自家的宅院裡。明代時,林家家廟重建為媽祖宮,成為筍江霞洲一帶的民間信仰活動場所,故名霞洲媽祖宮。
霞洲媽祖宮自建成後400餘年間,經歷了多次重修與擴建。海峽彼岸的台灣媽祖廟紛紛伸出援手。2010年起,霞洲媽祖宮每年都與澎湖天后宮聯辦「乞龜」民俗文化活動。
「霞洲媽祖宮,猶如一艘船,船長是媽祖,駛入台灣海峽。媽祖靈光,保護兩岸敬仰者平安吉祥。」泉州霞洲媽祖宮董事長蔡景民說,台灣許多媽祖宮廟組團去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時,會路過霞洲媽祖宮進香,這裡猶如一個休息驛站。2023年,從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歸來的霞洲媽祖宮一行上千人,與來自台灣台南大天后宮等5家台灣宮廟、文化機構的媽祖敬仰者一道,開展巡安遊街活動。
霞洲媽祖宮的姐妹宮蟳埔順濟宮坐落於簪花圍故鄉——蟳埔社區,其供奉媽祖,宮內有施琅將軍贈送的「靖海清光」匾額。蟳埔漁民每當出海打魚都要到順濟宮祈福,蟳埔女祭拜媽祖也逐漸發展為傳統民俗盛事之一。每年農曆正月廿九,蟳埔社區都要舉辦一年一度的「媽祖巡香」民俗踩街活動。媽祖文化與本土文化相融相生,形成獨特的閩南文化。

霞洲媽祖宮,前身為宋九牧林氏家廟。

【延伸閱讀】莆商弘揚媽祖精神

泉州多元、開放、包容的城市氣質與媽祖文化內涵交相輝映,吸引了眾多莆商在泉發展。2022年,泉州市莆田商會從湄洲媽祖祖廟分靈了一尊媽祖像。
「商會結合媽祖精神,以『團結、高效、大愛、共贏』為理念,投身創業創新實踐,助力經濟發展。」在晉江從事鞋子進出口貿易的莆商郭亞松告訴記者,作為莆田人,他以弘揚媽祖精神為己任,企業發展越來越好。

本版文圖:湄洲日報全媒體記者 傅梅香 許志挺 郭珊珊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