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保」檔案】
龍岩西陂天后宮,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動工建設,為前低後高的三進建築,第三進是7層寶塔,是目前全國僅存的塔式天后宮,塔高40餘米。200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建省龍岩市是紅色聖地、客家祖地,紅色文化、客家文化和媽祖文化在這片土地並存交融。地處山區的龍岩並不臨海,境內卻有眾多媽祖宮廟。位於汀江支流永定河畔的西陂天后宮,是當地最具代表性的媽祖宮廟。
經歷七代人,建了120年
湄洲日報全媒體記者與龍岩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匯合,前往永定區高陂鎮西陂村聯合採訪。進入西陂村,遠遠地就看到一座高聳的塔式建築。這裡就是西陂天后宮。
西陂天后宮由前低後高的三進建築組成,第一進、第二進是平房,第三進是7層寶塔。踏進天后宮的大門,低壓的樓板讓人通行時不由低下頭來。原來,樓板上方是一個木質結構的戲台。
「這是當年專門設計的,低頭是表達對媽祖的敬仰。在清代,官員從這裡走進天后宮都要摘帽。」西陂天后宮管委會主任林華新介紹,每年媽祖誕辰日,戲台上有演出。農曆正月十七、三月廿三、九月初九,西陂天后宮分別舉行祭聖、祈福等活動,有傳統的十番演奏、舞龍燈和舞獅表演等。
據記載,明嘉靖年間,西陂林氏七世祖賁山公的養子林大欽高中狀元。為報答養育之恩,林大欽稟報嘉靖皇帝,希望在家鄉仿照京城中的文塔,修建一座塔形建築,以激勵當地學子。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文塔(印星台)破土動工。因文塔建造在永定河畔,技術難度大,前後經歷七代人,歷時120年,直到1662年才全部完成目前規模,故有「西陂天后宮,七代人馬建成功」之說。印星台因以林大欽名義建造,亦稱狀元塔,又因其底層主殿供奉媽祖(由湄洲媽祖祖廟分靈),也稱媽祖廟。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印星台始稱天后宮。
西陂村有7000多人,林姓占80%以上。林華新介紹,他們與媽祖同是唐九牧後裔,大家把媽祖當作自己的親人,稱媽祖為「天后娘娘」「姑婆」。在清代,西陂村是龍岩條絲煙業最興旺的鄉村之一,外出經商的村民眾多。他們出遠門多乘船走水路,對媽祖特別崇敬,不少村民家中供奉著媽祖像。
西陂天后宮是目前全國僅存的塔式天后宮,塔高40餘米,被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譽為「文物精華」「古建瑰寶」。塔後為登雲館,為過去會文教學場所,掛有孔子像。
「國保」中的「紅色明珠」
西陂天后宮,不僅是一座狀元之塔、感恩之塔,更是一座紅色之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的「紅色明珠」。
「這裡是閩西太平裡秋收暴動的爆發地,是全國最早的紅色信用合作社的試驗田,是毛澤東、朱德、張鼎丞、鄧子恢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戰鬥和工作過的地方。」龍岩市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秘書長、西陂老年協會會長林小平告訴記者,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西陂村是太平區委、區蘇維埃政府所在地。1929年5月,在毛澤東同志親自指導下,「太平裡革命委員會」成立,西陂天后宮是當時蘇維埃政府辦公場所。同年6月3日,朱德同志率紅四軍第二縱隊來到西陂,在西陂天后宮廣場發表講話,向村民宣傳革命道理,當晚駐紮在天后宮,成為一段美談。1929年秋,全國最早的紅色信用社太平區信用合作社在天后宮辦公,信用合作社印製的紙幣票面圖案即為西陂天后宮。
紅軍長征後,太平區黨組織轉入地下,西陂天后宮因其特殊性,成為中共永定縣委、縣蘇維埃政府活動的秘密聯絡地點,一直持續到抗戰勝利。此後,永定縣委和閩西地委先後組織永西北工作團、岩永工作團在太平裡活動,天后宮又成為一個重要工作據點,為配合解放軍南下和解放閩西打下堅實基礎。
西陂天后宮憑借獨特的媽祖文化、紅色文化、狀元文化,成為龍岩市熱門旅遊打卡地。每年春節、五一節、國慶節等假期,推出眾多民俗活動,吸引遊客超10萬人次。
516座,數量位居全國設區市第二
早在南宋年間,媽祖文化就傳入汀江流域,在閩西廣泛傳播。當地有516座媽祖宮廟及共同祭祀媽祖的寺庵,數量位居全國設區市第二,僅次於莆田。
「閩西屬山區,並不臨海,建有這麼多媽祖廟得益於汀江的航運。」龍岩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龍岩學院教授陳弦章說,宋代以前,汀州老百姓都是吃從福州經閩江船運到汀州的「福鹽」。由於閩江不能直達汀州,加之洪水季節無法行船,往往當年的鹽要等到第二年才能運達,鹽價十分昂貴。宋紹定五年(1232年),汀州知事李華,長汀縣令、著名法醫鼻祖宋慈開闢「汀州—潮州」的運鹽航線,汀江成為溝通閩粵兩省重要的水上大通道。那時的汀江,水深流急,暗礁眾多,為祈求航運安全,老百姓對媽祖特別崇拜,媽祖文化逐漸傳入汀江流域。汀州客家人對汀江河道進行疏浚,改善了航運條件,位於萬山之中的汀州古城,奇跡般地成為福建古代六大轉口貿易中心,眾多貨物經汀江、梅江、韓江直抵南海,沿著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海外,這為客家人向外發展、走向世界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長汀縣是古代汀州八縣府治所在,是客家民系形成的核心區域,是享譽中外的世界客家首府。
位於長汀縣城東大街的汀州天后宮,緊鄰汀江,始建於南宋紹定年間,佔地7000多平方米,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是汀江上游第一座大規模的媽祖宮廟,也是汀州八縣敬奉媽祖的聖地。2024年10月11日,媽祖羽化升天1037週年紀念日,這裡舉行紀念活動,吸引當地近2000名媽祖敬仰者參加。
汀州天后宮理事會會長楊小芳說,長汀人把媽祖當作親人,稱媽祖為「媽祖娭哩」(客家方言裡對「母親」的稱呼)。家中有人要出遠門,如外出經商、求學、打工等,或家中有重大事項,如建房、婚嫁、喬遷等,總要先到天后宮祈福許願。
【延伸閱讀】汀江源頭天后宮
「有水的地方就有媽祖廟!」這是記者在龍岩採訪時,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在汀江源頭——長汀縣庵傑鄉龍門也有一座天后宮。記者從龍岩市區驅車2個多小時,來到庵傑鄉涵前村龍門風景區的帽蓋山。汀江源頭就在此山中,龍門天后宮坐落在山頂。
龍門天后宮是一座平房殿式風格的建築,始建時間不詳,目前規模由1994年新建。隨行的村幹部徐德榮說,很多當地人都知道這裡有座天后宮,前來進香,祈求平安健康。
本版文圖:湄洲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 霖 蔡 蕊 見習記者 黃嘉儀
龍岩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章宸睿 實習生 盧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