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群山雲霧繚繞,近處溪流清澈見底,耳畔不時傳來啾啾鳥鳴……春日清晨,漫步福建武夷山九曲溪畔,彷彿置身一幅山清水秀的生態畫卷。近年來,武夷山市發揮「雙世遺」優勢,將茶文化、朱子文化深度融入旅遊產業之中,不斷豐富旅遊產品供給、提升旅遊服務品質,讓不少行色匆匆的「過客」成為流連忘返的「住客」。
4月的武夷山,漫山遍野的茶樹鬱鬱蔥蔥,空氣中瀰漫著清新的茶香。在一場名為「醉美武夷山 世遺探秘行」的春季研學活動中,300多名來自浙江溫州的學子化身「小茶匠」,體驗喊山祭茶、茶葉採摘、搖青、揉捻等非遺項目,見證一片鮮葉蛻變為瓊漿的奧秘。
來自溫州的學生陳沐汐感慨地說:「參加這次研學才知道,茶葉背後藏著這麼多的學問。搖青的時候,那股茶香特別濃郁,我彷彿從中聞到了陽光、雨露的氣息。」
「這種沉浸式的文化體驗,讓傳統文化不再是書本上的枯燥文字,而是觸手可及的生動場景。」武夷山海亮實踐教育營地負責人王新說,接下來營地將結合季節特色,開發「茶科技實驗室」「生態守護者計劃」等進階課程,讓孩子們不僅能學到茶文化知識,還能參與創新實踐。
除了茶文化,朱子文化也得到了挖掘和利用。不久前,武夷山五夫鎮舉行了一場朱子敬師禮:身著傳統服飾的孩子們,在古色古香的環境中,向老師行敬師禮,感受著尊師重道的文化內涵。隨後,他們走進陶藝製作工坊,親手製作陶藝作品,在泥土與指尖的觸碰間,領略非遺技藝的魅力。
與朱熹同行,正在成為不少遊客打開武夷山的另一種方式。來自福州的遊客李懷軍一家剛在武夷山度過了充實而難忘的週末,他說:「以前來武夷山就是拍照打卡、看看風景,現在帶孩子參加朱子文化類研學活動,感覺真正走進了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之中,收穫滿滿。」
文化賦能之餘,武夷山旅遊產品供給也更加多元、旅遊服務品質也在持續提升。
推出免門票政策,開通免費旅遊公交專線……武夷山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局長郭雪陶說,為了讓遊客有更多的遊玩選擇,當地以武夷山這一核心旅遊資源為依托,策劃國家公園探秘之旅、採茶製茶體驗之旅、朱子文化研學之旅3大主題產品,打造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自駕、崇陽溪漫遊道騎行、星村濱水茶香徑徒步3種遊玩路線。
「家裡人玩得很開心,感覺每次來都有不一樣的驚喜。」清明假期,深圳遊客蔣文卿一家再次來到武夷山遊玩,老人在朱熹園臨摹了《觀書有感》,孩子在濱水茶香徑體驗春茶採摘。他說:「去年國慶來還是走馬觀花,今年清明已能品出岩茶的『岩韻』了。」
數據顯示,2024年,武夷山共接待遊客330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52億元人民幣,遊客平均停留時長從2日延長至3日。郭雪陶說,武夷山將持續深挖茶禪哲學、朱子文化內涵,打造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的旅遊產品,讓遊客「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