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裡,溶田機、插秧機互相配合,一株株孕育生機的綠色秧苗被整齊地種在了水田裡……該農場現有陳埭基地145畝、惠安農場470畝,其中,陳埭早稻於今年2月26日播種,3月26日開始機械化插秧,“受疫情防控影響,我場工人相對不足,現已完成陳埭95%的插秧任務,這幾天正進行補秧及秧田溶田作業當中,預計於4月15日全面完成陳埭基地的早稻生產任務。”
“我們抓得比較早,目前300多畝有機生態稻田已全部插上秧苗。”泉州鯉城泉珍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吳財情說,合作社基地位於南安英都良山村,自古以來就是盛名遠播的金糧倉。
此地四面群山逶迤,中間曲水環瀠,土壤肥沃。經過幾年發展,該合作社目前擁有有機生態稻田380多畝,年產早稻115噸左右,晚稻110噸左右。
據悉,今年春耕備耕期間,南安市儲備了雜交稻種子2.2萬公斤、玉米種子0.6萬公斤、花生種子5.5萬公斤、備荒應急水稻種子8萬公斤、農藥500噸、化肥8165噸、農膜13噸、獸藥消毒劑8噸,確保春耕備耕農資充足、價格基本穩定。同時,開展暖心跑腿服務,安排專人將農戶所需農資送到田間地頭,打通農資運輸的“最後一公里”。
步入春季,正是播種海蠣苗的最佳季節。4月7日,位於泉港區峰尾鎮的漁港碼頭開始熱鬧起來,漁民將一袋袋長滿海蠣苗的“扇貝殼”裝上漁船,駕駛船隻向海上的養殖區出發,隨著海蠣苗一串一串地下到海水裡,一幅“海上春耕忙”的圖景緩緩展開。
海蠣苗被投放入海
“今天剛好溫度不錯,天氣也很好,所以趕在這個時候下苗,年底的時候就能收成。”大鵬海上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林賢鵬說,他們的養殖面積大概3000畝,這一批種了1200多畝。
峰尾鎮是閩南的漁業重鎮,隨著疫情得到控制,該鎮“戴著口罩抓發展”,在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組織下海春耕,確保“海上菜籃子”生產供應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