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 : 669 古代絲綢之路,獅子從西域來到中國,進入泉州,融入海絲文化,注入泉州人的血液,成為泉州人喜愛的“瑞獸”——福獅;新時代絲綢之路,眾多像“福獅”一樣的人舞動在泉州各地,特別是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他們組織醫療隊、志願隊、先鋒隊等,坐鎮一方,守護一方,服務一方,成為泉州人推崇的“網紅”——福獅。 獅子般衝鋒陷陣 泉州古城中,寓意平安、祥和的石敢當隨處可見,並由單一的文字碑演變成巷獅,有的形象威武,有的憨態可掬,但其蘊含的“護佑一方、勇毅奉獻”的精神都是一樣的,是大家眼中的“福獅”。鯉城區金山社區“家家幫”福獅先鋒隊,就是一支像“福獅”一樣的隊伍。3月13日,疫情初起,他們迅速成立一支以43名黨員為主、121名志願者組成的服務團隊。 張星球原先安排的崗位是做流調工作,“我看到保供組的工作更考驗體力,就主動提出去參加送物資,把接打電話做流調的事讓給女同志去做”。這樣爭先恐後的例子還有許多,帶動了志願服務工作快速推進。 又“快”又“准”,一個多月來,志願者們為社區居民提供精准服務,保障了2000多戶共7000多人疫情防控期間生活正常有序。 快與准,靠的是拼搏精神,這一品質在晉江核酸複采機動隊身上同樣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是一支與新冠病毒賽跑的福獅醫療隊,其工作職責就是快速確定大規模核酸篩查混管陽性標本中的陽性對象,儘量縮短其在社會上的滯留時間,降低傳染概率。 自3月20日開始,這支由下沉幹部、醫務人員、公安幹警、交通運輸人員等力量組成的隊伍,24小時待命,星夜不息、風雨兼程,為晉江快速戰勝疫情作出了貢獻。“像獅子一般衝鋒陷陣,為大家送福氣、帶福音。”機動隊隊員、“95後”李陵施回憶,“那階段,每天都在趕,快點走,早點入戶,神經一直緊繃著,直到采完樣才敢鬆口氣。” 掀起福獅命名熱潮 在中國民間傳統文化中,獅子屬於舶來品。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國同西域各國的交往,獅子才得以進入內地,並成為國人推崇的“瑞獸”——福獅。把自己最喜歡的美譽,送給最值得尊重的隊伍。4月13日上午,石獅青商會會長蔡彩紅將一面以“福獅醫療隊”為名,讚譽“醫者仁心福佑石獅”的錦旗送至錦尚健康家園醫療隊,表達對這支醫療團隊的敬意,這無意中掀起了泉州疫情防控醫療隊、志願隊、先鋒隊“福獅”命名熱潮。 石獅青商會向錦尚健康家園醫療隊贈送錦旗和抗疫物資 (顏華傑 攝) “我們將無懼風雨,繼續提供更貼心的服務,也希望居民朋友們給予更多的理解、配合和支持。沒有春光可以辜負,勝利即將到來,曙光就在前頭……”這是疫情期間,豐澤區豐澤社區微信公眾號“幸福豐澤365”發出的《致豐澤社區居民朋友的第九封信》,在最困難的時光裡,每天一封信,給社區居民送去了希望。豐澤新村88棟居民莊福來說,住在第一批被封控的樓棟裡,“剛開始時,一些居民難免焦慮不安。這些公開信之所以起到良好的溝通效果,除了蘊含真情實感之外,還在於志願者們提供的服務,讓社區居民的心態逐漸穩定下來。” “把社區居民擰成一股繩的正是冠以‘福獅’之名的先鋒隊。”豐澤社區福獅先鋒隊隊長楊婷婷告訴記者,隊員們在疫情防控期間堅持服務上門,努力做到讓群眾“醫”“食”無憂。“一線防疫工作者與社區居民同心協力、眾志成城,是取得疫情防控勝利的最大保障。” 解封當日,鯉城區金山社區居民自發製作“福氣碗糕”贈送給志願者。(顏瑛瑛 攝) 抗疫中並肩作戰,疫情後情誼更深。鯉城區“三葉草”志願服務隊自命名“三葉草福獅志願隊”,豐澤區東南公益也決定使用“福獅志願隊”名稱,以“獅”的精神為群眾帶去“福”氣……鯉城區金山社區解封當日,社區居民特意按泉州習俗蒸制了碗糕、花包等點心送給先鋒隊隊員們,並印上了大大的“福”字,以表達對他們的祝福和感激之情。 福獅精神守護一方 本次疫情防控,“福獅”團隊在泉州各地湧現。然而,更多的時候,“福獅”團隊還是像獅子一樣,默默坐鎮一方,守護一方,服務一方。疫情防控解封之日,為補充下沉幹部撤離留下的空白,豐澤區豐澤社區在微信群進行志願者招募,100個名額在短短幾分鐘內就報滿,社區只好將名額增加到200個,類似情況在多支福獅團隊那裡都曾出現。“社區志願者團隊在疫情防控中鍛造出勇毅、承擔、奉獻的精神,我們更想把這種精神弘揚下去,常態化長期化服務社區居民,才能真正不辜負‘福獅’之名。”楊婷婷表示。 “‘福獅’文化契合福建人奮發有為、敢為人先、愛拼善贏的進取精神。”石獅博物館館長李國宏這樣詮釋,來自異域的獅子傳入中國後,以祥瑞、智慧、威猛的形象示人,與中國傳統文化融為一體。獅文化傳入福建後,又與閩都文化、閩南文化、客家文化等交相輝映,其勇敢、奮發的文化內涵與福建人自強不息的人文精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獅文化也在泉州根深蒂固,本次泉州疫情期間湧現出的一支支“福獅”隊伍,正是這一精神的生動寫照。 期待湧現更多“福獅”隊伍 福獅醫療隊、福獅志願隊、福獅先鋒隊……連日來,泉山晉水之間湧現出一批以“福獅”為名的抗疫隊伍,廣受群眾好評,成為網絡熱詞。 以“獅”為名緣何成為潮流?這既有當下抗疫的背景,也離不開悠久的文化傳統。換言之,“福獅”之名並非憑空冒出,也不是一時興起,而是根植于我們的文化,來源於我們的生活。 傳統文化中,獅子作為一種祥瑞深受百姓喜愛。它代表了威猛的王者風範,以及克己自製、友愛同類、團結協作等精神。而在佛教中,獅子還是智慧的化身。 泉州也擁有獨具地域特色的獅文化。不僅有中國唯一一座以“獅”為名的城市,還誕生了兼具粗獷質樸風格與纖巧細膩神韻、以圓雕石獅為傳統產品的惠安石雕,並流傳著泉州舞獅、刣獅、獅陣等民俗活動。可以說,獅文化集中體現了泉州的人文景觀和地域特色,以及泉州人不畏艱險、愛拼敢贏、守望相助的精神風貌,正是這座城市最為重要的文化性格之一。 如今,一批在抗疫中湧現出的隊伍以“獅”為名,這既是對他們在關鍵時刻“獅”以援手的一種禮贊,也是對協作奉獻、勇猛祥瑞之獅繼續“福”佑泉州的一種期盼。這無疑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被激活,從而引發了群眾的強烈共鳴,形成了時代的正能量與最強音。 我們樂見一批以“福獅”為名的隊伍湧現,更期待越來越多的隊伍踐行“福獅”精神,守護一方百姓,護佑家園平安。 作者 鄭運鐘 顏瑛瑛 林豔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