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 : 614 在5月24日舉行的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牢記使命 奮鬥為民”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泉州專場上,新華社、光明日報、中新社、香港商報、福建日報、福建廣播影視集團等媒體的記者,聚焦泉州在古城保護、四好農村路、向金門供水、縣域緊密型醫共體、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河長制與湖長制等方面的創新探索,點贊泉州發展成果。 原真性保護 功能性提升 活態化共享 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遺成功為契機,泉州結合國家“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以“繡花”功夫改善人居環境、傳承歷史文脈,在“潤物無聲”中促進古城蝶變復興。 加強原真性保護,按照“見人見物見生活”理念,遵循“修舊如舊”原則,對669幢傳統歷史建築逐一登記建檔、掛牌保護、分批修繕,做到“原址、原狀、原物、原汁原味”。 做好功能性提升,全面開展中山中路周邊29條街巷的修復,同時啟動中山南路周邊45條街巷整治提升工程,讓古城更宜居。此外,構建古城“公交+慢行”交通方式,打通“微循環”。 突出活態化共享,建成一系列世界遺產主題展示館並向群眾免費開放,組織海絲泉州古城徒步游、南音公益演出等各類活動,讓“更好地保護,更好地共享”成為社會共識、鮮活場景。 共通 共榮 共享 泉州是福建省目前唯一一個全國“四好農村路”建設市域突出單位和省級示範市。共通、共榮、共享,是泉州推動“四好農村路”從區域示範引領向全域達標發展的重要舉措。 “共通”就是推動路網擴容升級。泉州在福建省乃至全國先行先試,實施“工程包”籌融資、並聯審批模式、小規模項目信貸、標準化管養等做法,統籌做好農村公路的建、管、養、護和運營等環節。目前,基本實現所有鄉鎮通達三級以上公路,半小時可上高速。 “共榮”就是推動路網佈局與區域發展融合。一方面,引導快遞物流、特色產業等向路域集聚,安溪藤鐵、永春漆籃、德化陶瓷等一批農村手工藝產業因路而興。另一方面,開展“串珠成鏈”行動,構建“一路一景一特色”景觀帶,打造269公里美麗農村路和600公里生態示範路。 “共享”就是推動交通服務均等化。在“村村通客車”基礎上,推動快遞、公交向農村延伸服務,沿海地區率先全域通公交。與此同時,主動捐資捐地修路、自發愛路護路蔚然成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發展新格局。 已累計向金門供水超2000萬噸 2018年8月5日,泉州向金門供水工程建成通水。目前,泉州累計向金門供水超2000萬噸,日均供水1.45萬噸,金門民生用水超七成來自泉州。 為進一步保障金門百姓用上“安全水”“放心水”,泉州嚴格執行115項水質指標檢測,水質均達到或優於地表水環境品質Ⅱ類標準;建立“月計畫、周調整、日供應”的供水機制,做到需則供水、供則足量。 同時,啟動金門供水水源保障工程,該工程已列入國家150項重大水利項目。 下一步,泉州將積極推動向金門供水工程爭創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為實現兩岸“應通盡通”目標樹立典範。 組建11個“縣醫院+鄉鎮衛生院”醫共體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泉州以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為抓手,精准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在福建省率先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和基本設備“雙達標”。借力醫共體建立醫務人員交流深造機制,讓基層醫務人員進入市、縣級醫院學習實踐,並擇優選聘到縣級醫院。截至2021年年底,執業(助理)醫師占鄉村醫生比例達36.02%,遠高於福建省平均水準。 此外,泉州6家市級醫院與64家鄉鎮(街道)衛生院結對掛點,組建11個“縣醫院+鄉鎮衛生院”醫共體,建成縣域遠程影像、檢驗、心電、病理、會診及消毒供應等“六大中心”,2021年年底泉州市所有縣級綜合醫院服務能力均達到國家“推薦標準”,7家總醫院達到三級醫院水準、數量均居福建省首位,省內唯一一家設立在縣域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上海六院福建醫院落戶晉江。 打造四大超百億農業產業集群 2020年年底,泉州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脫貧任務完成以來,泉州嚴格落實“四個不摘”,保持政策、投入、力量“三個不變”,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力“守底線、促振興”。 “守底線”就是堅決守住不發生返貧的底線,設立銜接推進鄉村振興專項資金,村、社區有專人掛鉤聯繫易返貧致貧對象,實行群眾自我“一鍵報貧”,一旦遭遇突發“病、殘、災”,馬上介入幫扶。針對因病致貧返貧問題,在實施國家基本醫保、大病醫保、醫療救助和省精准扶貧醫療保險救助的基礎上,疊加泉州市精准扶貧醫保補充補助,進一步降低個人負擔部分。 “促振興”就是實施鄉村振興專項行動。抓鄉村產業提升,到2025年,重點打造茶葉、蔬果菌、畜禽、水產等4個超百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20個現代農業產業園、20個農業產業強鎮、200個以上“一村一品”示範村,泉州市十大鄉村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達2800億元人民幣。抓鄉村建設提檔,對村莊進行評級定檔,細化合格村、示範村、標杆村的標準和要求,逐年梯次實施,推動逐級晉檔。抓鄉村治理提效,開展善治鄉村試點示範創建,推廣鄉村治理“積分制”,讓農村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連續5年獲福建省河長制績效考評第一 近年來,泉州積極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在城市打造生態連綿帶,在鄉村建設清新流域,有力促進人水和諧共生。 精准治理水土流失。建立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水土保持工作領導機制,以晉江、洛陽江中上游為重點,創新多元融合投入機制,堅持分類指導、精准施策,累計完成治理面積331.78萬畝,水土流失率下降至10.72%。 實施流域綜合治理。一方面,以七庫連通工程為龍頭,實施大水網和水系連通工程,同步加快中小河流治理,促進河流生態復蘇;另一方面,調整產業空間格局,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實施城鄉品質提升、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等專項行動,推動“水清、暢流、岸綠、景美”。 以河湖長制壓實治理責任。2017年,泉州在福建省率先建立河長制,2018年,全面建立湖長制,探索建立跨界河湖聯防聯控、部門協調、社會參與等機制,形成河長牽頭、部門聯動、分級管理、共同發力的工作格局。泉州河長制“六項機制”做法獲中央改革辦專文總結推廣,連續5年獲福建省河長制績效考評第一。 作者 許雅玲 蔡紫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