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雍陽大地萬物並秀、生機勃勃。一望無際的田野上,冬小麥揚花灌漿,散發著淡淡麥香;生態農場裡迎來了果蔬豐收季,櫻桃、蜜瓜、番茄長勢喜人,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採摘品嚐;寬闊平坦的鄉村公路串聯起一個個美麗村莊,一首首悠揚的村歌久久迴盪在心中,喚醒了記憶中的鄉愁……
近年來,武清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市委部署要求,以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聚焦「三農」重點領域,按照「補短板、強基礎、增後勁、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加速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一幅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壯美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打響產業發展「當頭炮」 鄉村振興有勁頭
走進南蔡村鎮丁家瞿阝村,連片的黑小麥莖稈粗壯,飽滿的麥穗昭示著鄉親們即將迎來又是一個豐收季。距離麥田不遠的石磨麵粉廠,機器轟隆、麥香四溢。正在直播銷售丁家瞿阝村石磨富硒黑小麥麵粉的帶貨主播,短短十幾分鐘就收穫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上百份訂單。
該村「一肩挑」張鴻勳興奮地告訴記者,村兩委一直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加快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努力提高糧食自給能力」的殷殷囑托,一方面大力發展黑小麥種植,通過開展深加工、拓寬線上銷售渠道等方式,不斷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另一方面,投資1000多萬元成立「金河灘」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建起了佔地面積225畝的設施農業大棚,村集體收入從9年前的6萬元到如今的10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7萬元。
丁家瞿阝村通過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帶動村民實現了增收致富。而同樣位於南蔡村鎮的糶糧務村則以科技賦能農業,將村「一肩挑」劉天民聯合155戶村民建立的「天民果蔬合作社」打造成為年產各類果蔬150萬公斤、年產值3000萬元的農業科技示範園區。
據瞭解,近年來該園區與天津市農科院等院校開展深度合作,先後引進國家級、市級專家和技術人員12名,開展新品種、新設備、新技術試驗研究及示範展示100餘項,種植試驗品種30餘個,「天民田園」鮮果菜品牌被認定為「天津市知名企業品牌」,甘蔗套種西瓜、「小鵲登枝」水果番茄、「不知愁」白草莓等成為享譽周邊地區的「明星產品」。
合作社負責人劉天民說:「打造科技農業示範園不僅為村集體帶來可觀的收入,也為村裡及周邊村鎮農民帶來就業紅利。現在有100餘名村民參與園區日常工作,每人能有三千多元的月收入,合作社社員還有每畝地1200元的補貼。村民的生活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農業的高質高效發展為鄉村振興築牢了堅實基礎。近年來,武清區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提速,建成津溪桃園、金鍋生態園等規模化農業園區101個,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00餘家,打造了「小兔拔拔」水果蘿蔔、「小熊掰掰」水果玉米等「武清果蔬」區域公用品牌和「天民蔬果」等31個「津農精品」品牌,形成了大良田水鋪、梅廠灰鍋口、河北屯肖趕莊等10個「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並先後榮獲「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等榮譽稱號。
產業旺、鄉村興,產業振興為鄉村振興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千里沃野上,曾經「靠天吃飯」的農民變身「上班掙錢」的產業工人,鄉村事業甜起來的夢想正一步步照進現實。
唱好鄉村建設「重頭戲」 鄉村振興有看頭
一到節假日,河北屯鎮李大人莊村便遊客如織、人聲鼎沸。一輛輛大巴車、私家車沿著新建成的「愛一路」一直開進村裡,這裡的民宿、陶藝館、親子樂園、採摘園滿眼熱鬧景象。
村「一肩挑」張姜男告訴記者,「進村的路通了,致富的路也更順了,一座座農業設施園平地而起,新鮮果蔬一車車運出去,來自周邊各地的遊客一波波湧進來。李大人莊村正借助這條『愛一路』,改變原來封閉落後的老樣子,全力打造旅遊、康養、都市農業於一體的鄉村旅遊重點村」。
「愛一路」是河北屯鎮和武清區交通局合力打造的一條「四好農村路」。總長21公里的環形路串起了河北屯鎮16個村,沿線興建了肖趕莊西紅柿特色村、天津翰揚現代農業基地、西樓甜瓜等8個農業產業園和四時生態田園示範區,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便民路、致富路、振興路。
一條條鄉村公路打通了鄉村建設的「堵點」,而一場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變革已成為鄉村建設「改頭換面」的「亮點」。
在大鹼廠鎮南辛莊,走進村民趙艷秋家裡,廚房水、洗澡水、廁所水、洗衣水全部可以排放到村裡鋪設的地下生活污水管網裡,並在村裡的污水處理站得到集中處理。
「一肩挑」李繼田說:「過去,因為沒有地下生活污水管網,家家戶戶洗衣做飯的污水只能倒進村邊溝渠裡,特別不方便還污染環境。建了污水管網和處理站後,村莊變得更加乾淨整潔了,村民們都說過上了城市般的生活」。
無論是「四好農村路」建設,還是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都只是武清區推動深化鄉村建設行動、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武清區著力下好「繡花」功夫,村莊環境面貌煥然一新。投資16.5億元,實施農村飲用水改造提升工程,徹底解決了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問題。投資32.8億元,完成501個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新建村級污水處理站480座,日均處理量4萬餘噸。投資3.6億元,實施戶廁改造工程,新建或改造提升農村衛生戶廁16.2萬座、公廁629座,實現了衛生廁所區域全覆蓋。投資14.22億元,建成10個人居環境示範村,全區349個村實施道路硬化、街道亮化、村莊綠化美化工程。一項項農村全域清潔化和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程的落地落實,也為武清帶來了「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榮譽稱號。
青山綠水寄鄉愁,美麗鄉村更宜居。武清區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決心力度推進鄉村建設,讓一座座「內外兼修」的美麗村莊不僅成為村民生產休憩的動人家園,更成為人們念念不忘的詩和遠方。
把牢黨建引領「定盤星」 鄉村振興有盼頭
「感黨恩,跟黨走,攜手鑄輝煌……」。一走進白古屯鎮韓村,就聽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傳來的村歌《武清韓村新風尚》。動人的歌聲映襯著笑臉牆上村民們幸福的笑容,彷彿在講述著這裡發生的巨大變化。
很難想像,幾年前的韓村還是另一番景象。黨組織引領作用弱化,老百姓像一盤散沙,村民收入更是寥寥。
這裡的改變從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開始。新選出來的村兩委班子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不斷細化黨建業務、建規章立制度、謀劃發展方向……把村莊發展的大事小情抓起來。
在區鎮村三級黨組織的共同努力下,韓村不僅補齊了多年「欠賬」,還探索出「黨建引領+文明實踐」的新路子。投資750萬元,建起了面積1020平方米,集學習教育、組織活動、日常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黨群服務中心。改造提升了660平方米的文化禮堂,設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文藝宣講、志願活動打通了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最後一米」。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組織蟠桃種植大戶、紅薯致富能手為村民傳授特色農產品種植經驗,攜手共同創造幸福生活。
韓村黨總支書記開源說:「近年來,我們把『黨建引領』作為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把鄉親們更好團結起來、凝聚起來,將韓村打造成『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紅色家園,百姓的日子也越過越順心、越過越紅火。」
黨旗在鄉村振興一線高高飄揚,時代新風也隨之撲面而來。
在大黃堡鎮小黃堡村,村民興致勃勃地到新時代文明實棧道德積分兌換現場領取米、面、油等獎品。積分排名靠前的村民笑呵呵地說:「自從有了積分制,我們說什麼、做什麼都會想想是否影響自家積分,是否違背鄉風文明的要求。現在,村裡搞封建迷信的沒有了,打牌賭博也被讀書、聽戲取代了」。
近年來,武清區在鄉風文明建設上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持續營造向上向善向美的強大社會氛圍,讓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煥發新活力。
緊緊圍繞加強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武清區充分發揮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陣地作用,組建學習宣傳、互幫互助、文化健身、文明風尚等「4+N」農村志願服務隊伍3267支;抓實「一約三會」,逐村修訂村規民約,站長宣講會、紅白理事會和道德評議會助力移風易俗作用愈發凸顯;開展鄉風文明「十個一」活動,定期組織「武清好人」「清潔庭院」「誇誇我的好街坊」評選,發揮典型引領作用;積極打造農村文化樂園、「草根」舞台,組織村歌大賽、廣場舞大賽等系列文體活動,進一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鄉風文明的浸潤下,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自我約束」的能力日益提升,鄉村振興也更有「精氣神」。
春潮湧動處,奮楫振興時。行走在雍陽大地這片熱土上,聽到最多的話題是「發展」,看到最多的身影是「實幹」。武清區始終把做好「三農」工作擺在突出位置,著力打造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的「武清樣板」,以鄉村振興的鏗鏘足音向黨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