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區專刊】600年昆曲喚醒300年正乙祠古戲樓  「會館有戲」演出再推新亮點

「雨順風調萬民好,慶豐年人人歡樂……」隨著一出昆曲吉祥開場戲《天官賜福》的上演,經典的昆曲唱腔「喚醒」了坐落於西城區前門西河沿街220號的正乙祠戲樓,讓這座300餘年的古戲樓與有著600餘年歷史的昆曲結緣,煥發新的生機。

正乙祠小院西側,一塊三米多高的石碑篆刻了正乙祠修建的過程。

正乙祠戲樓曾是銀號會館,也是最古老、保存基本完好的純木結構戲樓,被稱作「戲樓活化石」,梅蘭芳、譚鑫培等戲曲名家都曾在這裡登台表演,在戲曲演出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為全力打造「會館有戲」文化惠民新品牌,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將正乙祠戲樓交由北方昆曲劇院修繕、運營及使用。修繕一新的正乙祠,依然保有古戲樓的傳統風貌,在細節之處又進行了精心的設計,比如院內裝飾牆上的吉祥圖案、二樓牆上的《富春山居圖》、可感的LED冷光源。

戲樓後台,演員們正全神貫注地備場。

北方昆曲劇院院長楊鳳一表示,由北昆運營正乙祠是一個彼此成就的雙贏舉措,「北昆七十多年來沒有自己的劇場,現在終於有了一個可以自己支配的平台,對我們而言意義重大,能夠打造更多好戲,同時會館的重生也需要充實的內容,北昆將為正乙祠量身打造優質的演出。」楊鳳一透露,未來要將正乙祠打造成一個匯聚優質演出的平台,不僅要演《牡丹亭》《長生殿》這樣的經典昆曲劇目,還會演出具有北昆特色的傳統劇目,讓觀眾都知道看昆曲要到正乙祠,「同時,並不只拘泥於昆曲的演出,還會舉辦昆曲雅集、網絡直播和戲曲文化講座,並邀請京劇和具有特色的地方戲在這裡演出,吸引不同觀演群體走進正乙祠。」

在正乙祠,戲樓版《牡丹亭》的演出中,演員從觀眾席開始表演,距離最近的觀眾只有不過一米的距離。
重張的正乙祠戲樓吸引了不少戲迷前來打卡。

此次正乙祠戲樓開幕演出季選取了四出頗有歷史淵源的大戲連台上演,分別是駐場戲《天官賜福》、戲樓版《牡丹亭》、觀其復版《牆頭馬上》《憐香伴》。其中,駐場戲《天官賜福》和戲樓版《牡丹亭》都是為戲樓量身定制。在大劇場看昆曲演出,觀眾往往很難看得真切,而戲樓版《牡丹亭》的演出中,演員從觀眾席開始表演,距最近的觀眾只有不過一米的距離。杜麗娘和春香賞著滿園春色,舞台的紗幕上花影婆娑,讓劇場如園林,觀眾也能同賞那春色如許、燕語聲聲。「希望在這種沉浸式的演出中,讓觀眾能夠更真切地感受到傳統藝術的魅力。」楊鳳一說。
「會館有戲」聚焦會館特色,不斷打磨推出既符合會館氛圍又彰顯傳統文化魅力的「小而精」「小而美」演出。前期以湖廣會館、顏料會館為試點,率先推出「會館有戲」之「遇見湖廣」「遇見顏料」系列演出,臨汾會館、福州新館、台灣會館等會館也陸續開演。後又有梅蘭芳紀念館、報國寺、正乙祠聯動創排「會館有戲」系列劇目,《遇見梅蘭芳》之《遊園尋梅》、沉浸式曲劇《茶館》、正乙祠版《天官賜福》等精彩節目輪番上演。目前,北京市已有8家會館推出多場「會館有戲」系列演出。
據悉,未來北京市還將立足推進老城保護與復興,因地制宜創作推出更多兼具時代價值與傳統審美、表現方式靈活的新創劇目,搭建精品力作展示交流平台,發揮會館作為「新戲入口」「新秀舞台」的重要功能,不斷探索「會館有戲」常態化演出機制,舉辦古戲樓戲劇展演季,開展戲曲公益講座、文化沙龍,開發「會館有戲」微旅行線路,持續打造市民身邊的文化圈、藝術圈。(牛春梅/文 方非/攝)

北京圖書大廈和PAGEONE北京坊
京城兩家書店入選「年度最美」

首屆全民閱讀大會‧年度最美書店發佈活動在京舉行,46家書店獲得「年度最美書店」殊榮,其中北京有兩家書店入選,分別是北京圖書大廈和PAGEONE北京坊。
年度最美書店發佈是首屆全民閱讀大會的一項重要活動。榮膺「年度最美書店」的46家書店,涵蓋了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既有新華書店等國有書店品牌,也有民營書店品牌;既有綜合性大型書城,也有小而精特色書店;既有轉型升級的書店老品牌,也有近幾年出現的書店新面孔。
北京圖書大廈是北京發行集團旗下經營規模最大、圖書品種最全、最早實行信息化技術管理的旗艦書城,建成於1998年5月18日,地處西單繁華商圈,經營面積1.6萬平方米,全品種經營圖書、音像製品30餘萬種,始終保持市場領先地位的銷售業績和經營規模使其堪稱「第一書城」。近年來,北京圖書大廈積極拓展多業態發展,圍繞圖書文化主線開展多項經營服務項目,常年舉辦各類知識講座、圖書籤售及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動等,以更加個性化的服務以及體驗型的業態打造「智慧書城」,已成為北京城市文化會客廳。北京圖書大廈副總經理秦輝表示,大廈將以北京發行集團數字化轉型為驅動,打造綜合文化服務平台,以全新方式服務讀者、服務作者、服務出版社,引領行業創新發展,助力書香北京文化建設,深入加強全民閱讀的推廣,努力營造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閱讀氛圍。
PAGEONE北京坊位於北京中軸線旁的正陽門西南角,地處大柵欄傳統商業區核心地段,這個特殊的地點承載了北京商業發展重要的歷史痕跡和空間記憶。作為PAGEONE的地標旗艦店,這家店匯聚中外旅行者、高端文化消費者,主營中外文圖書、文創、咖啡,店內設置了綠植展覽區、黑膠唱片區與錄音棚,為顧客打造了一個內容豐富、體驗舒適的國際生活慢享空間。PAGEONE書店總經理陳鵬介紹,書店嘗試在3000餘平方米的三層室內空間引入城市街巷概念,希望讀者在其中感受到開放的城市所具有的鮮明的內與外、專屬與公共的空間關係,延續城市視角與空間體驗。他表示,除了「高顏值」,PAGEONE更希望將優質內容傳遞出去,為讀者帶來優雅、獨特的文化生活體驗。(李俐)

濱水綠道林蔭路 樂享健身休閒慢生活圈

走在馬連道東街小區和蓮花河之間的濱水綠道,綠柳成蔭,花香陣陣。在九如廣場的《九魚圖》下,幾個真人大小的兒童雕塑模擬著河邊嬉戲,動作、神態惟妙惟肖。雕塑旁邊,放學後的孩子們在旁邊蹦蹦跳跳,遛彎兒的大爺大媽們在步行道上愜意而行,旁邊跑步道上,跑步健身的人們時不時輕盈而過。沿著步行道來到同樂佳境,一位看孩子的老人說:「自從蓮花河濱水綠道建成後,老年人有了遛彎、鍛煉的地方,孩子們也有了活動場地。在這麼優美的環境下跳舞,覺得自己年輕了好幾歲!」


總長2.4公里的蓮花河濱水綠道按照「一河、兩帶、五景」的景觀結構進行建設。在河岸及水位線上增設人行棧道、活動平台和臨水棧道,在河坡種植柳樹、花灌木,緊鄰棧道種植蘆葦和荷花,豐富水岸景觀。同時沿河道自北向南建成「廣安荷香」、「納福迎祥」、「同樂佳境」、「蓮河印象」、「紅蓮往事」五大景區。


除了蓮花河濱水綠道(西城段),西城區還建成了環二環綠道北護城河(西城段)和營城建都濱水綠道建設。在營城建都濱水綠道上,西城區特地營造了一處金中都公園。公園在建設時不僅改造提升了護城河沿岸的綠化帶,還在護城河上建設了一座特色鮮明的景觀廊橋。新橋建成後,兩岸居民的出行難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過去得繞20分鐘,現在出了小區門,沒幾分鐘就進園子裡了。」建功南裡社區居民說。
結合轄區內優質河湖水系資源,西城區自2019年起就對南護城河沿岸進行改造提升,開展濱水健走步道建設。去年又新建成健走步道5.43公里,實現了南護城河天寧寺橋至菜戶營橋沿線兩岸的貫通,形成了8公里健走步道網絡,為居民建立起綠色多元、舒適共享的健身休閒空間。「河兩邊綠樹成蔭,空氣清新,這條健身步道建成後,跑起來特別舒適,幾乎每天晚上都來跑兩圈。」家住附近的李先生說。


西城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隨著三條濱水綠道陸續建成,西城的綠道體系初步形成。3條濱水綠道共建設了全長33.4公里的慢行步道和14.2公里自行車騎行線路,建設了6座休閒驛站、48座觀景平台。2022年,西城區將通過「兩全、兩無、四提升」措施,再打造40條林蔭道路,林蔭計劃共涉及25個子項目。
近年來,西城區結合街區更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背街小巷整治等重點工作,持續推進慢行系統改造、林蔭計劃項目實施,休閒、口袋公園建設等,在更好地展現厚樸典雅的城市風貌和歷史文化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轄區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街心公園 眼前有景的「城市客廳」

在平安裡地鐵F口附近的休閒公園,市民董奶奶深有感觸地說:「出門走幾步就是小公園,離地鐵也近,現在一有時間就帶小孫女來玩,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活動活動筋骨,玩累了坐下小憩,每次來這裡心情都很舒暢。」
漫步在暖陽下,公園內的草木青蔥映入眼簾,繽紛的花朵悄然綻放……佔地不大,卻很精緻的休閒公園在繁華的城市裡延展出一幅詩意的畫卷。「現在跟以前真的是不一樣了,大家都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多虧了平安大街的整治,沒有了以前的雜亂,出門騎行也特別方便。」在育德胡同附近居住了十幾年的李大爺說話時眉宇間掩不住笑意。


去年12月,平安大街西城段整治提升後正式亮相,西城區重構街道尺度,充分考慮行人和駕駛人員舒適度,取消兩側停車帶,壓縮機動車道寬度,將富餘出的空間用於增設中央綠化帶,調整改善城市空間尺度,打造了親切宜人的「綠色大道」。通過貫通慢行系統,增設過街安全島、公交港灣、補植行道樹、保證騎行路權、調整優化台階位置及無障礙坡道等,努力為行人提供「在綠中行、在林下行」的健步悅騎場景體驗。
為增加街區活力,針對平安裡地鐵F口周邊功能復合,人群多元,軌道站點集中的特點,西城區改善了原有地鐵口周邊設施阻隔、混亂無序的狀況,將街角空地整合聯通,改造為開放的樹陣廣場、健身活動區,營造林蔭下的城市公共空間,共增加街心公園綠地4000余平方米,健身活動場地500余平方米。讓市民出站入園,眼前有景,讓街道空間真正變成居民的「城市客廳」。
從此處公園出發,沿平安大街騎行向西,享受慢行系統「悅騎」體驗的同時,十幾分鐘就能到達荷花市場前廣場。拍照打卡、放風箏、下棋……如今,荷花市場前廣場已經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在荷花市場前廣場「微更新」改造過程中,西城區從「保障行人路權、緩解高差衝突、規範機非停車、形成景觀序列、增設濱水林蔭、喚醒歷史記憶」六大方面入手,在荷花市場前廣場新增300平方米綠地,採用20多種花卉進行景觀佈置,打造自然閒適的景觀特色。在水域裡補植荷花,呼應荷柳風韻,逐步恢復垂柳依河、荷花遍植的景致,打造承載歷史文化印記,展現北京之「魂」的城市名片。

「流動服務隊」方便老人打疫苗

為了幫助更多老年人接種疫苗,西城區各街道積極推進相關工作,通過科普宣傳、答疑解惑、上門服務、專車接送等各種暖心舉措和貼心服務,加快推進60歲以上人群新冠疫苗接種。
近日,白紙坊街道菜園街社區來了一支「流動服務隊」,為行走不便的三位老人王奶奶、湯奶奶和汲爺爺成功接種了疫苗,他們說:「不僅上門為我們接種疫苗,而且全程陪伴,感覺特別貼心。」據瞭解,為滿足特殊老人疫苗接種需求,街道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婦幼保健醫院組建了就近接種新冠疫苗「流動服務隊」,精準對接老人需求,做好就近接種、入戶接種,開通為行動不便老人接種疫苗上門服務渠道。街道還與轄區單位進行對接,為其退休人員提供便利的一站式接種服務,合力推動地區老人接種工作。


為了給老年人提供更便利的疫苗接種環境,牛街街道疫苗接種點從廣安體育館遷址到交通更加便利的牛街南口,在新址門前,醒目的「牛街街道疫苗接種點」標識、門口的無障礙坡道為前來接種的老年人和殘疾人提供了更多的方便。82歲的穆爺爺和74歲的付奶奶是牛街西裡一區社區的居民,此前老兩口因行動不便,遲遲未接種疫苗。街道針對出行不便的老年人和行動不便的居民採用車接車送方式。社工馬聖俊專門陪著老人接打疫苗,在接送車上,她一直在提醒,「大家一定要戴好口罩,盡量間隔就座。」從社區到接種點,不到五分鐘就安全抵達了。付奶奶遠遠就看見了接種點一塊綠色的牌子——「老年人綠色通道」。馬聖俊貼心地將二老從車上攙扶下來,說:「這是專門給咱老年人設置的無障礙坡道,我扶著您慢慢走。」老兩口在街道工作人員的引導和幫助下順利完成了接種。(西融/文 于志強/攝)

《影戲傳奇》講述皮影千年歷史

舞台劇《影戲傳奇》經過復排後再次開始各地巡演,與其他舞台劇有所不同的是,《影戲傳奇》實現皮影戲藝術與舞台真人表演相結合,融合人影、皮影、紙影、景影等多種光影藝術,其獨特的皮影腔吸引了許多戲劇愛好者。


《影戲傳奇》由北京天橋盛世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品,北京皮影劇團製作運營。該劇主要講述了天真頑皮的女孩小小無意間喚醒了2000歲的皮影人「大巴掌」,當燈光照進「大巴掌」的身體,古老的皮影戲邂逅年輕靈魂的故事。整部劇通過皮影戲的來歷、皮影的發展創新、皮影戲的意義講述了皮影戲的2000年歷史。


與此同時,《影戲傳奇》除了呈現原汁原味的北京皮影戲《哪吒鬧海》等經典段落外,整部劇還從舞美、音樂等多方面進行創造性藝術嘗試。其中在音樂方面,《影戲傳奇》不僅突出傳統戲曲音樂,還有西方音樂元素的注入,主題歌中採用了西方「宣敘調」的旋律配以管絃樂,「大巴掌」自述時又採用了傳統戲曲的鑼鼓經,並糅合了流行電子樂和京胡的旋律。
北京皮影戲唱腔吸收了昆曲、曲藝等北京地方劇,形成了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唱腔。2008年,北京皮影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而北京皮影劇團則成為該項目的傳承、保護單位。(石偉/文 于志強/攝)

什剎海辦「童畫潮北京」活動

什剎海文化展示中心與北京廣播電視台聯動,組織開展了「童畫潮北京」特別活動,邀請了北京交通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師生,為孩子們講解水彩畫繪畫技巧和基礎繪畫技巧,帶領孩子們概括古建傳統紋樣,提取文創設計元素,設計出自己心目中的「潮北京」。


活動現場,北京交通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的老師和學生,為孩子們生動地講解了古建內的彩繪與紋飾,引導他們進行文創元素的提煉,瞭解古建中的歷史文化積澱,讓他們在學習傳統文化的同時,參與到文物活化的文創IP開發中來。孩子們聽完講解後,積極投入到繪畫創作中,不一會兒一幅幅生動可愛又富有想像力的作品就呈現在眼前。著名書畫家都本基先生也受邀參與到此次活動中來,他說:「北京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都,希望讓孩子們多參與這樣有意義、有價值的活動,在實踐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同時,真正讓『潮北京』不僅成為一種新潮,更要成為源源不斷的大潮。」
下一步,什剎海文化展示中心還將繼續助力什剎海地區公共文化服務,搭建貼近百姓生活的文化服務平台,推動基層社區的文化建設,挖掘古建活化新途徑。(楊二麗/文 姜真/攝)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