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連日陰雨、不知春去,地處深山的塘裡古村,一座古老木拱廊橋橫跨塘裡溪兩岸,而赭灰色的土木結構屋舍,極具畬寨民居風格,錯落有致嵌在青山綠水中,在雨霧暈染下猶如一幅水墨畫。
塘裡村是福州市閩侯縣廷坪鄉僅存的一個畬族古村落,距離福州市區約100分鐘的車程。過去,這裡沒有公路相通,外出路途遙遠,「養在深閨人未識」;因村民陸續遷居山外,只剩老人留守,而成了「空心村」。
鄭心校就在年輕時走出山村到福州闖蕩。如今,他卻一有空就跑回村裡,修繕房屋、打理院落,將自家老宅打造成一個放鬆身心的藝術空間:將竹子劈開,從山上引來泉水;將陶瓷水缸鑿破、塗上黃泥、種上青苔,裝點籬笆院落;造型獨特的石頭、半個葫蘆成為裝飾品,浸泡在水中的土豆發芽也被當作盆栽。
在塘裡村遇見鄭心校時,他正在家門口的茶桌旁用山泉水泡茶。他告訴中新社記者,他最喜歡在晚上點起篝火,「一個人蹺著二郎腿烤火」。「原生態的自然景觀是我們這裡最大的優勢,現在遊客越來越多,村子發展得越來越好,我也打算老了以後回到這裡。」
交通的改善,使塘裡村逐漸走出深山。發揮青山綠水資源稟賦發展旅遊,活化鄉村,則使塘裡村成為福州一處體驗鄉村田園慢生活的好去處。
塘裡村的蛻變始於2018年。福建農林大學教師陳升偶遇這個村子,發現這裡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於是幫塘裡村提出鄉村振興的思路——通過文旅產業帶動農業產業發展,在吸引本村人口回流的同時,吸引遊客,恢復村莊的生機。
「廊橋、紅旗渠、溪流、古村落等種種文旅資源在塘裡村彙集在一起,很難得。」在陳升看來,這個地方適合打造成福州市民休閒養生的「後花園」。
從事園林綠化工程多年的塘裡村黨支部書記鄭能也認為,用鋼筋混凝土大興建築與田園風光格格不入,難以長久吸引人氣;鄉村振興就應該凸顯當地特色,讓遊客體驗田園慢生活。
好生態帶來好發展。塘裡村成立福建省溪塘裡美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有機蔬菜,並結合土雞、土鴨、黃牛、本地山羊等農牧產品建設「溪塘裡美」產業園,吸引村民與公司合作。
塘裡村還與閩江學院簽訂合作協議,挖掘村裡的畬族元素,開發文創產品及畬族服飾。閩江學院對村民開展「輸血式」培訓,幫助村民掌握技術,共同打造富有畬族特色的文創產品。如今,刺繡鏡子、刺繡包、刺繡抱枕等極具畬族風情的文創產品受到遊客青睞。
「鄉村振興還是要落到百姓得實惠」,廷坪鄉黨委書記陳銘表示,將推動塘裡村創辦閩侯縣森林人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民增收;進一步健全登山步道、露營平台、休憩平台等基礎設施,將老舊房屋改造為特色民宿,喚醒山村沉睡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