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獨自打拚到「海峽組合」 台灣茶農入閩種茶20餘年

【本報綜合報導】在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賴坊鎮的東方美人茶葉基地裡,數百畝茶樹在雨後顯得格外青翠欲滴,生機盎然。
「芒種前後採收的東方美人茶質量最好。」現年70歲的台灣茶農鄧國光,帶領100多人忙著夏茶的採收。
鄧國光是台灣苗栗縣人,祖籍廣東揭西,是地道的客家人。1992年,他與台灣朋友來大陸考察,發現陶瓷行業市場行情良好,便與朋友在廣東東莞成立公司,從事工業陶瓷生產。
2000年,鄧國光把陶瓷廠賺來的這桶金,投向農業開發。在「中國烏龍茶之鄉」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他投資興辦茶廠,取得良好效益。
2011年7月,得知清流氣候、土質適於發展東方美人茶葉種植,鄧國光便來到清流賴坊,擴大規模發展茶葉種植與加工。
東方美人茶是台灣獨有的名茶,主要產地在台灣新竹、苗栗一帶;因對環境要求極高,產量非常少,而被稱為「茶中極品」。據說,英國茶商將此茶獻給維多利亞女王,黃澄清透的色澤與醇厚甘甜的口感,令她讚不絕口,故賜名「東方美人茶」。

茶農們正忙著採茶。

「自己很幸運,一路得到各級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享受到大陸的好政策。」從茶廠的開設到山場水泥路、水池、噴灌等設施的建設,鄧國光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扶持。
在台灣,鄧國光家族從爺爺一輩開始做茶,哥哥鄧國權是有名的「茶王」。對於種茶,鄧國光也頗有心得:「清流的氣候環境特別適合東方美人茶的生長。」
「每到夏季,清流縣當地氣溫達到30攝氏度到35攝氏度間,促使小綠葉蟬快速生長,而被小綠葉蟬咬過並沁出汁液的葉子製出來的茶,具有天然的蜜香和熟果香,價值很高。」在鄧國光看來,小綠葉蟬的出現也是當地良好生態環境的最佳證明。
鄧國光說,生態不好,蟲害多,茶園用農藥除害,把小綠葉蟬也殺死了,東方美人茶也就做不出來了。
為了確保茶園的原生態,鄧國光在茶園主要以牛羊等草食動物糞便作為肥料,再配上大豆和花生搾油後的渣,成本低,效果也好。他說:「我做茶不求產量高,但求質量好。」
除了東方美人茶外,鄧國光還與大陸朋友吳軒毅在清流共同創辦了一家茶葉企業,引進三明市首條抹茶生產線,利用東方美人春茶生產蒸青綠茶。他告訴記者,蒸青綠茶,就是抹茶粉,是天然的食品添加劑,在食品、飲料中廣泛應用。
「海峽組合」優勢互補、強強聯合,推動清流對台農業產業深度融合做優做強。清流台灣農民創業園管委會副主任羅尚華表示,鄧國光的到來,不僅帶動了當地周邊農民的就業,也促進了清流茶產業的更好發展。

鄧國光(右)和他的合作夥伴吳軒毅。

雖已年屆古稀,鄧國光卻仍創業不止。如今,在安溪、清流之外,他又把茶產業延伸至三明市大田縣,計劃在當地開設一家茶葉銷售門店,形成茶葉種植、加工和批發產業鏈條。
不只是自己扎根大陸,鄧國光還準備讓兒子過來一起發展,打造專屬茶品牌。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