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中,夢回宋元泉州 盡賞非遺之美

6月11日是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泉州市各地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展示文化遺產和傳承保護成果,助力打造世界遺產典範城市。圖為永春縣在五裡街鎮古街舉辦的活動中,富有當地特色的非遺文化吸引了眾多遊客參與體驗。(陳小陽 康慶平 鄭玉姣 攝)
6月11日,泉州市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在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舉行,精彩的活動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參觀。
此次活動由泉州市文旅局主辦,泉州市藝術館(市非遺保護中心)承辦,採用雙活動主題,其中非遺為“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文保為“時代共進,人民共享”。活動內容包括啟動儀式、非遺展演展示及法律法規宣傳和非遺購物節等。
在現場,非遺展演展示十分聚人氣,泉州提線木偶戲《獅子舞》、梨園戲《繡鸞》和《惠女服飾表演》同台獻演;泉州木雕、彩紮、妝糕人等15個非遺工坊展示分佈在館內,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互動體驗。非遺購物節則讓更多“好貨”走進市民生活,眾多傳統技藝類和傳統醫藥類非遺商家齊聚一堂,還通過泉州網和抖音網紅進行現場直播推介,讓沒到場的市民也能感受非遺魅力。此外,現場還通過展板和書籍等形式,宣傳文化遺產保護法律法規,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社會氛圍,展示泉州市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和傳承保護成果,助力打造世界遺產典範城市。
泉州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利用,打造了文化遺產保護的“泉州模式”。目前,泉州市擁有世界文化遺產1項——“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系列遺產,有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4處、居福建省設區市首位,還擁有5個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36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居中國地級市前列。今年以來,泉州市還新增了29個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活動現場,主辦方為第七批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代表和第三批市級非遺傳習所代表授牌,同時還舉行了《送王船》等新書發佈和泉州非遺手繪電子地圖上線等活動,內容豐富多彩。
梨園戲歌舞劇邂逅世界遺產
沉浸式演出“爆”火

亮出八百多年的戲韻,化身四海十洲的蕃客。6月11日,梨園戲、歌舞劇邂逅世界遺產沉浸式演出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舉行,以“戲”為媒,讓現場觀眾仿若夢回宋元泉州。

現場觀眾仿若夢回宋元泉州
當日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福建省梨園戲傳承中心、泉州市閩南民間歌舞傳承中心攜手打造,梨園戲、歌舞劇走進“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世遺總展示館展演,讓泉州非遺與世遺的美麗邂逅,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生動地再現了“東方第一大港”昔日的輝煌。“陳三和五娘活了,漲海聲中的萬國商人也活了,博物館裡的文物也活了。”現場不少市民表示,期待今後能有更多如此新穎的形式展示泉州戲劇和歌舞藝術,讓大家感受如此鮮活的文化藝術,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上傳統藝術、熱愛泉州文化。
市民博物館裡“邂逅”《陳三五娘》
陳三、五娘、益春、玉真、文舉……斑斕多姿的梨園戲古典人物,穿梭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的文物櫥窗間,衣香鬢影,緩歌曼舞……這不是電影裡“博物館奇妙夜”的科幻老梗,而是宋元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靜態文物與“宋元南戲活化石”梨園戲動態非遺的完美豔遇,碰撞出火花,點亮探索非遺新世界的遠方。

《陳三五娘·賞花》片段的沉浸式表演
事實上,為了這場美麗邂逅,福建省梨園戲傳承中心演職人員已經提前多日踩點準備,11日淩晨零時,由該中心主任、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獲得者曾靜萍監製、新銳導演曾龍執導的遺產日宣傳片《館遇——時空裡遙望》《戲游——時空裡追夢》准點上線。《陳三五娘》《高文舉》《事久弄》等梨園戲古南戲劇碼人物秀,時而在帆檣如雲的刺桐港碼頭拾階緩步,時而在德化窯古瓷器的璀璨輝映中凝眸回望,時而在印度教石柱與伊斯蘭碑刻交錯間翩若游龍,抑揚頓挫的壓腳鼓,如同東方第一大港的陣陣濤聲,回蕩著梯航萬國的絲路繁華。
當日上午,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一樓“刺桐——古泉州的故事”展廳中央,參觀者裡三層外三層,人頭攢動地觀看著,梨園戲青年演員在琳琅滿目的刺桐古港文物之間,進行《陳三五娘·賞花》片段的沉浸式表演,贏得現場觀眾陣陣喝彩。“這些梨園戲古劇碼也曾在宋元泉州城觥籌交錯的富豪廳堂中咿呀婉轉,也曾在勾欄瓦舍中受到市井十洲人的追捧喝彩。”該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樣的非遺展示形式,令觀眾瞬間置身千年歷史的遙相對望,靜態文物仿佛在新的生命中蘇醒,動態非遺也走在新世界的追夢路上。
《市井十洲人》再現刺桐古港輝煌
古代泉州市井生活的熱鬧場景、古刺桐港千帆競發、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泉州市閩南民間歌舞傳承中心獻演的《市井十洲人》,成功展示了宋元泉州與世界的商貿繁榮景象,一出場穿著奇裝異服的各國商人與波斯美女就十分吸引眼球,精彩的演出更是收穫掌聲無數。

音樂短劇《市井十洲人》
《市井十洲人》是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向大海》中的音樂短劇,該劇曾為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的形式演出,劇中精彩篇章曾獲過福建省舞蹈界最高獎項。“穿越千年,在歷史的浪花裡找到了馬可波羅的身影;在刺桐港,看到了光明之城的萬盞燈火,並通過歷史航跡與今天航跡的疊加,看到了未來的航程。”泉州市閩南民間歌舞傳承中心負責人表示,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是最早從海上走出一條路的城市,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新形勢下,泉州“海絲文化”有了新的榮耀和內涵,展望未來,充滿夢想的當代泉州人承前啟後,在通向人類共同繁榮的航道上再次出發,這個作品就展示當代泉州人創造更加美好未來的勇氣與決心。

在《光明之城》南宋泉州百戲記載:這裡有很多的演員和歌手,至少有一百個劇團,每一個劇團都站在自己的舞臺上,劇團周圍都有一大群人,一些人在等著演員的臺詞和樂隊的奏樂,另一些人則留神聽著正在他們面前發生的那些事情。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泉州作為“戲窩子”名揚四海,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讓刺桐城的千年文物與泉州的梨園戲、歌舞劇邂逅、傾訴、歌唱、舞蹈,沉浸式演出的方式徹徹底底地敞開彼此,“滿腹”的歷史訊息與動人故事,共同演繹宋元泉州在當今的新傳奇。
作者 陳智勇 文/圖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