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上漂」到「上岸富」 閩東「海上吉普賽人」新生活

【本報綜合報導】在福建寧德福安市下白石鎮,集「連家船民」吊腳樓和連家船參觀體驗、海鮮交易、海鮮加工、採購和品嚐為一體的「海鮮一條街」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中。
福安市下白石鎮副鎮長、下岐村第一書記鄭月娥近日告訴中新社記者,「海鮮一條街」項目由下岐村和下白石村帶動八個產業薄弱村共同建設、經營,大力發展海鮮產業,加快推進漁旅融合,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入。

走進依山傍海而建的下岐村,一條筆直巷道從村頭通到村尾。

在閩東沿海地區,那些被稱為「海上吉普賽人」的「連家船民」正演繹著「搬上來,住下來,富起來」的幸福新生活:立足海洋經濟,以海洋生態環境、自然景觀及漁業獨特優勢,推動旅遊娛樂與生態漁業有機融合。
依山傍海而建的下岐村裡,新樓房整齊排列,筆直巷道從村頭通到村尾,沿街商舖鱗次櫛比。漁民廣場、白馬公園,把這個「連家船民」新村裝扮得更加美麗。
現年56歲的村民江成財1999年搬遷上岸,他家從一艘破小船轉變為100多平方米的公寓套房,從此告別了家連著船、船連著家的日子。套房內,寬敞明亮的客廳,柔軟舒適的臥室,乾淨整潔的衛生間,令江成財感嘆不已,「曾經居無定所,如今不愁吃、不愁穿。」

閩東沿海船民上岸第一村——下岐村。

上岸後,江成財帶領村民大規模養殖海蟶,讓100多戶「連家船民」擺脫了貧困。2008年,他又組織30多名「連家船民」,用養蟶賺到的20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合股組建一支工程隊,走南闖北承包打樁工程,事業越做越紅火。
江成財表示,將繼續發揮致富帶頭人的作用,帶領村裡100多戶村民做好水產養殖和建築施工,爭取今年收入再創新高。
「一條破船掛破網,祖孫三代共一船,捕來魚蝦換糠菜,上漏下漏度時光」,這曾是福安市「連家船民」貧困生活的真實寫照。
「作為一名漁家女,我的童年就是在海上度過的。」鄭月娥回憶道,一家幾代人擠在一條長七米、寬不足兩米的小木船上生活,沒有電和水,船內低矮、昏暗、潮濕;每次出海捕魚,父母就拿根繩子一頭繫在她的腰上,另一頭綁在船上,生怕她一不小心掉下海。
「快點長大,脫離這條船」,成了鄭月娥兒時的願望。

下岐村新貌。

1997年起,寧德先後實施兩輪「連家船民」上岸定居的「造福工程」。據統計,1998年至2000年,福安市建設「連家船民」新村或安置點21個、新居1335幢,安置「連家船民」1889戶、8810人。
「回首過去,恍如昨日」,鄭月娥感慨「變化太大了」。江五全的生活也因「造福工程」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海上漂泊這麼多年,終於在岸上有了真正的家,心裡感覺很踏實。」
「之前在船上生活最怕生病,我們船民有句俗話『小病靠熬、大病看命』。」上岸定居後,江五全參加培訓,成了一名船舶管道安裝工,一年純收入有6萬多元。2015年他和哥哥合夥從事捕撈業,現在每年有10萬餘元的收入。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的支撐。近年來,下岐村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海洋捕撈、商貿服務、建築等多種產業,拓寬村民增收路子;推動線上線下銷售,帶動漁業產業多元化發展。如今,該村人均純收入從1997年的不足1000元增至2021年底的27600元,村集體也從「零收入」增至60多萬元。
「(未來)將重點做好漁業這篇文章,培育特色漁業產業,打造『海上田園綜合體』,推動漁旅結合,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鄭月娥說。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