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 : 621 銅鑼古地歷史悠久,開基繁衍五百餘年。熱情好客的畬族人民以竹為材,巧織幸福小康生活。在安溪縣湖上鄉的竹林深處,有一個叫“盛富村”的地方,這裡是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盛富村有8個角落(自然村),其中一個角落因地形如獅,得名“獅子侖”。這處散發著少數民族風情的村落裡,還有清代李光地贈書“銅鑼古地”的銅鑼廟。 古老村落 展畬族風土人情 盛富村地處安溪縣中北部,距縣城45公里。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龍岩長汀上杭的鐘氏一族徙居此地,至今已有500多年。全村山地資源豐富,盛產毛竹,自然風光秀麗,先後獲評全國文明村、福建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 通往盛富村的山路盤旋向前,兩側是翠綠的竹海。過了村口“盛富畬族人民歡迎您”的特色山門,就是安溪北線最大的少數民族聚居地。 進入村莊,路旁的燈箱刻有鳳凰圖案,還有“畬”字標誌。古民居的牆上畫著各種畬族文化元素的圖案,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撲面而來。 盛富村的村幹部鐘連春介紹,幾年前,為豐富村民群眾的文體活動,同時保護和挖掘畬族特色民俗文化,村裡建了畬族文化廣場和畬族文化館。文化館內展示了畬族農耕文化和服飾。文化廣場依山勢而建,有竹林步道、涼亭、竹子搭建的“幸福門”等。而今,極具畬族特色的庭院式的畬竹文化園也在如火如荼建設中。今後,它除了展現畬族文化,還將是盛富村竹編工藝品的網絡推廣中心。 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撲面而來 銅鑼古地 深情演繹畬漢一家親 盛富村有一山峰名為銅鑼寨,寨頂寬廣平坦,因酷似銅鑼而得名,而獅子侖就這裡。銅鑼寨上有座400多年歷史的銅鑼廟,站在銅鑼廟廣場遠眺,群山連綿數裡。獅子侖的村居散落在蔥翠的山林間,偶有嫋嫋炊煙。 鐘連春介紹,隆起的幾處連綿在一起的山包像一頭趴著的“獅子”,因此這個角落被稱為“獅子侖”。獅子形象威武、動作猛捷,是民間備受推崇的瑞獸。盛富村每年的迎春盛會上,都有“八社獅陣”這一舞獅民俗活動。 “‘獅文化’中有團結奮進的精神,而銅鑼廟除了是當地村民信仰的地方,更是畬、漢兩族人民團結友好的象徵。”鐘連春介紹,古時候,銅鑼寨周圍幾十公里間分有八個社裡,散居著畬族、漢族的村民,他們和睦相處,世代友好。寨頂敲鑼,八方可聞,一方有難,八社支援。歷史上,此地曾有匪盜出沒,攪得百姓不得安居。當地民眾就團結起來,聯合抗匪,匪徒不敢再犯。 銅鑼廟是畬、漢兩族人民團結友好的象徵 鐘連春說,銅鑼廟現保存有諸多明清文物,最為珍貴的是銅鑼廟正殿的“銅鑼古地”匾額,這是清代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所書贈。 抱團發展 打造“雲上幸福村寨” 盛富村在2010年時,曾是福建省級重點扶貧村。脫貧致富要有新路子,盛富村的村民和村幹部們扛起了奮鬥的旗幟,他們因地制宜,嘗試創辦茶葉雞養殖示範基地、服裝加工廠、茶葉合作社,落實諸多扶貧項目,挖掘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盛富村遍佈竹林,世代村民多以竹編為生。2016年,村裡成立了“節節高”毛竹專業合作社,堅持“農戶自主生產、統一毛竹配送、統一質量管控、統一技術培訓、統一銷售”的制度,走抱團發展、共用成果的道路,努力為村民創收。據說當時加入合作社的不少是貧困戶,合作社從成立時的20戶擴大到50多戶,社員們的口袋也慢慢鼓起來了。今年50多歲的獅子侖村民鐘金重曾是貧困戶,自加入合作社,如今他靠竹編每月能增收一兩千元人民幣,日子比從前好了許多。2017年,盛富村全面脫貧。 村裡盛產毛竹,村民就地取材,以竹編為生。 鐘連春介紹,近年來,盛富村圍繞“游銅鑼古地、賞畬族文化、品特色美食、購盛富竹編”的發展思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爭把盛富村打造成具有濃厚少數民族特色的“雲上幸福村寨”。 作者 陳小芬 吳嘉曉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