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中國看泉州】泉州永春:中華名拳種白鶴拳發源地

中國之最》》永春白鶴拳是福建省七大拳種之一,創於明末清初,流傳於中國及東南亞、歐美,是國家級非遺項目。
位置》》泉州市永春縣

特點》》講究內凝鶴魂,外揚鶴道,特色自信,內外兼修。

肇始唐、宋代的南少林拳法,至明朝中葉已經風靡八閩大地。在永春,無論城邑,還是鄉野,更是練武者無數,盛行達尊、太祖、猴拳等南少林拳種,武風盛極,長盛不衰。《明史》九十一卷“兵志三”記載:“永春人尚技擊。”即可證明永春人習武之風早在明朝中葉已蔚然壯觀。
永春白鶴拳是福建省的七大拳種之一,創於明末清初,是以鶴為形,以形為拳,動靜相連,虛實分明,脈絡貫通,快慢相間,手足呼應,吞吐浮沉,似剛非剛,似柔非柔的少林內家拳。三百多年來流傳於中國及東南亞,盛行于歐美,被稱為中華武術大家庭中一絕。
據考,享譽海內外的葉問、李小龍之詠春拳和截拳道,跟永春白鶴拳有著千絲萬縷的淵源傳承;而日本剛柔流空手道源於永春白鶴拳則是舉世公認的不爭史實。
中國永春白鶴拳研究會會長陳弘指出,福建永春白鶴拳和廣東詠春拳拳理上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永春白鶴拳“論出手必先論子午歸中”,“子午歸中”即“子午中正”,與詠春拳“守中用中,中線防守,中線進攻”的“中線原理”是一樣的。詠春拳講究“寸勁”,永春白鶴拳稱作“寸勁節力”,都是以上肢動作為主的拳術。詠春拳中著名的黐手和永春白鶴拳的“盤手”差不多。儘管詠春拳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成為別具風格的拳種,但是它總是隱約閃現著永春白鶴拳的影子。

永春白鶴拳以上肢動作為主
陳弘多年考證,永春白鶴拳拳師流落到廣東,跟清朝咸豐、同治年間永春白鶴拳師林俊、陳湖農民起義有關。當時他們都是永春白鶴拳高手,響應太平天國洪秀全農民起義,掀起了福建歷史上範圍波及最廣的農民起義,林俊是當時福建唯一被洪秀全委任“烈王三千歲”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首領。隨著起義軍的四處奔波、艱苦鏖戰和最後的失敗逃亡,在遭受閩浙總督左宗棠的清軍不斷追剿的同時,永春白鶴拳也隨之傳播到各地。左宗棠因和廣東巡撫郭嵩燾不睦,乾脆“趕匪入粵”,促使在林俊、陳湖殘部中的永春白鶴拳弟子流落廣東,隱姓埋名,傳授永春白鶴拳。
清朝中期,隨著日本沖繩(琉球)與大陸、台灣的民間交往日漸頻繁,一些白鶴拳弟子前往東瀛傳授武藝;許多到大陸經商就業的日本人也開始學習白鶴拳,並傳回日本。1877年,日本沖繩人東恩納寬量學得永春白鶴拳,三年後藝成回國,結合沖繩空手道形成“沖繩剛柔流空手道”,成為沖繩空手道的中興之祖。福州台江水部的吳賢貴,1912年到琉球東町開辦“永光茶行”,把白鶴拳中的鳴鶴拳傳授給日本弟子,他的弟子們組織的“沖繩剛泊會”至今繼續傳播著中華武術。日本剛柔流泊手空手道協會會長渡嘉敷唯賢多年尋訪,終於探源到永春白鶴拳,並在福建省體育中心建立一座“顯彰碑”。

2019年日本京都文教大學交流團到訪永春開展交流學習
1928年10月,自清朝光緒年間廢科舉武科後的全國第一屆國術考試在南京舉辦。永春縣組織永春白鶴拳師晉京赴考,全部榮獲嘉獎,並受“中央國術館”委託,在永春成立“中央國術館永春縣分館”。永春白鶴拳的閃亮登場,強烈激發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久懷胸中的“揚武強國”夢。他以“弘揚國粹,滌除積弱”為旗幟,於1929年8月以其名譽邀請永春白鶴拳師組成“中央國術館閩南國術南遊團”出訪星馬,這是中華武術史上第一個走出國門的武術代表團,開創以武術對海外進行文化交流之先河。

2016年海外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福建武術冬令營學員練習永春白鶴拳
陳嘉庚先生多次接見國術團全體團員,宣傳“揚武強國”理念,並當場賦對題贈閩南國術團:“誰號東亞病夫此恥宜雪,且看中華國術我武維揚;勿忘黃帝兒孫任人魚肉,相率中原豪傑為國干城。”

永春拳師為台灣學生開展白鶴拳教學
2008年,永春白鶴拳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永春本土已擁有永春白鶴拳名師數百,學子萬千,拳眾十多萬。先後成功舉辦世界永春白鶴拳大會、海峽兩岸傳統武術大賽等永春白鶴拳盛事;永春白鶴拳選手參加各級各類比賽榮獲一千多個獎項;各類永春白鶴拳專刊、專著、專輯及網站等學術研究和文藝作品碩果累累;與永春白鶴拳相關的影視作品在央視及全國院線上映並獲獎。與此同時,永春白鶴拳正走入健康、文化、旅遊等領域,其綜合效應日益顯現。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莫爾達瓦、波蘭、美國、瑞典、瑞士、伊朗以及馬來西亞等國家和港澳臺地區,都建立了永春白鶴拳傳承習練專業組織,為成立“世界永春白鶴拳聯誼會”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作者 曾廣太 文/圖(除署名外)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