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四屆海峽兩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動
【記者陳子發、林彥均彰化報導】由臺灣導報社在台灣所主辦的2022第四屆海峽兩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動,於國曆7月4日〈農曆6月6日〉上午9點在彰化縣正宇書院同步與大禹故里北川共同舉行大禹誕辰祭祀典禮,象徵海峽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根祖認同。活動由臺灣導報社長林文雄廣邀地方士紳鄉賢與關心兩岸文化交流活動的民眾,共襄盛會,共祭大禹。希望藉由莊嚴的祭祀活動,表達對大禹文化的敬崇和追念大禹千秋萬世的豐功偉業。
祭典活動安排舞蹈獻演,由八位輕盈曼妙的舞者敬獻傘舞「荷桃月色」,意境令人賞心悅目,讓整個祭祀現場充滿感性與溫馨。祭祀現場另有茶道交流「禹茶會友」、易經交流「傳承中華文華」,藉由心得分享、經驗傳承來認識大禹在中華文化發展上的重要性。
活動特別邀請民俗活動專家進行引言,詳細介紹大禹的歷史典故生平和重要事蹟:
水德星君屬於自然崇拜的神祇,水官大帝是民間俗稱「三官大帝」、「三界公」之一的大禹。
禹,姒娃,名文命,字高密,為黃帝五世孫(《史記》載: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鯀,鯀之父曰帝顓頊,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禹者,黃帝之玄孫而帝顓頊之孫也)。禹之父鯀,禹之母有莘氏女,名修巳。有夏禹、大禹、神禹之稱。因禹始封夏伯(今河南禹縣),後即位,乃以夏為年號,故稱夏禹;因治理中原的舀天洪水,功勞特大,故稱大禹;大禹得伏羲之子得相助,得到『神尺玉簡』『開山金斧』兩件寶物;神尺玉簡可以丈量天地間所有名山大川,開山金斧則有千鈞神力,逢山開路,所向披靡。禹治水有方,萬民敬仰,人們又尊稱他為神禹。據《姒氏世譜》載:禹於堯寅二十八載六月六日生於石紐(現北川羌族自治縣禹里鎮)。
唐堯之時,中國之中原被洪水淹沒,人們只有逃上高山,與禽獸同居。禹父鯀治水無成被殺後,舜又薦禹繼續治水,禹率民治水十三年,三過其門而不入,終於用疏導的方法治水成功。舜禪位給禹,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王朝。
大禹這個歷史上的偉大人物,據《蜀王本紀》載:「禹本汶山郡廣柔縣人也,生於石紐,其地名痢兒坪(今北羌族自治縣禹里鎮石紐村)」。
近年來,作為大禹故里,北川以大禹精神為根基,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與旅遊經濟融合發展,在保護優良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大禹精神的同時,努力打造海內外炎黃子孫共有的精神家園和尋根問祖的旅遊聖地,努力營造弘揚大禹文化氛圍,全力推進文化資源優勢,打好文化牌,走出特色路。
在民俗活動專家為活動進行引言後,由臺灣導報社長林文雄致詞,林文雄社長表示,農曆六月六日為大禹誕辰,大禹是華夏民族在神州大地奠基立國的一位偉大先祖。其傑出貢獻,對中國歷史的演進和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大禹百折不撓、不畏險阻的治水精神和公而忘私的奉獻為國,是炎黃子孫永遠學習的典範。
林文雄社長強調,今天我們在台灣與大禹故里北川舉辦大禹誕辰的兩岸共同祭典,透過莊嚴虔誠的祭典儀式,除緬懷追念大禹對造福黎民百姓的卓越功勳,更要弘揚中華民族不畏艱難的精神,大禹精神不但對民族情感有強烈的凝聚作用,同時也喚起了社會對大禹偉大功勳的認同,傳承大禹精神;弘揚大禹文化。
大禹鮮活的形象,自幼就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例如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典故,大家都耳孰能詳,台灣更有將大禹治水的精神命為地名,那就是以高山茶著名的大禹嶺,在50年代興建中橫公路時,開鑿工程的艱難險阻,有如大禹治水,工程人員學習、效法其精神,克服萬難,造福人群,說明大禹文化的滲透與影響,已深植在我們生活之中。
林文雄社長也表示,目前兩岸局勢緊張,許多正常交流活動停滯不前,交流的管道也多所阻礙,他非常擔心兩岸關係緊繃,衝擊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所以要努力爭取每一個可以促進兩岸交流的機會,讓民間交流持續不斷,讓優良的中華傳統美德,繼續發揚光大,今年與北川舉辦兩岸共祭大禹活動,他一秉對民族情感的熱愛和文化傳承的堅持,排除萬難,學習大禹精神,成功的在台灣舉辦大禹祭典,他對長年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的決心與毅力非常自豪。
在林文雄社長感性致詞完畢後,開始進行莊嚴隆重的祭祀典禮,由林文雄社長獻上祭拜供品,獻開運水:象徵大禹疏通水路利萬民之福。獻壽桃:象徵國運昌隆萬壽無疆。獻果:象徵五榖豐收四季平安。獻開運餅:象徵事業順心業績長虹。獻財帛:象徵財源廣進納千祥。獻神尺玉簡:象徵尺量大山如財進水庫。獻開運金斧:象徵福氣到府金開福運。整個祭祀大典在林文雄社長發送平安餅與平安水給參與貴賓後,與會人員在齊呼大禹文化,永傳兩岸聲中,圓滿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