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我現在繡的是牡丹,完成後要送給我準備結婚的哥哥。它的寓意是富貴吉祥、高貴典雅,象徵著我們在生活遇到困難時,也要像牡丹一樣不畏逆境。」6日,14歲的哈薩克族女孩阿迪娜·努阿力在新疆特克斯縣接受中新社等媒體採訪時說。
阿迪娜·努阿力是特克斯縣第一中學的學生,她參加了該校暑期組織的刺繡社團。在老師的指導下,這幅作品沿用哈薩克族的十字繡法,穿針走線間,一朵色彩鮮明的牡丹花在她手中綻放開來。
特克斯地處天山北麓西部,意為「野山羊出沒之地」,當地少數民族人口佔81.7%。阿迪娜·努阿力就讀的該縣第一中學由江蘇援建,於2019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2000多名來自維吾爾族、回族、柯爾克孜族等14個民族的學生就讀。當天,「魅力新疆——海峽兩岸記者聯合採訪活動」來到這裡探訪了該校刺繡、冬不拉和足球社團。
「柯爾克孜族的繡品以白色等顏色為主。」13歲女孩吾麗加娜木·阿斯哈木勒的繡品讓台灣記者產生興趣,她向記者介紹本民族的刺繡特色。她的家鄉阿克塔斯距特克斯縣第一中學十幾公里,她選擇成為住校生。
「這裡住宿費伙食費全免、宿舍中還有地暖。」吾麗加娜木·阿斯哈木勒珍惜這個上學的機會:「老師對我們特別關心,還組織我們參加豐富的社團活動。我很喜歡這裡。」
該校像吾麗加娜木·阿斯哈木勒一樣的住校生有762人,各族同學住在7人一間的寬敞宿舍中。走進乾淨明亮的宿舍區,該校校長石冠中告訴中新社記者,兩棟宿舍樓能容納860個孩子,「有的孩子住在離縣城較遠的牧區,每天上學路上花費很長時間,學校便安排他們免費吃住,學生有需要可隨時請假回家。」
石冠中說,學校是援疆建設的「交鑰匙」工程,教學樓、學生宿舍、風雨操場、400米標準化跑道等一應俱全。他指向不遠處新落成的宿舍樓介紹,建好後共能容納一兩千人。除硬件設施外,面對這群正處青春期的孩子,該校配備了專業的心理教師、衛生保健教師,同時定期從外聘請專家予以輔導。
來到教學樓一層,兩岸記者觀看了一場精彩的冬不拉表演。八年級的哈薩克族小夥子阿合那爾·沙阿提江坐在前排中央彈得起勁,他是該校冬不拉社團的「高手」。
從小看著身邊的人彈奏,阿合那爾·沙阿提江對該民族傳統樂器冬不拉產生興趣。5歲開始學習,今年15歲的他感覺已和手中這把二弦木質琴「融為一體」。他未來想做一名冬不拉老師,「教會更多的學生,把我們民族的文化和傳統傳承下去」。
經過風雨操場,記者們看到參加足球社團的學生正在踢球。天空下起小雨,也無阻小夥子們奔跑、追逐的熱情。
特克斯縣教育局黨委書記冉曉強告訴記者,距該校一公里處新建好一所實驗小學,也是「交鑰匙」工程,今年9月份可投入使用。學校對標內地配備了最先進的現代化教學設備,「比這裡環境還要好,孩子們上學應該更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