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區專刊】商環境改革再添「西城經驗」

持續釋放創新創業創造動能
「創新+活力」北京營商環境5.0版改革於去年底發佈。半年來,西城區以特色促改革,相繼制定出台《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全面構建以「告知承諾」為基礎的審批制度、以信用為基礎的監管制度、以標準化為基礎的政務服務制度,打造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案例,探索出更多優化營商環境的「西城經驗」。

科技賦能 助力營商環境優化
西城區優化政府採購環境,推進政府採購電子化進程,杜絕限制性、不合理條款,促進交易結果公平公正。2022年1月至4月,為政府採購、建築工程領域入場交易項目提供遠程監管服務、開評標音視頻直播點播服務及採購人現場數字監標等服務,共計132戶次。
增加港澳居民持來往內地通行證辦理外資有限公司和個體工商戶全程電子化登記。通過「北京e窗通」APP,港澳居民完成身份認證後,可作為投資人申辦有限公司和個體工商戶的設立、變更、註銷等全程電子化登記。
積極推進自然人出租房屋代開發票網上辦理試點工作,自然人出租房屋可以依托電子稅務局進行網上申請、自助機繳稅開票,實現自然人業務的非接觸式服務。

以人為本 營造辦事環境
西城區推出企業小管家服務,建立企業服務專班機制,打造「管家+窗口+熱線」多渠道服務模式,宣傳優惠政策舉措,自2月份服務開通以來進行企業回訪1431家。
打造「小鵬易辦事」服務品牌,充分滿足辦事人員的需要,實行「早晚彈性辦」「午間不間斷」「週六不休息」,滿足群眾隨時辦、錯峰辦、享受不間斷服務的需求。推出「小穎話營商」宣傳品牌,每週一期以短視頻形式介紹營商環境最新政策,對辦理登記註冊需要注意的事項進行解讀,並根據政策變化及時更新視頻內容。
出台促進專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支持法律服務,會計、審計及稅務服務,咨詢與評估服務,人力資源服務,信用服務以及服務金融業發展的其他專業服務業企業駐區發展。
激發知識產權創造活力,努力營造知識產權保護氛圍。今年1-2月,西城區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39635件,每萬人口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358.36件。

關注小微 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推出西城區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台,微信小程序支持企業融資需求發佈、金融機構在線受理等功能。推出線上融資場景方案「西城園E貸」助力企業拓展融資渠道。搭建銀企對接平台,將西城園內1000余家高新企業納入白名單。
創新金融公證模式,依托強制執行效力公證,區屬公證處先後在銀行、擔保、典當、融資租賃、信託等金融領域努力為民營企業融資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
設立融資擔保風險補償金,有效緩解疫情期間中小企業融資難題。2022年一季度,擔保機構支持區內260戶企業融資2.5億元人民幣,支持企業戶數已超過過去兩年全年水平。

營商環境改革再添「西城經驗」
西城區優化市場准入,落實「告知承諾」審批,辦理一次性通過率提升近一倍,最快十分鐘獲取營業執照,1-4月,新設立企業941戶。優化投資建設審批,落實「多審合一」「多規合一」協同平台工作機制,施工圖審查、消防設計審核、人防施工圖審查統一納入「多審合一」平台。在「創新+活力」5.0版營商環境政策引領下,西城區進一步培育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持續釋放創新創業創造動能,以更優的營商環境助力北京高質量發展。(吳明)

保護老城風貌 小巷精細治理
背街小巷變身網紅打卡地
青磚灰瓦朱門,胡同深處,「老巷幽宅靜樹依」的老北京記憶得以延續。過去五年,北京3958條背街小巷環境面貌得到整體改善。2021年的民意調查顯示,北京市民對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總體滿意度達到了95.6%。
西城區文華胡同27號,棗紅色的對開大門上,一對銅製門環擦得珵亮,瓦簷、窗格延續「復古風」,連門禁系統也與院牆的灰磚底色一致。胡同裡,不時有年輕人停下腳步,自拍、互拍、連拍……完成在這處網紅胡同的打卡。胡同居民張毓今年72歲,說起近幾年的變化,張毓打開了話匣子:「路平了,車少了,地面乾淨了,環境變漂亮了,住著也比以前安全了……」2017年,北京啟動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文華胡同的整治改造被提上了日程。關停「七小門店」,拆除違建,平整路面,實施架空線入地,增種綠植,開展停車治理,屋頂翻新,加裝門禁,消隱改造……一系列整治舉措讓胡同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文華胡同經過環境整治提升,打造出乾淨整潔、設施完善、秩序井然、環境舒適的幽靜小巷。(方非攝)

先後兩輪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行動,不但整治範圍從核心區逐步拓展到中心城區和城市副中心、遠郊區,整治內容也從最初的治理痼疾頑症,深入到改善居民生活環境。街巷整治不再滿足於封堵開牆打洞,抹平胡同立面,停車管理、景觀綠化、雨污分流等百姓迫切關心的問題也都納入了範圍。
五年來,3958條背街小巷「煥然一新」,不少曾經集各類「城市病」於一體的胡同街巷,甚至逆襲成為廣受市民歡迎的「網紅打卡地」。數百萬市民參與,評選出了雨兒胡同等40條「北京最美街巷」。
隨著城市更新被正式寫入北京城市發展規劃,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也有了新變化。去年,北京試點推進6個示範片區環境綜合整治,通過整合各類空間資源,加強城市修補,實現片區由線到面、由內到外整體更新,提升街區品質。北京市城市管理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整治要素不光包括片區內建築物外立面、牌匾,道路、鋪裝、設施等地上部分,也要統籌考慮片區的地下管網,排查是否老舊,給排水是否通暢等。 與此同時,還精細開展了城市部件治理。拆除閒置廢棄的信息亭、報刊亭、地鐵便利店,開展電力箱體「三化」改造和電話亭「數字化」改造,試點「多桿合一」,升級換代城市傢俱,還市民清朗有序的公共空間。五年努力讓北京的幾千條胡同、街巷煥發出了新的光彩。(王天淇)

大觀樓影城把影院辦成博物館

把電影院辦成博物館,這是大觀樓影城的特色,也是他們的資本,因為,這裡是電影的誕生地。 地處大柵欄核心地段的大觀樓影城,周圍的鄰居都是內聯升、瑞蚨祥、同仁堂等響噹噹的老字號,區位優勢一目瞭然。來自天南海北的遊客每天源源不斷地從這裡經過,很難不注意到大觀樓氣派的門臉和「電影誕生地」的匾額。
走進影院大堂,大紅燈籠、紅木桌椅、青磚牆面、黑白格地磚等一應陳設全是民國風格,要不是櫃檯前屏幕上顯示的放映信息,還真容易讓人以為這是一家茶館。而沿著牆面陳列的一系列圖片、文字介紹以及玻璃櫃中展示的各種電影相關展品,則又讓人覺得這是一家電影主題的博物館。


影院值班經理王女士介紹,大觀樓影城始建於清末,1902年被「電影之父」任慶泰收購併得名「大觀樓」。1905年,任慶泰在豐泰照相館拍攝了電影《定軍山》,並在大觀樓首映。2005年,廣電總局正式論證並確認大觀樓為電影誕生地。這裡還因「連續放映電影100年且原址不變」被收入大世界基尼斯紀錄。「我們影院的裝修和展覽都是2005年由古建專家、規劃局、電影專業人士專門制定的,展覽內容包括大觀樓的歷史、電影的誕生、大觀樓與宣南文化等板塊。
大觀樓影城目前共有四個影廳,裝修風格均走復古路線,廳內還擺有諸如影城歷任經理等展品,還有曾經在影院放映過的電影海報等,讓人頗感用心。「來我們影院的觀眾以遊客和住在周邊的居民為主。很多遊客逛街逛累了,進來一看,發現這兒還有個電影院,就會過來看場電影或者喝杯茶。」王女士介紹,影院觀眾構成中,遊客能佔到六七成,這是大觀樓與其他影院一個很大的不同。
為還原大觀樓的歷史風味、契合其地處景區的特點,影城一樓大廳的大部分區域被設計成茶座。「最開始這裡就叫『大亨軒茶樓』嘛,可以看戲、喝茶,現在也一樣。很多人偶爾來了我們這裡一次以後覺得環境還不錯,經常帶人來聚會、談生意什麼的。」王女士透露,影院在茶座上的收入已經和票房收入差不多。此外,該影院還結合自身特點,售賣電影周邊產品和旅遊紀念品等。 退休多年的劉大爺是大觀樓影城的常客,他就住在附近的椿樹園小區,之前街道組織觀影活動,他才知道原來大柵欄這家電影院還開著,從此便經常遛彎過來看電影。(袁雲兒)

天橋街道為民國老建築除隱患

西城區天橋街道大保吉巷36號樓,是一座民國建築風格的二層小樓。具有年代感的木質屋頂、木質樓梯本就易燃,再加上居民長期在樓道生火做飯等原因,讓這座見證歷史的老建築隱藏著沉重的消防隱患。
今年,西城區啟動專項行動,按照近、中、長三期對大保吉巷36號樓進行改造。目前,第一階段的樓體阻燃、配備24小時巡護「管家」等工作已基本完成。大保吉巷36號樓位於天橋街道萬明路北端東側,據老居民介紹,這裡很可能是20世紀20年代「新世界遊樂場」建築群中的一座。在它周圍,還有多處民國風格建築,據推測都是當年「香廠新市區」建設中的一部分,具有歷史研究價值。改造前的大保吉巷36號樓「多病纏身」:磚木結構的大屋脊筒子樓,還是木質屋頂;一層被商戶佔據,還私建了夾層,嚴重侵佔公共空間;一個不寬的木質樓梯是居民上下樓的唯一通道;二層公共樓道狹窄,堆物堆料問題長期無法解決,再加上居民沒有單獨的廚房空間,在公共樓道內做飯,各種電纜電線交織外露,讓這裡成為安全隱患重點點位。

大保吉巷36號樓完成的第一階段改造提升。(方非攝)

今年,西城區由天橋街道牽頭組建了安全隱患治理指揮部,並制定了《大保吉巷36號樓消防隱患治理專項工作方案》,提出專項治理工作的近期、中期和長期的三個階段性目標。按照計劃,樓頂將由原來的木質大屋脊整體更換為樹脂瓦阻燃屋面。在第一階段改造中,樓體阻燃,為居民量身訂製燃氣櫃,配備24小時巡護「管家」每天進行巡查記錄並拍攝現場照片。一層的臨街房屋內的夾層已經拆除完畢,木質窗已經更換為塑鋼窗,原來的薄牆面上加裝硅酸鈣板,地面鋪設了耐火地板磚,屋頂吊裝了石膏板。二層樓內木樓板已鋪設耐火瓷磚,樓內電線電纜進行了梳理排查,完成了整體更換,鋪設了不銹鋼槽式電纜橋架,確保樓內居民用電安全穩定。除了在樓體上進行阻燃改造,指揮部還在樓內安裝了煙感報警器、滅火裝置、漏電保護器、感應式節能燈、防火安全語言提示器等。
如今,粉刷一新的樓道整潔又亮堂,經過防火加固,居民出入也更加順暢,陳女士和街坊們臉上露出了笑容。對大保吉巷36號樓和周邊老樓的提升工作尚未結束,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天橋地區聚集了元朝、明朝、清朝時期的建築,同時還有民國風格的建築群、蘇式風格的建築群。未來將會深入挖掘街區歷史文化底蘊,進一步推動街區更新,市民走進天橋地區可以漫步歷史街道,閱讀歷史建築,感受城市風貌。與此同時,針對年代久遠的建築,將持續研究安全保護措施,將好的做法推廣到地區各類隱患的治理工作中。(張驁)

觀眾和演員共同演繹
曲劇《茶館》報國寺上演

身穿戲服,坐在戲中,掌櫃王利發給您斟茶,松二爺請您上眼看看他的寶貝小黃鳥,常四爺、秦二爺跟您同桌嘮家常……2022年「會館有戲」京彩西城春季演出季活動之沉浸式北京曲劇《茶館》在西城區報國寺開演,觀眾穿上戲服變身戲中人。


「架起胳膊,挺直身板兒,好,走!」穿上洋馬褂,在演員的指導下,一位觀眾體驗了一番松二爺提籠架鳥的好心情。相較於其他版本的《茶館》,此次演出打破了舞台戲劇的傳統表演形式,探索了一種場景和戲劇融合的新形式。現場沒有劃分「表演區」和「觀看區」,觀眾不再是被動地觀看表演,而是可以穿上戲服參與其中,沉浸式體驗戲中情節。「參與感太強了!康六和劉麻子就在我桌前討價還價,康六還時不時望向我,似乎是想讓我替他說句話。」演出結束後,一位觀眾動容地說。老捨先生筆下性格鮮明的人物,在觀眾們的眼前「活」了起來。
始建於一千多年前的報國寺,2006年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報國寺曾有京城最著名的書市、花市和廟會。這裡曾是當時南城會館名仕、文人墨客的雅游之地,吟詩賞花、登毗盧閣,盛況空前,可謂「會館中的會館」。


近幾年,西城區對報國寺及其周邊胡同實施了重點整治,依法撤銷了市場內部全部非法露天地攤、地櫃,徹底取締周邊無照游商,使千年古剎恢復寧靜。同時,西城區合理利用地鐵7號線廣安門內站施工圍擋拆後空地,建成「城市客廳」——廣寧公園,通過文化展示空間、歷史名人空間和寺廟氛圍空間「三大文化空間」的展示,營造「報國精神」意境,古老的報國寺有了新氣象。
報國寺正在打造以傳統曲藝節目演出、文化藝術展示體驗為特色,兼顧市民休閒放鬆的現代文化園區。園區將與京演集團合作引入傳統民間藝術表演,演藝各類與傳統文化有關的、具有傳承價值的節目,舉辦各類文化藝術展覽,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體驗和文創展示,使傳統文化保持活力,打造群眾喜聞樂見常去愛去的文化休閒地。 (春曉 杜穎/文 聞昭/攝)

口袋公園 家門口的休閒樂園

目前,西城區共建成口袋公園72處,共12.34公頃;新增微綠地141處,共6.48公頃;其他城市綠地3.68公頃。西城區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7.61%。今年,西城區計劃再完成40條林蔭工程項目,新增城市綠地5000平方米,為市民打造更多公共綠色休閒空間。
走進右安門東街和半步橋街交叉口西北角的休閒公園,園內綠意盎然,附近居民不時從公園穿過,有的老人正坐在涼亭下的長凳上休息,兩位負責綠化養護的工作人員正在為綠植澆水,並對公園綠地進行修補。「別看這公園比較小,但卻有油松、國槐、碧桃等17種花灌木,而且公園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廣春苑』,公園建成於2012年,這在當時可是精品工程。」陳師傅自豪地說,他是公園的建設者和見證者,公園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希望通過精細化維護,讓老百姓家門口的公園越來越美。半步橋社區居民張女士表示,這個小公園就在家門口,下了樓走幾步就到,每天下來溜躂一圈,看看景、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曬曬太陽,特別愜意。
在阜成門地鐵站東南口新建的「口袋公園」,中午時分,附近不少白領會到這裡轉一圈,散步聊聊天;傍晚六七點,附近居民會帶著孩子過來納涼、遊戲。地被植物、黃楊樹球、高大槐樹錯落分佈,頗具生機。「設計口袋公園,就是為了吸引大家多來走走。」民康社區工作人員說,這個口袋公園去年上半年完工,如今已成為附近白領及居民的好去處。
見空布綠,見縫插綠。近年來,隨著疏解整治工作的推進以及背街小巷環境提升工作的開展,西城區在環境治理工作中,不斷持續推進「口袋公園」建設,昔日柵欄圍擋、被人遺忘的裸露空地,經過改造提昇華麗現身秀「美顏」,成為深入市民生活的城市元素,進一步提升了居民的滿意度、幸福感。

塔下書香 正陽書局安放「鄉愁」

在西四南大街有一家書店,與800餘年的萬松老人塔為鄰,是北京目前唯一一家只經營北京文獻書籍的特色書店。書店名叫正陽書局,2009年開業至今已走過13個年頭。掌櫃崔勇從小在胡同長大,家族已扎根京城七輩,是位80後的「老北京」。

正陽書局的小院裡裝滿了舊門板、老門墩、舊書架,配上高聳的元代萬松老人塔,讓小院裡洋溢著濃濃的老北京胡同氛圍。

在胡同裡吃百家飯,養蟈蟈玩蟋蟀,大學理工科專業,畢業後入職外企。2007年前,崔勇的人生和開書店八竿子打不著。
2007年,大柵欄歷史文化保護區試點地塊拆遷改造的通知貼在了甘井胡同把口的牆上。打出生就生活在這裡的崔勇和胡同裡的其他鄰居一樣,離開了大雜院。這次拆遷,讓崔勇找到一張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家族合影,拍攝地點就在他們家老宅——前門外大安瀾營胡同裡一座三進的院落。照片裡有他的高祖父、曾祖父和祖父三代人。「從前一無所知的家族歷史,突然出現在你面前,那種感覺真是太震撼。」崔勇說,老宅曾經的榮光和四合院裡的生活記憶,使他萌生了開辦一家專營北京歷史文獻書店的想法,正陽書局應運而生。

正陽書局的網紅貓「磚爺」,性情溫和,讀者親密接觸。
在書店「泡」了多年的老讀者激發了創作慾望,成了正陽書局出版京味圖書的作者。

2009年,正陽書局在前門廊房二條開業,2014年搬家到了萬松老人塔塔院。小院不大,裡面卻裝滿了舊門板、老門墩、舊書架。「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崔勇說,門板上簡單一副對子,承載著老北京人立德樹人,讀書傳家的期望,而「讀書」和「傳家」也是正陽書局內核,這裡傳承的恰是屬於北京的記憶和未來。
無論是耄耋老者,還是幼童稚子,走進書局,都會被古色古香的裝潢和書架上的圖書吸引。信手翻開一本《宣南鴻雪圖志》,老宣南的建築制式、風格一目瞭然。名人傳記、京味圖書、連環畫冊,每一本都講述著北京。抬頭一望,各個時期的北京地圖讓讀者對600餘年古都的演變一目瞭然。

慕名而來的外國大學生唐一泓(前)和尼克(後),當上了書店志願者,發揮語言優勢,給外國讀者講述北京文化。

伴隨著正陽書局走過13年,崔勇覺得,與其說這裡是一家書店,不如說是一個茶館,一處給擁有北京情懷的人安放「鄉愁」的所在。書局從大柵欄搬進萬松老人塔院裡,崔勇的守護鄉愁之路也獲得了新的「養分」。在書店「泡」了多年的老讀者激發了創作慾望,成了正陽書局出版京味圖書的作者。慕名而來的外國大學生當上了書店志願者,發揮語言優勢,給外國讀者講述北京文化。「經營這樣一家書店,實現了我作為一個北京人傳承守護北京歷史文化的初心。」崔勇說,「這樣一個有歷史縱深感的文化空間,是很多人共同的精神家園。」(張驁 潘之望 攝影報導)

西安門大街新增「打卡地」

被譽為開放式城市建築博物館的西安門大街,日前迎來華樂頌音樂主題酒店亮相,讓這個「博物館」又多了一個「打卡地」。
東起府右街、西至西四南大街,全長800米的西安門大街曾是連接皇城內外的重要通道。如今,它又成為展示北京古都風貌的重要街道。沿著西四南大街拐到西安門大街,華樂頌音樂主題酒店就在東北角,與紅樓公共藏書樓相對,紅磚外立面讓它與藏書樓一樣顯得簡約大氣。


走進一層大堂,大到鋼琴,小到裝飾掛件,都和音樂相關。星星點點的玻璃牆就像星光閃耀的舞台;健身房、讀書角等融合音樂元素;樓層內節能門牌號也穿著「樂譜」外衣;最搶眼的還數多功能廳,不僅有各種樂器,還是酒店與西安門大街的「結合部」。「多功能廳既是街區公共會客廳也是小音樂廳,未來計劃不定期舉辦賞樂愛樂主題活動,邀請專業人士與社區居民共聚一室共品音樂之美。」酒店負責人介紹。
下一步,酒店將進一步提升店內讀書角品質,與紅樓公共藏書樓、正陽書局形成呼應,讓酒店更好地融入西安門大街,在提升街區的商業空間品質的同時,豐富街區多元文化。(張驁)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