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 : 56,813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遺成功一年來,泉州積極創建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典範城市,從一座海絲法庭、一座考古研究所、一個示範全國的古城核心區、一群講好泉州故事的講解員等關鍵小事做起,在制度保障、考古和歷史研究、古城保護提升、遺產展示和宣傳推介等多方面入手,讓文化瑰寶綻放新光彩,造福於民。 法治保護 中國首家:海絲法庭讓法治力量直抵保護一線 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城市文化的根脈。今年年初,文化遺產法治守護基地在泉州掛牌成立;4月,海絲史跡保護巡迴法庭成立滿兩年,共審結涉文化遺產案件29件。種種探索司法助力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創新舉措,為的是讓司法力量直抵保護一線。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涵蓋10個縣(市、區)和清源山管委會,管控區劃近200平方公里。為真正保護好、傳承好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寶,泉州以法治為基、多方協作、共同努力—— 今年,泉州第七部地方實體法《泉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正式實施,泉州市上下構建起市級統籌、跨部門跨區域整體聯動的保護體系。《“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世界遺產保護管理辦法》《關於加強泉州世界遺產保護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相繼出臺。 法治呵護下,泉州文化遺產“根與魂”有力延續,風貌得到良好保持或修復——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泉州府文廟大成殿修繕項目成為中國優秀古跡遺址保護推介項目;築起文物古跡安全“防護網”,今年以來,泉州市新增國保“三防”工程立項14個、保護修繕工程立項10個,數量居福建省設區市首位。 考古科研 福建首個:團體領隊考古研究所擘畫15年藍圖 考古的科學支撐和實證,是泉州申遺成功的重要一環,也是未來,探源中華文明、講好泉州故事的有力擔當。 2019年以來,在國家文物局支持下,泉州考古收穫累累碩果——對番佛寺遺址所在地塊進行考古調查與勘探表明,該遺址或為中國發現的唯一印度教寺廟遺址;南外宗正司遺址或為唯一尚能發掘的南宋時期宗正司遺址;泉州市舶司遺址或為中國唯一保存至今的古海關遺址;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是中國首個考古發掘的塊煉鐵遺址;德化窯尾林窯址系首次在一個窯址中,揭露出四座橫跨宋元明清四代的古窯遺址。德化窯考古遺址公園、永春苦寨坑考古遺址公園列入第一批福建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德化窯遺址列入中國《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 考古重新發現泉州,讓歷史與當下對話、讓今人充滿文化自信。“宋元時期,泉州已成為中國外銷陶瓷交集彙聚的一個中心城市,其遺產價值舉世公認。”中國古陶瓷學會副會長栗建安在總結披露考古階段性成果時說。參加過泉州古城考古工作的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汪勃由衷讚歎,泉州是一座神奇的城市。 去年以來,泉州提出,要創建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典範城市,針對考古與歷史研究工作提出具體要求——推進考古工作體系化建設,加強考古成果挖掘整理、研究闡釋和交流展示等。 打鐵還需自身硬。為加強考古能力建設,泉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獲國家文物考古發掘團隊資質,目前,這一資質為福建省地級市唯一。與本土專業力量並肩作戰的,是來自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福建省考古研究院等專業院校、機構等。 上個月,福建省文物局公佈第二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和立項名單。磁灶窯系金交椅山窯址列入第二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南外宗正司遺址、安溪青陽冶鐵遺址作為第二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立項。泉州此次入選的三個遺址公園,皆為世遺點。 當前,泉州已初步編制形成2021年—2035年泉州世界文化遺產考古研究計畫,確定了研究依據、目標、對象,分析了研究現狀,並制定詳細的研究計畫和保障體系。 示範全國:生動實踐“見人見物見生活” 6月,中國建築學會正式公佈“2021—2025年中國建築學會科普教育基地”評審結果,泉州古城成功入選。這意味著,古城在中國建築文化科普方面具有標杆示範作用,獲得官方認證。 古城是世遺泉州的核心。22處世遺點中,古城所在的鯉城區,集中了8處。泉州古城被整體納入緩衝區管理,同時集中著近300條古街巷和669幢傳統歷史建築。 近年來,泉州結合申遺與住建部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用“繡花”功夫傳承歷史文脈、提升街區街巷、改善人居環境,在“潤物細無聲”的改造提升裡,古城愈加“見人見物見生活”—— 秉承“修舊如舊”的修繕理念,泉州對669幢傳統歷史建築逐一登記建檔、掛牌保護、分批修繕,做到“原址、原狀、原物、原汁原味”。2018年起,泉州相繼啟動金魚巷“微改造”項目、中山中路綜合提升工程、中山中路周邊街巷綜合提升工程、中山南路周邊街巷整治提升工程等。 秉持“一街一特色”,平均年齡50歲以上的近百名老工匠,深入一條條老街巷裡,精心採用幾十種古法工藝和傳統材料,最大限度地保護和提升街巷原有風貌。 用更加溫和的“微改造”“微更新”方式,為古老街巷進行“微創手術”。古城街巷提升工程動工之前,各項目組就與街道人員聯動,上門發放交通出行手冊,解釋如何出入便民通道;為解決工程帶來的停車難題,項目組就近搭建免費電動車停車棚,提供充電設備;設置24小時免費保安、保潔,設置商家導購牌,為商戶引流…… 精心改造、科學提升收穫認可。金魚巷微改造工程榮獲中國建築學會2019—2020建築設計獎“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創新專項”一等獎,泉州古城街巷保護提升項目示範全國。 古城不僅展現著傳統建築魅力,還成為泉州歷史文化的平臺載體。 修繕後的黃氏宗祠作為泉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同步作為泉州古城考古陳列展示館,免費對公眾開放,與各小學共建,讓考古走進校園、讓學生走進考古所;金魚巷49號通過以修繕權換取使用權,設立了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世界遺產管理泉州工作站;小山叢竹作為“泉州舊八景”之首,是泉州文脈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誠正堂作為小山叢竹古書院,陳列與泉州相關文化書籍,定期舉辦各種文化沙龍和講座。 人人處處:把海絲泉州講給世界聽 “和我一起講解世遺泉州!”上個月,“宋元中國海絲泉州”第十一屆泉州古城講解員培訓啟動報名,往屆學員轉發朋友圈廣而告之。 從2017年成立古城講解員隊伍至今,泉州培訓學員超過兩千人,合格受聘的古城講解員超過兩百人,成員遍及各行各業。不僅是古城講解員,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泉州市博物館等各大展館,以及各縣(市、區),長期常態化的講解員和小小講解員培訓活動,舉辦了一屆又一屆。 “要把家鄉講給更多人聽。”古城講解員丘山說,講解之餘,她用隨身攜帶的木魚伴奏唱起南音,在千年古韻清音中,帶領大家遊玩古城。她希望,將世遺泉州的故事鮮活地傳遞出去,讓更多外地遊客感受泉州“常來又常新、歷久又彌新”的魅力。 他們為泉州發聲,把泉州講給世界聽。每年的端午外國人遊古城、五一公益講解、國慶免費遊、古城徒步穿越講解服務等活動中,都有泉州各級各類講解員的身影。他們讓世界瞭解泉州,讓泉州走向世界。人人都是講解員,處處皆是展示平臺。如今,通過改造升級建設,“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世遺總展示館以及13個世遺點現場展示館,中國舟船世界展示館、“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展館等,與泉州市各大博物館共同成為市民遊客文化“打卡”熱門地點。其中,世遺總展示館榮獲“2021年度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優勝獎”。 為永續傳承、不斷深化泉州世界遺產的非凡意義,泉州將每年7月25日,定為“泉州世界遺產日”,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遺產。 “路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做不成。”創建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典範城市,泉州從點滴做起、聚沙成塔,一直在努力。 作者 蔡紫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