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以“海絲法律文化”為主題的展館——“法映刺桐”宋元法律文化展館獲全國榮譽

近日,“全國法院文化建設特色項目”評選結果發佈,泉州中院的“法映刺桐”宋元法律文化展館上榜。據悉,福建省法院僅2家獲此榮譽。
“法映刺桐”宋元法律文化展館位於泉州中院辦公主樓四樓,於2020年年底啟動建設、2021年10月22日建成開館,總面積1300平方米,是中國首個以“海絲法律文化”為主題的展館,是泉州市普及宋元時期海洋商貿法律知識的重要窗口。展館共分為“梯航萬國、法護舶商”“海商天下、徠遠新政”“信立絲路、契約時代”“東去西來、多元融合”等8個單元,內容涵蓋市舶司制度、船舶和人員管理、商品和貨幣管理、契約制度、涉外司法制度和蕃商社會生活保護制度等方面。
結合泉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地域特色突出等特點,“法映刺桐”宋元法律文化展館創造性地對宋元時期的法律制度進行系統整合,從法制角度解讀宋元泉州海洋商貿繁盛背後的奧秘,傳承和傳播中國古代治理經驗和法律智慧,並以文字、實物、照片、圖版、圖表、場景復原、視頻、多媒體等手段呈現,有助於進一步傳播泉州海洋法制文明,助力世界遺產法律保護。
相關閱讀
“法映刺桐”
宋元法律文化展館巡禮
“法映刺桐”宋元法律文化展館從多視角、多領域、多層次、全方位展示宋元泉州法制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深厚底蘊。展館形式多樣、載體豐富,一幅幅圖片,帶著我們穿越一千年前的如歌歲月;一行行文字,引領我們追憶宋元泉州的盛世繁華。
第一單元
梯航萬國,法護舶商
如果有一個地方,是瞭解宋元泉州的開始,那一定是泉州市舶司。作為海洋貿易管理機構,市舶司“掌蕃貨海舶征榷貿易之事,以來遠人,通遠物”,承載著古代海洋法制文明的重量。北宋元祐二年(1087)宋廷於泉州城南、晉江江畔處設置市舶司。市舶司的設立,標誌著泉州正式成為開放的國家對外貿易口岸,意味著泉州的海外貿易獲得了官方的認可和支持,自此確立了泉州海洋商貿重要港口的地位。

 

國家版圖東南角的貿易大門打開後,給宋元朝廷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政收入,南宋時期,泉州市舶司的歲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的四十五分之一,到了元朝,這一比例升至十五分之一,泉州被譽為東南巨鎮和“天子財庫”。歷史樂章中,每一個文物都是獨特的音符,展館這一區域的展櫃裡觸目可及的是市舶的瓦當和磁灶的軍持等物,千百年前的繁盛在這一瓦一持中仍保留著曾經的光彩,展櫃的上方是九日山石刻拓片,每年冬夏兩季的季風年復一年地輕拂過九日山石刻上的一撇一捺,一如當年吹揚起刺桐港邊如梭的船帆。

繼續緩步前行,展示在眼前的是宋元時期三部非常重要的海外貿易管理法律法規,宋朝頒佈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海商法——《元豐市舶條法》,元朝在此基礎上繼續完善,制定了《至元市舶則法》和《延祐市舶則法》。市舶法作為當時海外貿易管理的基本法律依據,保護積極貿易,打擊非法貿易,懲治貪污腐敗,標誌著中國古代海外貿易進入了法制時代。

踏入這一區域,目及皆是一個一個鮮活的案例展示。從蘇軾主審的四個海貿違法案件,到真德秀的廉潔判詞,從《至元市舶則法》九條“反貪污”條款到五個鼓勵積極貿易的案例,展現形式豐富多彩,整體佈局清晰流暢,有案例手繪圖、有漆線雕刻畫、還有黑色仿古牌匾牆,一步一景,營造了嚴謹肅穆的環境氛圍。

 

第二單元
海商天下,徠遠新政
此刻,蔚藍海港已悄然臨近,藍白相間構成了這一單元的基礎底色,步入這個熙攘繁盛的碼頭,東方第一大港氣象充盈豐滿。宋元時期,社會崇商之風達到歷代之冠,當時社會各階層人士紛紛參與到海上對外貿易中,中國私人海商作為東西方海上貿易的一支新興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民間活力得到有力激發,由此發展了多種海外貿易經營形態,從個體經營,到合夥經營,發展成為合股經營和永久性的資本聯合的演變。

 

該碼頭用淡藍色燈帶將宋元商船自出海行商到歸來停靠所依據的船舶出入管理程式串連起來,用泥塑小人場景還原了商人出海的場景:商人先向市舶司提交申請,市舶官員上船對貨物進行清點檢查,一一登記在冊並為商人發放公憑。

 

該區域的實物展示有1974年8月泉州灣後渚出土的南宋沉船復原模型,有底部注明燒制主體的德化窯瓷器,還有迄今為止所能看到的最完備的宋代貿易憑證——《李充公憑》複件,並設置了電子互動區——福船知識體驗,讓指尖與眼眸的穿越皆成為可能。

第三單元
萬貨通衢,世界商埠
船舶遠渡而來駛入泉州港,船上滿載的貨物開始進入中國市場,世界各國的商人亦紛遝而至,走進了泉州城的大街小巷,眼前出現了“市井十洲人”的繁忙街景。

這是一條以古街店鋪風格展示宋元時期商貿規則的街道,一共有九個店鋪,每個店鋪名稱皆以商貿規則名稱來命名,按遊客參觀順序依次介紹了貿易規則、稅收規則和貨幣規則,及進出口商品種類。

“禁榷”是針對奢侈品的專買專賣制度,而“博買”是市舶司代表政府收購外來商品再加價出售的政策。“抽解”即指徵稅,宋元時期有著十分精細化、制度化的稅收制度;“舶稅錢”在元朝出現,是一項重要的泉州經驗,被寫入《至元市舶則法》中要求推廣全國。宋元的貨幣有銅錢、銀錠和紙幣,元朝是推行純紙幣流通的國家,有著世界上最早的較完備的幣制條例,宋元貨幣有世界貨幣的屬性,當時形成了獨特的中國錢幣文化圈……

 

第四單元
信立絲路,契約時代
在海上對外貿易中,契約關係成為一種最普遍和最重要的社會關係,平等自由、互利守信的契約精神,既是一種法律精神,也是一種文化精神,逐漸成為一種社會共識。繼續移步,便踏入了古香古色的契約單元。環顧一圈,會看到用契約圖片做成的燈箱環繞在上,大大小小的紙質契約和清代各樣式的契約印版做為本區展品非常吸引人們的目光。

 

在這一區域中你可以瞭解到,宋朝是一個實行“編戶齊民”戶籍制度的朝代,平民的資格得到了國家和法律的認可,民眾“從身份到契約”的轉化,成為宋代法律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標誌。宋朝的契約制度有紅契制度、契稅制度、中人制度等,在涉及遠洋航行的契約中,主要有賒購契約、生產預購契約、租船契約三種,“誠信”的契約精神在海洋商貿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契約中徜徉,俯首即可見地板上投影著那兩首閩南童謠,仿佛傳唱了千年前的誠信故事。

 

第五單元
重商佑民,體時適變
穿過“小山叢竹”書院門,第一眼就落在遠處正在升堂審理的衙門之上。以灰色為主基調的司法制度區,通過寫狀抄書鋪、以牛贖罪案例、公堂衙門等幾個場景,還原宋朝自上而下重法尚法的濃厚法制氛圍。宋朝被稱為最接近現代社會的“拂曉時刻”,從立法水平、立法數量、法律知識普及、法律職業群體的形成來看,堪稱中國封建社會法制成就最高的朝代。

展區採用樹狀結構圖展示了宋元時期司法機關的建制等相關內容,並用燈箱將“鞫”和“讞”放在顯眼醒目的位置,突出兩宋鞫讞分司(審判分離)制度,用公堂庭審和蕃司斷案的場景介紹涉外司法制度以及在中外司法制度碰撞時發展的一定司法主權意識。展廳中部弧形的展櫃放置了木刻清刊本——《洗冤錄》以及明清法律文書展品,既突出了宋朝依靠印刷技術傳播法律知識的場景,又可通過文書展品帶領觀眾感受到司法制度的溫度。

 

第六單元
相向而行,多元融合
宋元時期蕃商在華生活的場景是怎麼樣的?也許在這一單元你可以找到答案。穿過微縮“蕃人巷”的拱門,浮現在眼前的是一幅壯觀的十四米長的“刺桐商貿圖”。展區通過長卷畫作、石刻、古書和視頻等形式,全方位地展示了宋元時期法律規定如何滲透到蕃商在泉州生活時涉及衣食住行、婚姻繼承、教育宗教等方方面面。

作者 陳淑華 陳靜嵐
圖片來源: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