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 : 67,654
8月2日上午,住建部在北京舉辦《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示範案例(第一輯)》新書發佈會,由泉州古城辦報送的泉州市的金魚巷微改造項目和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傳承項目入選,其中金魚巷被評為街區綜合類示範項目,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被評為街區活化類示範項目。
成遊客難忘記憶
紅磚深巷,曲徑通幽,騎樓、石板上雕刻著活靈活現的圖案,錯落的古民居通透開闊,沿街巷開設的文創店、飲品店也不覺突兀……行走在泉州的金魚巷和中山路,踩著灰白的石板路,體驗“老泉州”的生活日常,成為很多來泉州的遊客難忘的記憶。
區位圖(泉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供圖)
據悉,2017年泉州市被住建部列為第二批中國“生態修復 城市修補”試點城市,金魚巷微改造項目和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傳承項目為“生態修復 城市修補”試點項目。此前這兩個項目已分別獲得“2019-2020中國建築學會建築設計獎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創新專項”一等獎和二等獎。此次又入選全國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示範案例,這是繼之前獲得學術界認可後,再次得到主管部門的認可。
優化金魚巷風貌
據介紹,金魚巷微改造項目的示範經驗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整體保護示範、人居環境改善示範、活化利用示範、創新技術方法和公共參與管理示範。項目在維持原生生活形態的前提下,堅持“微干擾、低衝擊”的原則,以實現“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目標,以“繡花針功夫”優化街巷風貌,通過精細化佈局改善居住環境。通過制定街巷管理辦法和街巷公約,實現政府和居民共同管理、維護街巷環境的積極局面。在保證建築安全性的前提下,探索了緊密排布市政管網佈置方式,為古城背街小巷市政設施改造提供了可供參考的經驗。
金魚巷“微改造”後的嶄新風貌
推動中山路業態升級
泉州市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傳承項目創新性地從傳統“一層皮”式整治向街區縱深進行延伸,從建築立面延伸至房屋,從街巷延伸至院落,從空間環境改善延伸到街道消防、排汙、交通等一系列功能的完善與整治,以“繡花”功夫推動街巷微更新,切實提升老城居民的人居生活品質。同時,合理活化利用老建築,推動街區業態升級,為街區注入持續的生命力,做到“見人、見物、見生活”,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值此泉州申遺成功一周年之際,泉州將更加注重文化賦能,以傳承優秀歷史文化去服務環灣高質量發展,助力實施“強產業、興城市”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