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
青海青、黃河黃,更有那滔滔的金沙江,雪皓皓、山蒼蒼,祈連山下好牧場!
這是遠在台灣的許多人對青海的想像和嚮往,大陸西北地區美麗的風光一直吸引許多台灣遊客,尤其是青海和新疆那是「一生必須去一次的地方」!
【記者蔡叔涓報導】蒼茫高山、蔥鬱森林、廣袤草原、逶迤冰川、湛藍湖泊、絲路古道、民族風情、歷史文化……,青海旅遊資源豐富獨特,生態旅遊風景,串起青海好風光!
大陸國家政策賦予青海「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的重大任務和歷史使命,為青海旅遊發展指明了方向,青海省也加快推進生態、文化、旅遊深度融合,「大美青海 生態旅遊」品牌,繪就「詩和遠方」的動人畫卷。
到青海的首站通常是青海省會西寧市,西寧市區海拔2261公尺,所以若有高原反應的人應特別注意做好事前準備。西寧歷史文化淵源流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絢麗多彩的民俗風情,是青藏高原一顆璀璨的明珠。
西寧是個擁有悠久歷史的高原古城,是中國黃河流域文化組成部分。據城北區朱家寨遺址、沈那遺址和西杏園遺址等考古發現,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類在這塊土地上生產、生活,繁衍生息;商、周、秦、漢時期,河湟地區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帶。
所以,自古而來西寧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軍事重地,緊扼青海及西藏地利位置之要衝,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也是青海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交通和通訊中心。
抵達西寧的第一印象,是這個城市不愧是有「中國夏都」之稱,站在西寧街上就是倍感乾爽,暑意炎熱消去一大半;這裡有純淨如洗的天空,熱鬧而不擁擠的城市印象,感覺就如當地人說的,西寧這座城市過的是:「慢生活」!
西寧周圍群山環抱,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夏季涼風習習,涼爽如秋,是天然的避暑勝地。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和旅遊城市,西寧市名勝古跡眾多,主要遊覽點有北山寺、東關清真大寺、馬步芳宅邸等,西寧附近的湟中縣「塔爾寺」是藏傳佛教聖地,著名的青海湖距西寧市也只有151公里,前往都十分方便。
西寧也是一座文化名城,擁有2100多年的歷史,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擁有悠遠流長的宗教文化,是漢、藏、回等各族文化的交匯中心;擁有獨特的地質地貌,集雪山、峽穀和丹霞地貌於一體。
如今的西寧,儼然成為大西北的旅遊必打卡地,無論是它的自然景貌,還是深厚歷史涵養,獨特的少數民族文化,都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前往。
在西寧市水井巷趕非遺大集、品傳統文化,到青海省博物館沉浸式參觀虛擬展……,「大美青海、美麗西寧」值得台灣遊客前去來一趟「詩和遠方」的旅遊!
青海循化縣靠黃河奇石脫貧致富開創新生活
【記者蔡叔涓報導】在大陸青海省有這樣一個地方一一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在當地人民智慧的創造下,沉睡在母親河懷抱中的石頭迎來生命的春天。它們質地堅硬、造型生動、線條流暢、圖紋美麗、色彩斑斕,經過一番修飾,成為當地人眼裡「會說話的石頭」。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位於青海省東部黃河谷地,地處青藏高原邊緣地帶,黃河流經循化90多公里。循化縣是中國撒拉族的發祥地,黃河沿岸自然景觀絢麗多彩、風土人情濃郁獨特、丹霞地貌雄偉壯觀。
黃河綿延千里,一路奔流而下,在積石山下的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衝擊形成寬廣的土地。當地居民發揮聰明才智,對黃河石加以利用,使用黃河岸邊地天然黃河石,使得每幅畫的圖案都獨一無二。
這就是在黃河上游的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黃河裡的石頭登堂入室,經過撒拉族婦女之手,這些石頭「華麗變身」成為獨一無二的精緻藝術作品——石畫,又稱石藝。
黃河床上豐富的沙石資源也令循化旅遊變得十分獨特,一幅幅用黃河石頭做成的畫,不僅精美,還富有詩意!這些「黃河石藝」的內容取材廣泛,有撒拉風俗、花鳥、山水、人物故事等數十種題材。
在循化縣博藝旅遊文化有限責任公司展廳裡,陳列著千餘件黃河石藝產品;每一顆小小的黃河石,經過工藝師的巧妙搭配,不論是人物、山水,還是動植物,都栩栩如生,產品遠銷大陸各地或是海外。
循化線也善用自己的獨特優勢,致力發展黃河石藝和奇石展藏,隨著大陸旅遊文化興起,「黃河文化」成為循化縣發展旅遊的重頭戲;不但形成為一門文化旅遊藝術品產業,也結合觀光旅遊吸引無數遊客前往賞覽。
「黃河石藝」既有渾然天成的自然美,又有陽剛之氣的雄渾美,還有含蓄悠遠的朦朧美、異彩紛呈的形態美,以及色調古雅的凝重美。
這些經過挑選的黃河石在濁水激流下,久經磨礪,逐漸形成質地堅硬、造型生動、線條流暢、圖紋美麗、色彩斑斕的天然石。因此,天工獨塑而大璞不雕,千姿百態自天成!
這些經過漫長歲月打磨的石頭,在經過撒拉族婦女之手,不僅變成了一幅美麗的藝術畫,也有了不菲價格,其價格根據畫之大小決定。據悉,一幅黃河石畫最貴可達上萬元(人民幣,下同)。若是規格大,比較難一點的,需要有十多種不同顏色的石頭所作出的石頭畫,市場價可以買到八萬塊錢。
黃河石畫,是撒拉族悠久的民間藝術,比起在石頭上作畫,這顯得更有意思。不論是花還是動物,都充滿了中國古代山水畫的美妙意境,展現了「黃河文化」的一種元素和符號;而這些「黃河石畫」也是撒拉族悠久的民間藝術。
據瞭解,純手工製作一幅石藝畫,規格小的要三四天,規格大的則需要幾個月。這些引吭高歌的白鶴、嬌豔欲滴的牡丹以及富有青海民族特色的畫作,都是用毫不起眼的黃河石粘貼而成。
這些作品有牡丹、荷花,也有白鶴或白鷺等等,這些被沖刷了幾千年的石頭有的質地堅硬、有的沉穩古雅;如果碰到造型奇特的黃河石,還能直接賣錢,被奇石收藏家高價收藏去了。
經過數年的經營,循化縣奇石經營戶從最初的一兩家,發展至現在的近兩百家,不少村民靠奇石生意,一年下來少則收入三四萬元,多則收入七八萬元,循化一帶展出的奇石90%來自黃河;在循化一帶經營黃河奇石的從業人員眾多,成為拉動當地經濟的產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