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拼敢贏,泉州智造動力足

作為“晉江經驗”發祥地,泉州市致力發展實體經濟,形成了紡織服裝、鞋業、食品、建材等9大千億(人民幣,下同)產業集群。統計顯示,10年來,泉州GDP從2012年的4814億元邁入到2020年的1萬億元,2021年達1.13萬億元;工業總產值躍上2萬億元臺階,工業增加值居中國前十位;首批入圍創建中國民營經濟示範城市,躋身國家創新型城市。

泉州站在新時代的歷史座標點上,發揚愛拼敢贏精神,奮楫揚帆,乘風破浪。泉州“堅持‘立足本地優勢和選擇符合自身條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經濟發展’,充分發揮民營經濟發達、世界文化遺產城市歷史厚重、在外泉商和僑港澳臺資源豐富等‘三大比較優勢’,做好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兩篇文章’,實施‘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當好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主力軍。”福建省委常委、泉州市委書記劉建洋表示。
創新驅動,製造大市邁向製造強市
作為中國民生製造業重地,泉州市一直將創新作為發展的重點,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推動製造大市邁向製造強市。
在今年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項目上,中國隊以0.016秒的優勢奪得首金。這成功的背後,有“泉州製造”——安踏設計製造的比賽服送出的“神助攻”。
“這款被稱為‘冰上鯊魚皮’的比賽服,相較普通滑冰服,減阻力提升5%~10%,可以讓運動員在發令槍響後,像風一樣飛馳。”安踏副總裁朱晨曄說。
“在泉州,民營經濟的活力,不僅來自民企的自我創新,更來自當地政府不遺餘力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業內人士指出。
10年來,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繪就19個重點產業轉型升級路線圖,加大研發投入,突出工業企業鏈條化創新體系建設,賦能產業升級。僅晉江市,今明兩年內計劃安排30億元獎勵扶持資金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產業轉型。
借力外腦,補強科技創新短板。近年來,泉州實施“大院大所大平臺”計劃,共與中科系、大學系、企業系等18家大院大所合作,累計服務企業近2000家,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近千項,一大批傳統製造業企業得以更新迭代。這些平臺已覆蓋泉州智能裝備、電子信息、紡織鞋服、新材料、陶瓷建材等新老領域。
在多重科技創新政策疊加下,泉州的產業能級大大提升,效應顯現。10年來,泉州全市工業總產值從2012年的9500億元躍升至2021年的2.4萬億元,工業總量約占福建省1/3;泉州億元工業企業從2012年的1704家增至2021年的3091家。
當下泉州,高新技術產業正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今年4月底,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將“安溪鐵觀音二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成功。這顆由安溪縣政府與中科星橋和長光衛星共同合作研製的衛星,是目前中國民用和商用領域最高解析度的光學遙感衛星之一。
“安溪鐵觀音二號”與此前發射的“安溪鐵觀音一號”一起對地組網進行觀測,收集空天數據,這些空天大數據將為福建省及全球客戶提供自然資源監測、城市精細管理、數字茶園建設等服務。
在泉州,類似中科星橋這樣的科技“小巨人”還有很多。上月初,2022年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業名單公佈,福建省970家入圍企業中,泉州占了175家。
隨著半導體、新能源、數字產業等一批龍頭企業和大項目的崛起,泉州高新技術產業呈現勃興態勢。截至2021年年底,泉州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達1630家。今年上半年,泉州市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5%。
數字賦能,產業發展重塑新優勢
近日,在九牧永春5G智能製造產業園,各式智能設備開足馬力,加速馬桶自動化生產。只見馬桶成品下線後,系統會自動呼叫AGV小車,後者自動識別路線,高效、準確完成產品運輸,精准地將成品入庫。
“這邊4台AGV小車,能減少9個人工,還能實現24小時運轉。”九牧價值鏈IT中心總經理葉火龍說,正是因為全流程數字化分析和監控,如今工廠生產效率提升35%。
為應對用工成本提高,泉州主動應變,率先在紡織服裝、鞋業、石材、建材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實施大規模“機器換工”,推廣“數控一代”,緩解用工難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放眼泉州大地,一座座智能化工廠拔地而起。數據顯示,目前泉州市已有近2000家規模以上企業使用新型智能裝備,規模以上企業裝備數字化率超50%,平均減少勞動用工40%。
“我們分類引導企業建設數字生產線、智能車間和燈塔工廠,加大招商引資、技術攻關、金融支持,帶動全產業全鏈條協作配套。”泉州市工信局局長曾鐘遠表示。
今年5月,位於晉江市內坑鎮的恒安智能生產基地二期建設項目正式啟動。這個總投資50億元的項目,將通過延伸上下游價值鏈,高標準建設集上游原材料、智能生產、智能倉儲、智能分揀及其他配套為一體的現代化衛生用品產業園。
“搭上‘數字快車’,我們公司實現流程再造、管理變革,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恒安集團總裁許清流表示,得益於數字化轉型,其旗下的衛生巾、生活用紙、紙尿褲等主導產品的佔有率在中國市場保持前列。
目前,泉州已培育出九牧廚衛、百宏聚纖、柒牌等國家級智能製造項目13個,打造智慧製造試點示範企業(工廠)67家、智能車間148個、智能化生產線超千條,推動企業上雲上平臺3500家以上。
“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在產業集群發展中重塑競爭新優勢。”泉州市數字辦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泉州建成“鞋創雲”“泛家居”“愛陶瓷”等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帶動產業全鏈條全流程升級。比如,輔城供應鏈平臺已吸引20多萬家鞋服、面輔料企業入駐,實現集約採購、降低成本。
如今,數字經濟已成為泉州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數據顯示,2021年泉州產業數字化規模達4833.9億元,2019至2021年產業數字化規模連續三年居福建省第一。
深化改革,激發區域經濟新活力
在傳統產業加快轉型的背景下,泉州加快盤活閒置土地,騰籠換鳥,引入優質企業,促進產業延鏈固鏈補鏈。
去年以來,泉州加快推進14個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試點項目,打造產業綜合體和創新綜合體,推動企業入園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泉州的每個縣(市、區)重點抓一個試點園區,推動一個園區試點集聚一個產業,通過龍頭企業牽引,形成一個產業鏈配套,打造一批工業園區標準化試點新標杆。
泉州芯谷安溪分園區是泉州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試點項目之一。當地成立產業政策諮詢專家委員會,服務產業招商,並在湖頭鎮設立縣行政服務中心第二中心,打造“一站式”服務。安溪全面推行產業鏈“鏈長制”,即由縣領導擔任全縣8條產業鏈“鏈長”,讓政府部門靠前服務,協調解決問題。
“優化營商環境,需要政府部門進行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有專家指出。
近年來,泉州開展“局長走基層”“萬名幹部掛萬企”“一企一策促發展”等活動,深化市、縣、鄉鎮三級掛鉤服務機制,加大困難協調解決力度,推動工業經濟發展大提速。
在中國紡織服裝名城石獅市,為破解中小微企業從事國際貿易難瓶頸,2018年11月,石獅服裝城國家級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工作啟動。作為福建省首個國家級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區域,石獅服裝城成為推動福建省中小民營企業積極“入場”國際市場、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橋頭堡,大量中小企業由此得以進入國際貿易環節。
石獅市商務局局長蘇金髮表示,通過市場採購貿易方式,石獅培育10240家新興市場主體。僅2022年上半年,石獅市場採購貿易全平臺出口262.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0.34%。
10年來,泉州改革多領域縱深推進,市級統籌推進超500項重點突破改革事項。各縣域特色改革紛呈,承擔了超百項國家、省級試點任務。比如,晉江“產城人”融合集成改革、石獅傳統商貿口岸轉型、泉港產城融合等制度性創新,極大激發了縣域產業經濟活力。10年來,泉州市場主體從26.2萬戶增至今年6月末的132.64萬戶,總量福建省第一,帶動新增就業134.2萬人。
作者 李向娟 何金
來源:福建日報、泉州通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