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小鄉村牽起閩台緣

【本報綜合報導】眼下正是旅遊旺季,遊客在綠樹成蔭、群山環抱的鄉村中品嚐色香味俱全的兩岸特色美食,會是怎樣一種體驗?
日前,在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屏城鄉前汾溪村,一場兩岸美食風味文化節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寧德遊客李潘孝和家人漫步在前汾溪村的潺潺溪水旁,一邊欣賞田園風光,一邊品嚐福州同利肉燕、莆田阿建扁食、屏南米燒兔、台灣牛肉麵等兩岸美食。「想不到在小山村裡,也能品嚐到福建的老字號美食和地道的台灣小吃,讓我們大飽口福。」李潘孝感歎道。
無獨有偶,7月底的一個週末,福州姑娘韓惠彬特意到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長慶鎮體驗農家生活,卻意外趕上了一場兩岸慢食文化節。唯美的LED串燈,悠揚的笛聲、琴聲,花生焦糖珍珠奶茶、花生厚蛋吐司、蜂蜜檸檬氣泡飲、蜂蜜舒芙蕾、莎莎涼筍蝦、台灣刈包等各色兩岸美食令人垂涎欲滴,而每一道食材都取自當地農產品。品嚐過美食,意猶未盡的韓惠彬還買了花生、蜂蜜、筍乾等當地土特產,準備回家自己也試一試。

在長慶鎮的兩岸慢食文化節上,孩子們在品嚐兩岸美食。

以食為媒,小鄉村牽起了閩台緣。自2018年以來,在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民革福建省委會的牽線搭橋下,台灣鄉建鄉創團隊——台灣見學館先後走進永泰縣長慶鎮中洋村、南平市延平區茫蕩鎮、光澤縣司前鄉干坑林場、屏南縣屏城鄉前汾溪村,與當地村民共同探索富有閩台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而這兩場美食活動,正是他們的有益嘗試。
「借鑒台灣的鄉村建設理念和經驗,這幾年我們與大陸同仁合作,設立了『長慶嚴選』『寨下有李』『四季茶旅』等兩岸合資或合作公司,協助當地村民進行農業文創,推動當地特色農產品項目落地活化。」台灣見學館負責人許俊雄告訴記者,根據各村莊的不同特色和優勢,他們與當地政府規劃了不同的發展路徑,希望通過產業振興,激活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比如,中洋村擁有花生、蜂蜜、油茶、李果、毛竹等五大優勢產業,便引入食品加工企業;在茫蕩鎮,利用當地的自然景觀,設置了10多個網紅打卡點,打造兩岸婚紗文創攝影基地;在干坑林場,將干坑與日月潭的紅茶資源對接,推出兩岸紅茶禮盒;在前汾溪村,運用中國美術學院在當地設立社會美育綜合實踐基地的契機,打造兩岸鄉土美食街,走「美育+美食」的發展路徑。如今,四個村落都開始走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道路。
為了進一步集聚人氣,讓村落的變化被更多人看見,永泰縣、屏南縣地方政府以大眾喜愛的美食為切入點,組織了閩台特色的美食節活動。在長慶鎮舉辦的兩岸慢食文化節上,簡單的烹飪、環保的擺盤、刺激味蕾的本土香料,伴著輕鬆的音樂、朦朧的燈光,慢食中的每一份愜意,都是不同於速食文化的另一種生活態度。
為了豐富美食活動內容,台灣見學館還設計了「春日浪漫飲食、夏日沁涼飲食、秋日豐美飲食、冬日暖心飲食」四個具有季節特徵的美食主題。「今後我們將繼續用當地的農產品研發新菜餚,吸引更多遊客到鄉村休閒觀光,打響噹地農產品的品牌。」台灣見學館團隊成員詹竣傑說。
不同於長慶鎮,前汾溪村則是通過兩岸的特色小吃吸引遊客走進鄉村。「台灣牛肉麵最大的優勢就是湯頭好、麵條Q、肉大塊,大家可以嘗一嘗。」在兩岸美食風味節上,台灣牛肉麵攤前人頭攢動,還有當地村民現場向台灣業者請教台灣牛肉麵的製作技巧。
「這是我第一次走進福建鄉村,沒想到台灣小吃這麼受歡迎。」台灣牛肉麵業者詹莫裡在福州已創業20多年,目前,以生產牛肉麵系列產品為主。他希望與村民合作,將自己的產品推廣到鄉村。
「用美食活動帶動鄉村產業發展,既能延伸農產品的產業鏈,也能提升各大村莊的知名度。」在許俊雄看來,在廣袤的鄉村,將在地農產品與台灣美食製作相結合,讓台味與閩味融合,可以打造出具有閩台特色的飲食文化品牌,吸引更多的人潮、錢潮。
「這兩場活動只是開始,未來可以常態化地在四個村莊舉辦慢食節活動,並逐步輻射到周邊村莊。」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劉宏偉表示,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舉辦活動旨在吸引更多本地青年返鄉,也給兩岸青年帶來更多就業機會,為鄉村振興增添生力軍。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