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投資560億元人民幣!泉州市推進園區建設面積超1萬畝

泉州傳承弘揚“晉江經驗”,堅守實體經濟不動搖,大力推動園區標準化建設。在這過程中,國企敢幹,民企敢闖,通過政府建廠房、企業投設備,為中小企業提供成本合理、集約高效的發展空間,讓企業輕裝上陣,推動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目前,泉州市推進園區建設面積超1萬畝,總投資560億元(人民幣,下同),撬動全市工業投資增長23.4%,新簽約項目1430個,投資總額9286億元。
加快載體建設
– 明年計劃建成1000萬平方米 –
盤活閒置低效用地和廠房,可有力緩解發展用地供需矛盾。一段時間來,泉州市多措並舉深挖土地潛力。從摸清工業用地家底入手,泉州市指導各縣(市、區)分類制定低效用地認定標準和處置辦法,按畝均稅收低於其平均水準40%認定為低效,全市閒置和低效工業用地分別是1.12萬畝、5.93萬畝。
目前,泉州市將按明年啟動1.5萬畝、建成1000萬平方米的目標,著手開展“四個一批”項目的謀劃,特別是從低效、閒置用地入手,積極落實各級低效用地政策,充分挖掘政策窪地,按照聚鏈條、連成片、成規模的工作思路,著力建設“園區高地”。通過創新彈性容積率、“租讓結合”靈活供地、要素資源差異化配置等措施,泉州市不斷提高畝均效益,為新一輪發展拓展空間。
在挖潛增效過程中,各地創新不斷、亮點頻出:石獅按照“A類優先保障、B類積極支持、C類相對控制、D類嚴格限制”原則,對508家規上企業、1000家規下企業分級評價、分級管理,已收回閒置土地942畝,盤活閒置廠房52.5萬平方米;晉江通過企業自主改造、政府收儲、異地置換等措施,推動五裡園、安東園園區工業用地容積率由原來的上限1.5提高到3.0,建築密度上限提高到60%,破解空間要素制約。
釋放磁場效應
– 國企民企聯動投資合作共贏 –

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前期投入大、回報週期長,民企先期進入意願不強。泉州市通過讓國企當先鋒、做示範,國企打頭陣,進而帶動民企跟進投資,形成聯動投資、合作共贏格局。

“國企敢幹”,可以看到,泉州市首批試點的14個園區項目都由國企主導建設和運營,同時泉州市文旅集團、金控集團、交發集團等市屬國有集團採取參股、控股等合作模式,參與縣(市、區)園區標準化開發建設。在此過程中,泉州市用活用好專項債、政策性融資、技改貸等金融工具組合拳,拓展園區建設低成本融資渠道,目前已獲批26.9億元專項債和15.5億元政策性貸款。各縣(市、區)也紛紛成立園區集團,帶動民企參與園區標準化建設。
“民企敢闖”,在第二批實施的34個園區項目中,以民企為主或民企參與的有29個。晉江經濟開發區通過國企主導,推動60萬平方米園區標準化廠房示範建設,並帶動企業自行改造提升250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建設。九牧集團聯合上海申虹建設奧飛智能衛浴產業園,集聚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打造產品門類齊全、工藝類型完整、高端產品突出、智能化數字化園區,達產後產值達50億元以上,稅收3億元以上。
推動增資擴產
– 一手抓存量一手抓增量 –

園區標準化建設,同時保障增資擴產項目和新招引項目落地所需空間,本地企業增資擴產享受與新招商項目同等待遇,一手抓存量、一手抓增量。

存量方面,泉州市聚焦龍頭企業補鏈強鏈、做大做強,實施“重龍頭、強品牌、鑄鏈條”專項行動,大力支持企業建設園區。例如,安踏集團投資15億元建設一體化物流產業園(二期),用地近200畝,建設行業領先的智能化物流系統,物流整體效率將提升200%。

同時,聚焦中小企業提質增效,建設一批符合中小企業集聚發展的小微特色園區,為大量中小微企業入駐提供物理空間,讓企業既降低成本,又節省拿地建廠房的時間。南安建設高端裝備智造園,為中小鑄造企業統一搭建研發、檢驗、綜合能源及供應鏈服務平臺,目前已建成標準廠房近8萬平方米,入駐中小企業21家。

增量方面,泉州市積極以園區促招商、用招商帶園區,深入開展“抓開放招商促項目落地”專項行動,按照“一園區一龍頭一產業”,一體推進建園區、引項目、鑄鏈條。加快招引集成電路、光電子、智能電網電器、智能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落地園區,推動集聚成勢發展。
作者 遊怡冰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