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專刊】非凡十年 泉州高質量發展步伐堅實

十年答卷,精彩迴響。泉州市統計局日前發佈「喜迎二十大」泉州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分析數據,這份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交出的沉甸甸成績單充分說明,十年來,泉州以主力軍擔當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實現了新的跨越——躋身GDP萬億城市,形成九大千億產業集群,獲批國家創新型城市,「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十年中,泉州城市實現萬億級台階的歷史跨越。全市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4813.95億元(人民幣,下同),增加至2021年的11304.17億元。2021年,全市人均GDP128165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全市人均GDP達1.99萬美元,大幅高於世界銀行最新收入分組標準高收入經濟體的水平(1.27萬美元)。
十年中,泉州產業轉型升級持續釋放活力動能。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3.1︰61.9︰35.0,調整為2021年的2.1︰56.9︰41.0。2013—2021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9.4%,民間投資成為投資的主體。
十年中,泉州以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護航實體發展。2021年末,全市市場主體總數達127.49萬家,比2014年增加88.7萬家。
十年中,泉州人民幸福生活的質感溫度大幅躍升。泉州市本級和10個縣(市、區)先後建成國家生態市、縣、區並獲命名,已建成111個國家級生態鄉鎮、1659個市級以上生態村;環灣建成區面積從2012年的176平方公里,拓展到2021年的243平方公里,城鎮化率由2012年的59.5%,提升至2021年的69.7%;民生保障持續改善,就業社保全面提升,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教育、文化、體育、衛生健康……民生事業件件都有新躍升。(記者蔡紫旻 通訊員吳秋明)

打好「新僑牌」 畫好「同心圓」
劉建洋調研泉州僑務工

作為全國著名僑鄉,泉州擁有950多萬海外華僑華人,塑造出獨特的發展優勢。9月21日,中共福建省委常委、泉州市委書記劉建洋實地調研推動泉州僑務工作提質增效。
濃濃僑鄉情。走進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一幅幅珍貴照片、一件件歷史實物,述說著僑親移民海外、異域創業、回報家鄉的奮鬥歷程。去年上線的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台,通過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科技賦能,幫助僑胞「一鍵尋根」,成為海內外鄉親互動交流的新載體。劉建洋移步展廳參觀,重溫泉州人下南洋、闖世界、報桑梓的激情歲月,瞭解平台運行情況,希望更好發揮博物館和平台作用,提昇華僑文化保護和對外交流合作水平,講好華僑故事,弘揚華僑精神,延續親情鄉情。
悠悠赤子心。僑資企業福建艾艾屋兒童用品有限公司深耕泉州多年,成長為福建省童裝領域的標桿企業。「疫情衝擊下,更考驗我們的信心和韌勁。」劉建洋聽介紹、看產品、問市場,鼓勵企業發揮僑企資源優勢,通過佈局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新業態,加速轉型發展,拓展國際市場。依托小米生態鏈穀倉新國貨研究院平台,泉州市僑界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為僑青提供一站式、全週期創業孵化育成服務。劉建洋認真察看基地一系列孵化成果,勉勵廣大僑界青年永葆創業激情,敢於創新、善於創造,在泉州這片熱土不斷尋找應用場景,依靠核心競爭力贏得市場。
調研中,劉建洋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僑務工作重要論述,引領僑親大力發揚愛國愛鄉、愛拼敢贏精神,為「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貢獻僑界力量,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編者註: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要多措並舉打好「新僑牌」,加強與華僑華人和華裔新生代的溝通聯絡,持續推進僑資僑智僑力引進工程,更加便利僑胞回鄉懇親、投資興業,在產業轉型、城市建設、鄉村振興、文化交流等方面彰顯更大擔當作為。要凝心聚力畫好「同心圓」,堅持以人為本、為僑服務,強化條塊結合、協同聯動,一企一策促發展,千方百計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卡點堵點,通過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等便利舉措,讓各項惠企政策精準直達僑企,切實幫助僑胞僑眷解決實際困難問題。
泉州市領導肖漢輝、施宇輝、陳輝宗參加調研。(記者陳林森)

世遺泉州:中國第56項世界遺產

2021年,「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遺成功,成為中國第56項世界遺產,也是國內世遺大家庭中「最年輕」成員。申遺成功後,著眼於做好「後半篇文章」,泉州以打造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典範城市為目標,統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走近你我他。
回望漫漫申遺路,泉州申遺,在近十年按下「加速鍵」。十年來,愛遺護遺的城市底色愈濃。法治先行,《泉州市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條例》《泉州市中山路騎樓建築保護條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規相繼出爐;守住底線,全市建成不可移動文物信息化管理平台、不可移動文物監測系統、文物保護修繕和「三防」工程項目庫等,持續提升管理水平;強化考古,與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省考古研究院等合作考古、建強平台;雕琢城市,開展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啟動古城整治提升工程,實施歷史文化街區和名鎮名村保護、古城街巷風貌綜合整治提升。
十年來,搶抓機遇發展文旅產業經濟。政策引導,《泉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遊改革發展專項規劃》《加快推進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陸續出台;專班推進,成立文旅經濟產業發展小組,設立8個工作專班推進文旅經濟產業發展(招商)工作;系統營銷,融入「清新福建」「全福游、有全福」等活動,年均舉辦文旅主題活動2000場以上,「世遺泉州」登上綜藝平台、短視頻APP,相關話題熱度數以億計。
文化遺產在泉州,逐漸成為一場沉浸式的文化體驗、一種家門口的生活方式。(記者蔡紫旻)

海絲商貿:足不出戶「買全球」「賣全球」

「一隻北大西洋的龍蝦,從打撈出海到餐桌,最快只需要27個小時。」在泉州,老百姓對如此便捷的跨境購物體驗已經見多不怪。2019年12月,泉州獲批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此後逐步形成綜合保稅功能區、口岸通關功能區、供銷一體化功能區以及市場採購功能區等四大功能區,持續推動跨境電商高速發展。泉州因此入選「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發展20強城市」,並獲批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城市。
跨境電商展現強勁活力的同時,也成為推動泉州外貿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一把利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編者註:以下簡稱「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泉州創新培育了市場採購貿易、跨境電商等全省最多、最活躍的外貿新業態,是全國唯一一個擁有兩個市場採購貿易試點的地級市,其中石獅市場採購試點首創了「採購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模式,並在全國首獲預包裝食品出口試點。
十年來,泉州還持續推進口岸對外開放,成為福建省口岸開放數量最多、口岸運量增長較快、口岸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的地區之一。不斷壓縮通關時間,實現進口整體通關時間17小時,出口整體通關時間1.5小時,優於全國平均水平。創新培育晉江陸地港,落地國際陸港、保稅物流、國際快件、跨境電商、國際郵件、冷鏈物流、產業園等功能,構建完整的外貿及跨境物流服務場景,形成了以「國際陸港口岸」「跨境服務口岸」雙口岸並行的服務體系,是目前國內第二大陸地港、全國口岸服務功能最齊全的平台。積極拓展外貿物流新通道,僅用40多天就開行「中歐班列」,創下了「中歐班列」從論證到開行的全國最快紀錄。(記者王樹帆)

海絲泉州:在文化交流中促進民心相通

過去十年,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城市的泉州,緊抓「一帶一路」建設這一歷史機遇,結合申報世界遺產等工作,從創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到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發展的步伐越來越堅定。海絲文化的交流互鑒,進一步促進泉州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民心相通。
2013年6月,世界閩南文化節在泉州舉辦,來自38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內外嘉賓3000多人共同領略閩南文化的魅力。
同樣是2013年,泉州當選中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緊隨其後,東亞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動年精彩上演。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永久落戶城市,2014年以來,泉州連續舉辦四屆海藝節,迎來了超過60個國家和地區的上萬名專家學者、藝術界人士、國際友人參與。
類似這樣,從高端到民間,從專家到青年,以「海絲文化」為內核,這十年中,泉州還舉辦多場盛會,構築平台載體,有力促進民心交融相通——
2015年2月,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研討會高峰論壇在泉州舉行,30多個國家的280餘名專家學者圍繞海絲建設交流研討。
2015年11月,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在泉州舉行,全球五大洲40多個國家的藝術家與學者,在這裡「情系亞洲、逐夢海絲」。
2017年4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青年創意與遺產研習班在泉州舉行,來自全世界65個國家的青年代表齊聚千年海絲古城,共話文化遺產保護。
弘揚海絲文化的同時,泉州始終堅持保護海絲文化遺產。2016年年底,泉州頒布首部實體法《泉州市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條例》。2021年,「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後,泉州提出要創建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典範城市。未來,泉州海絲文物勝跡、文化瑰寶、獨特價值等,將更好地與世界共享。(記者陳智勇)

科創泉州:「國字號」招牌接連落戶

去年5月,泉州國家級榮譽榜上再添「金字招牌」——國家創新型城市。這份沉甸甸的榮譽是對泉州科技工作再次強有力的肯定。
中共的十八大以來,泉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相繼獲批建設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泉州片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等多項國家級試點工作,科技創新「關鍵變量」逐漸轉化為泉州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
這十年,泉州持續加大創新投入,研發投入強度從2012年的0.91%提升到2021年的1.44%。大力培育創新主體,形成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的「科技創新領軍梯隊」,去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1528家,同比上年實現翻番,數量居全省第二。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合作共建18家大院大所,其中包括首批福建省創新實驗室「清源創新實驗室」、全國第一個區域型時間中心「海上絲綢之路時間中心」和全省首個國家大科學裝置「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泉州站」。實施「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創新項目」精準引才模式,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49個,全市擁有研發人員近5萬人。
這十年,泉州聚力打造創新高地,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泉州片區19項創新舉措被省裡列入推廣清單,數量居全省第一;泉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創新能力指數居全省第一、全國第九,泉州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在全省驗收評估中排名第一。泉州還不斷培育有「溫度」的創新創造環境,比如,改革科研項目組織形式,實施15項「揭榜掛帥」機制科技重大專項;推動46項審批服務事項實現網上可辦率100%、「最多跑一趟」100%;實現15項科技政策兌現採用「免申即享」方式直達企業;簡化企業加計扣除政策申報流程,該做法在全國推廣;在全省率先將科技特派員服務延伸拓展到二三產業,實現全市行政村(社區)、三次產業全覆蓋。(記者王樹帆)

萬億泉州:民營經濟成就城市奇跡

十年來,在「晉江經驗」的指引下,面對複雜多變的宏觀環境和風險挑戰,泉州上下傳承弘揚「晉江經驗」,政企攜手、共克時艱,共同推動民營經濟發展活力持續迸發,努力實現新時代新飛躍,先後榮獲了全國民營經濟綜合改革試點、全國首批「民營經濟示範城市」創建城市。
2021年,泉州在全省率先打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1+N+N」政策組合拳,制定「九獎八補七服務」政策,發佈16個惠企政策主管部門、171項獎補政策申報指南。在此基礎上,泉州今年發佈支持民營經濟發展「1+1+13」政策「大禮包」,並落實惠企政策線上直達兌現。
政策「解渴」,包袱「減負」,泉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愈發輕快——
堅持實體為本。泉州以製造業立市,培育了9個千億級製造業產業集群(紡織服裝、鞋業、建材家居、石油化工、機械裝備、食品飲料、工藝製品、紙業印刷、電子信息),工業增加值躍居全國城市前10位。
聚焦品牌運營。泉州有「品牌之都」的美譽,塑造出安踏、恆安、達利、九牧等一批知名品牌,全市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59件、馬德里國際商標註冊985件、有效註冊商標60萬件,均居全國地級市前列。
形成泉商網絡。泉州在世界170個國家和地區遍佈950萬泉籍華僑華人,成立上千個僑團組織和250多家異地泉籍商會,200多萬人在外經商。同時,泉州本地湧現出一大批愛拼敢贏、根植性強的民營企業家,全市市場主體總量突破130萬戶大關,居全省首位。
站在「晉江經驗」提出20週年的新起點,泉州正圍繞「強引擎、建載體、鑄鏈條、提存量、拓增量」,實施「抓創新促應用」「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重龍頭、強品牌、鑄鏈條」「綠色數字技改」「抓開放招商促項目落地」專項行動,書寫民營經濟發展新篇章。(記者許雅玲)

 

中國泉州—俄羅斯遠東航線首航

9月15日上午,中國泉州—俄羅斯遠東航線首航活動在泉州石湖港舉行。
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帶動下,泉州對俄貿易需求旺盛,出口不斷攀升。2021年,僅石獅對俄羅斯出口就達4.2億元,增長19.2%,今年上半年又保持27.8%的較高增速。為進一步暢通輸俄貨運通道,降低企業物流成本,中國泉州—俄羅斯遠東航線成功開通。此航線將投入2艘各656標箱船型的船舶,掛港順序為泉州石湖—廣州南沙—海參崴港,船期為雙周班,為客戶提供單程132小時(5.5天)的快捷班輪服務,後續還將根據貨量情況投入1100—1900標箱的大型船舶參與航線運營。
目前,泉州石湖港已開通外貿航線12條,與廈門港初步形成遠近洋錯位發展格局。今年8月,港區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2.9萬標箱,同比增長19.47%。其中,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完成9590標箱,同比大幅增長43.9%。(記者王樹帆 劉倩 陳小陽 通訊員薛宇翔 康清輝 李榮鑫 文/圖)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