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潮湧福建 閩山閩水物華新

在福建省寧德鋰電小鎮,一個光儲充檢智能超充站10月17日建成投入運營,使新能源汽車充電七八分鐘即可補充200公里左右的續航能力,實現了「充電像加油一樣快」。這是中國首座採用標準化設計的光儲充檢智能超充站,為城市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起到示範引領作用。
位於福建東北部沿海地區的寧德市,曾一度被稱為中國東南沿海「黃金斷裂帶」。而今,福建經濟版圖上的這個「落後生」卻成為全球最大、技術領先的新能源電池產業基地和研發創新中心,也成為福建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經濟總量從全省第8位晉陞至第5位,並一舉跨入中國百強城市行列。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部大樓和湖東工廠局部(無人機照片)。

福建農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戴永務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製造業夯實福建發展的基本面,創新則為福建發展增添了強勁動力。
創新發展驅動下,福建以「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為指引,新福建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在全國的發展位次不斷上升,在國家戰略大局中的重要性越發凸顯。官方數據顯示,近十年來,福建地區生產總值連續跨越3個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台階,2021年達4.88萬億元,從全國第11位提升至第8位。

上汽集團乘用車寧德基地總裝車間,工人在新能源汽車生產線上作業。

機制更活。自貿試驗區、「海絲」核心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等多區疊加,使福建成為優惠政策落地最多、最集中的省份之一;林改、醫改等走在全國前列,商事登記制度、行政審批制度、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等改革持續深化,營商環境持續改善,讓福建入選2021年十大營商環境最好的省份之一。
伴隨改革紅利持續釋放,福建開放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十年來,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7.2%,市場採購、跨境電商發展走在全國前列,66種商品出口規模位居全國第一,與東盟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外貿合作不斷加強,東盟已成為第一大貿易夥伴;累計新設外資企業18643家,實際利用外資435.5億美元,其中世界500強企業投資建設48個項目。

在寧德廈鎢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車間,技術工人在燒結爐外循環巡查燒成後物料情況

產業更優。福州京東方、廈門天馬微電子、漳州古雷煉化一體化、寧德上汽基地等一批「金娃娃」項目落地成長,推動福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和鞋服、紡織、石化、食品等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目前,福建數字經濟、海洋經濟、清潔能源產業發展迅速,居全國前列。
據福建省工信廳透露,2012年到2021年,福建的全部工業增加值從8711億元增加到17788億元,年均增長8.7%;工業總量從全國第11位躍升至第6位,佔全國比重從4.2%提高至4.8%。2021年,福建製造業佔全省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1/3。
在安踏集團智能工廠,當衣服還在布料階段,「智慧大腦」就已繪製出了它的完整數據圖譜,不同品類、款式、顏色、碼數的服裝在一條流水線上共「舞」。數字賦能,安踏的生產效率提升20%以上,成本降低11%。這祗是福建現代產業強勁筋骨、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
百姓更富。2019年底,福建提前脫貧邁入小康。2021年,福建農村、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3萬元和5.1萬元,分別位居全國第6位、第7位。

地處武夷山國家公園腹地的吳三地是福建省武夷山市洋莊鄉漿溪村所轄的一個高山自然村,村民世世代代種茶製茶。

生態更美。在推進經濟高素質發展的同時,福建生態環境狀況指數持續保持全國前列,森林覆蓋率連續43年保持全國第1位,成為全國唯一的水、大氣、生態環境保持全優的省份,努力實現生態高顏值。
武夷山國家公園被列入中國設立的首批五個國家公園;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省建設佈局,林業碳匯成交量、成交額均居全國首位……福建接續建設生態省,讓「綠水青山」加速轉化為「金山銀山」,讓綠色成為發展的最靚底色。

遊客在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書洋鎮官洋村附近的雲水謠景區遊覽。

去年5月18日,三明市將樂縣常口村領取了編號為「0000001」的全國第一張林業碳票,成為「中國碳票第一村」。今年9月,該村村民收到了首次出售「空氣」的收益——林業碳票分紅14萬元。常口村村民孫桂英說,好生態帶來好收益,「我家5口人,領到了750元,很開心。」

 

「土樓之鄉」旅遊興:讓世界遺產永續傳承

「土樓旅遊大開發,讓南江村成了別人眼裡的『詩和遠方』」,福建省龍岩市永定區湖坑鎮南江村村民江洲,也在2019年返鄉創業,將房子改建成餐館,在家門口吃起了「旅遊飯」。
剛過去不久的今年國慶長假,客家廚子飯店「天天爆滿」,讓江洲喜不自勝。他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今年來,非節假日人流量也不錯。

從高處俯瞰福建永定初溪土樓群,依山傍水、環境優美。(資料圖片)

「客家祖地」永定是著名土樓之鄉,有大小土樓2.3萬餘座。2008年福建土樓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後,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地之一的永定土樓景區名揚海內外。
有了世界文化遺產「金字招牌」,加上客家文化源遠流長,永定土樓「活化」探索創新不斷深入,「土樓之旅」蓬勃發展。作為湖坑鎮十里土樓溝的中心景區,南江村「蝶變」,成為永定文化旅遊發展的一個縮影。
「以前,南江村沒有一米水泥路,都是泥巴路,豬圈、臭水溝到處可見,村民大多外出打工。」南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江道明說,發展旅遊,首要是整治環境。

遊客坐觀光車遊覽南江村土樓。

正是金秋時節,走進中國傳統村落南江村,撲入眼簾的是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鄉村美景。兩條溪流匯聚於此,溪水潺潺,清澈見底;20多座客家土樓沿溪依山就勢而建,或方或圓,錯落有致,體現了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村中,水泥路、石子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大小土特產攤位、餐館茶室、土樓民宿,散落村中,迎來送往絡繹不絕的遊客;柿子紅了,村民忙著曬柿子。紅紅火火的曬秋好「豐」光,濃郁的土樓村落客家風情,還有怡然自得、悠閑愜意的山村生活,讓遊人流連忘返。
不少外出村民也被「詩和遠方」吸引回來,餐館、民宿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看好家鄉土樓這一世界級旅遊資源,曾在外地管理旅館的林慧回鄉,出任福建客家土樓讀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經理。
「套房每晚價格不低,可還是吸引了不少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白領階層前來體驗。」對於由「東昌樓」改建成的「讀旅」藝術民宿,林慧說,土樓民宿資源稀缺,在業內走的是高端路線。
近年來,湖坑鎮引入一批包含「讀旅」在內的高端民宿,致力打造土樓民宿聚集區。在該鎮黨委書記溫永招看來,土樓民宿帶動鄉村遊,實現了土樓「活化」和鄉村振興的雙贏。
讓「過路遊」變成「過夜遊」,讓遊客來了還想再來,成為當地政府和村民的共同目標。福建土樓溝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李聯銘說,採用「公司化運作,項目化快速推進」方式進行整體規劃,目的是讓村莊向景區過渡,讓景區做好遊客「過夜文章」,讓沉浸式體驗留下人氣。

遊客在福建湄洲島遊玩。

官方數據顯示,永定區2021年接待遊客72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近75億元(人民幣,下同)。
旅遊業的發展,帶動當地民眾增收致富,過上幸福生活。如今,在永定,直接或間接從事鄉村旅遊的人數已佔全區近一半,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從2011年祗有6877元增至2021年的2萬元。
永定區委書記李強表示,要讓世界遺產永續傳承,充分用好世遺土樓「金字招牌」,推動文旅融合更加出彩,文化發展更惠民生。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