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棚、魚缸、石榴樹。」這是清代就有的一句俗語,用來形容老北京四合院的生活情景。在什剎海街道甘露胡同17號這個300多平方米的院子裡,這樣的場景成為孫愛森、孫愛焱、孫愛垚三兄弟的生活日常。
院子裡的榆樹綠葉如傘,枝幹亭亭。老樹旁邊倚著一個金魚池,其上的假山石書寫著「濠濮間」三字,取典自莊子與惠子同游濠梁之上和莊子垂釣濮水的事。西廂房前有一架綠籐,籐下有各種各樣的花草,家裡的老花盆、醃鹹菜的罐子在這裡都派上了用場,和頭頂的綠籐相映成趣。「一開始本想買可以開花的紫籐,養了一段時間始終沒開出花來才明白是綠籐,好在生命力頑強,不用過分照料便可長成茂盛的天棚。」孫愛垚笑著說。
這處宅院是三兄弟的父輩留下來的,院裡的榆樹還是二哥孫愛鑫剛出生的那年自己長出來的。今年街道以打造「最美院落」為抓手,持續推進院落的改造提升工作。作為私人院,如何進一步優化小院環境成為工作人員協調的重點。責任規劃師與街道工作人員一同走訪,徵求居民意見,通過與居民共商,量身制定了院落公共空間的改造方案。「孫叔,我看您這廊柱褪色了,我們可以重新刷一刷。」什剎海街道街巷治理辦公室工作人員盛宏入戶時說道。他發現小院的石磚破損了,可以重新鋪一下,徵求意見時兄弟三人考慮到現在院子裡用的都是老磚,而且小院排水並沒有問題,為了最大限度保留小院原貌,便婉拒了路面的翻修。
院落怎麼修,居民說了算。正房和西側房屋的廊柱被油飾一新,東側房屋的粉刷工作也已完成。如傘樹冠下,房屋朱漆彩繪,檁枋上彩畫精美,飛椽上萬字描金低調奢華,處處細節精緻,富有巧思,營造了古色古香的氣息。「檁枋上的這些圖樣都是我一個個找的素材,每次師傅繪製時都會一邊畫一邊念叨著這些圖案背後的講究。」孫愛垚一邊指著其中的花樣一邊介紹,由於「靈芝」形似如意,和瓷瓶圖案繪製在一起有「平安如意」的寓意;古玉共有六種,畫師將六塊玉璧繪製成串,旁邊畫有一個青銅器,代表著「金玉滿堂」;葫蘆旁邊畫著一個青銅鼎寓意「人丁興旺 福祿雙全」……兄弟三人經常會聚在院子裡喝喝茶、聊聊天,坐在房前廊下,樂享濃蔭滿地,聽著鴿哨聲聲,看晴空流雲如水。
除了私房院的進一步優化,公房院的整體提升也在有序推進。銀錠橋胡同14號院內的違建拆除了,院落的公共空間被釋放出來,居民在院子裡擺起了乒乓球檯。小院成了居民的健身活動場所,鄰里間的溝通交流也多了起來。「通過打造『最美院落』試點,讓老城保護由街巷向院落延伸,一院一策,連點成線,讓老北京的生活美學在更多院落重現、更添文化韻味。」什剎海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科長張向宇說。(席鮑)
北護城河藏著一串「濱水秘境」
積水潭橋西北角有一潭碧水,綠柳翠荷環繞,棧道逶迤,亭台樓榭,彷彿南國水鄉。這是北護城河起點處的「潭西勝境」景區。
在北護城河沿線,這樣的「濱水秘境」不止一處,親水平台、景觀節點、慢行步道……串起了一條亮麗的城市河道風景線。
北護城河始建於明代,起自西直門北的三岔河口,向東流經德勝門、安定門至東北城角,與東護城河相接。如今的北護城河長約6公里,與北二環路平行,沿河自西向東依次坐落著德勝門、安定門、雍和宮等重要文物古建。至二環路東北角處,河道一分為三:一支匯入壩河,一支匯入亮馬河,一支經水閘匯入東護城河暗渠。
一進「潭西勝境」景區大門,滿塘荷花,暗香浮動。一座小型跌水景觀流水潺潺,船舫造型的涼亭,蜿蜒曲折的棧道,野趣無限。荷塘裡,數十尾錦鯉自在暢遊,野鴨、白鵝仰著脖子等待遊人投喂……現在,這裡不僅是附近居民休閒的樂園,更有許多人遠道而來,只為一睹這靜謐清幽的美景。
「我天天來,這兒一年四季都漂亮!」 66歲的朱先明與北護城河比鄰而居了66年,從沒想過能有如此美景。
朱先明說,自己小時候這裡是一大片荒地,北護城河也就是條普通的河溝,後來修地鐵,河道上又蓋了蓋板,徹底看不見河了。上世紀80年代,北京治理河道周邊環境,北護城河恢復了明渠,那時候,朱先明已結婚生子,時常帶女兒來河邊玩水,「那會兒的水,可沒有現在乾淨。」
2000年以後西城區持續對北護城河進行綜合治理。沿線雨污合流排口全面整治,污水不再直排河道;拆除部分河底襯砌,讓河水跟土壤自然接觸,恢復與地下水的連通;開展坡化改造,在岸坡栽植綠化、修復生態環境。
2014年以來,在北護城河西城段沿線,通過增綠、駐足、連通、添彩,打造了整體綠地景觀。不但營造了「潭西勝境」「德勝祈雪」「鐘鼓餘音」3處景區,還沿河岸修建了濱水步道、觀景平台。
同時補植杜仲、銀杏等落葉喬木41種,華山松、油松等常綠喬木15種,紫薇、美人梅等灌木24種,共計5500餘株;玉簪、八寶景天等地被植物13種,共計71000餘平方米,以及水生鳶尾、花葉水蔥等水生植物12種,共計6230平方米。
北護城河水清了,岸綠了。近日,「潭西勝境」的荷塘裡飛來一隻蒼鷺,朱先明用手機拍照記錄,「市區裡看見這鳥可不容易,北護城河四季有景,大傢伙兒盼著這條河能一直美下去!」(王天淇)
全民享·活傳承 非遺活動走進天橋演藝區
「中軸非遺 遺脈相承」主題活動第三站日前走進天橋演藝區,帶領大家「雲」賞精彩的非遺項目展演,共話天橋的前世今生。深度體驗直播活動帶來的非遺文化,實現「全民享‧活傳承」非遺文化。
直播活動中,北京市級非遺項目「天橋雜耍」的傳承保護單位——北京雜技團,帶來新雜技《妙舞炫竹》《踏鼓激情》,觀眾從中感受到「難、奇、絕、美」的多重震撼場景;學明藝術團的一聲老北京叫賣,雲邀請各地觀眾穿梭時空,走進天橋秘境,賞古彩戲法,聽雙簧逗趣;北京付氏天橋寶三民俗文化藝術團原汁原味再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天橋中幡」「天橋摔跤」的驚險奇特;有著曲藝「人才庫」之稱的北京曲藝團,操著純正的京腔京韻,邀請觀眾共同品味濃厚的京味兒文化;非遺項目「北京皮影戲」的傳承保護單位——北京皮影劇團不僅帶來《哪吒鬧海》《三打白骨精》《企鵝!企鵝》等傳統與最新劇目片段,還帶領各地觀眾雲探秘後台,瞭解皮影人物「動起來」的「真相」。
本次直播活動中,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連麗如、張蘊華、牛玉亮,攜王玥波、張天雷共聚北京天橋印象博物館,暢聊天橋的前生今世,介紹了天橋地區的歷史沿革與變遷。同時還介紹了老藝人們從單槍匹馬撂地兒賣藝,再到現在專業團隊的整場演出、完整劇目(曲目)呈現的改變過程,講述了「老、中、新」幾代非遺傳承人在成長與發展非遺文化上的心路歷程。
西城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西城區沿襲文脈、開拓創新,作為南中軸的起點,曾經的天橋是曲藝、雜技、撂地兒絕活藝人的聚集地,今天的天橋匯聚了中央芭蕾舞團、北京雜技團、北方昆曲劇院、天橋劇場、湖廣會館、梨園劇場等一批一流的表演團體和表演場所。隨著時代的變遷,非遺文化已構築起天橋演藝區新地標。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直播活動,特意開設了講述當前活躍在舞台上的優秀非遺節目背後的非遺故事環節,讓觀眾深層次瞭解非遺文化。
北京雜技團團長歐林子表示,直播中,觀眾欣賞到北京雜技團的最具代表性和傳承性的雜技節目之一空竹,空竹表演在雜技圈內可謂蜚聲中外,作為「北派空竹」的代表作品,經典雜技節目《空竹》榮獲第九屆法國巴黎未來雜技馬戲藝術節金獎,2021年登錄央視春晚,國外演出累計均超過15000場。「我們很希望通過這次直播活動,讓更多的人瞭解傳統雜技,從而更好的傳承這門技藝。」
皮影戲(北京皮影戲)傳承人路寶剛說:「直播活動對非遺文化起到了宣傳帶動作用,我希望今後包括直播、短視頻等多種媒介傳播形式對非遺文化進行持續性的宣傳,吸引更多年輕人喜愛非遺文化。」(石偉/文 于志強/攝)
七大版塊50餘場活動 西單時尚節持續兩個月
2022(第十二屆)北京西單時尚節近日啟動。本屆時尚節為期兩個月,精心設計了七大版塊、50餘場主題活動。
北京西單時尚節體現全時、全域、全行業聯動特色,線上平台+線下門店聯動,全區商業零售、餐飲、文化、旅遊、教育、健康、金融、網絡服務等全業態聯動,開展全域促消費系列活動。
「時尚金秋」活動在「西城消費」平台發放消費券,開展全品類、全業態促銷。
「探店國潮」活動持續兩周,以老字號+科技、探店引流+線上平台活動的形式,重點推介李寧君太旗艦店、內聯升、瑞蚨祥、步瀛齋、華天老字號等品牌,展現文創及品牌的文化底蘊。
「時尚美食」活動舉辦第五屆西城時尚美食節,薈萃美食,推送超值優惠券,並評選、發佈年度「西城時尚美食」人氣美食排行榜。
在「金融文化展賣」活動中,琉璃廠傳統文化、5G+河圖數字場景走進金融街,開辦書畫、文玩的實物及虛擬展覽、展賣以及大師論壇講座等活動。「西城消費」平台的線上活動專區,疊加線下河圖AR技術,實現虛擬+現實、平台+現場、線上+線下的聯動。
「文化消費體驗行」活動帶領消費者走進琉璃廠,逛老街、聽老店故事,開設鑒寶專場、文玩字畫拍賣活動,體味傳統文化的魅力。
「惠美時尚」特賣活動開展菜百珠寶等一系列時尚特賣專場,除了線上同步大力度的優惠,專業編織、修補、保養服務在線送達消費者的身邊。
「電商澎湃」活動聯合「西城消費」、工銀e生活、翼支付等平台,全新呈現歡樂購場景。
本屆西單時尚節按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示範區建設標準,構建新佈局、新場景、新消費、新模式為核心的「四新」消費新生態,助推高品質生活服務、高品位消費升級重點工程,助力西城區「時尚+運動」「國潮+老字號」首發中心建設。(張驁 劉辰)
中軸線主題文創市集啟幕
「京城叫賣大王」宋振忠用一段激情嘹亮的老北京叫賣串燒,點燃了北京中軸線文創市集首場活動的熱烈氛圍。啟動儀式上,現場嘉賓共同敲響銅鑼,拉開了在北京坊的首站活動大幕。
作為2022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傳承與創新大賽的配套活動,北京中軸線文創市集以「遺產走進生活」為主題,無論是老字號集合區的全聚德、六必居、朱炳仁‧銅等老字號,還是軟陶製作等創意非遺手工或文創雪糕都圍繞著中軸線主題開展活動。
北京坊所屬的廊坊頭條自古便是北京中軸線上的著名商業街區,文創市集首場活動選在這裡舉行。之後,還會繼續利用節假日前往鐘鼓樓廣場等中軸線特色商圈舉辦,邀請公眾在品中軸、賞中軸、閱中軸中,直觀地感受中軸線不同地段的不同人文底蘊,潛移默化中加深對文化遺產的認知。(李洋/文 方非/攝)
300多年老字號 創新推「隨行」美食
今年以來,戶外運動展現消費新活力。秋風中,西城區老字號搭上「運動快車」,創新推出「隨行」美食,對接消費需求的同時,講著300多歲老字號年輕化的新故事。
336歲的老字號 推出mini美食器具
始建於1686年的烤肉宛,憑借烤牛肉獨特的文化底蘊與獨到的技藝傳承,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烤肉宛迎來336年店慶之際,同時對接消費新活力的需求,推出郊遊美食「神器」。
郊遊已成為時下很多家庭的度假選擇,烤肉宛新推出的自烤版mini烤肉炙子、「自嗨」鍋仔菜,讓老字號美食能隨車而行、隨身而至。烹飪大師、烤肉宛總經理王剛說:「自烤版炙子,裡面有燃料,搭配便於加熱炙烤的餐盒和精品牛肉,三四分鐘就能烤好。」自烤版烤肉炙子,「身形」迷你,不足20厘米,金屬材質。配有燃料艙、餐盒托,可反覆使用。繼文吃堂食、武吃自烤之後,烤肉宛新推出的自烤項目適合週末小聚與長假休憩時使用。
研發便攜美食 打造「美食驛站」
除了自烤版mini烤肉炙子,烤肉宛還推出了「自嗨」加熱的醋溜苜蓿、蒜酥蝦球、扒肉條、煨牛肉、紅燒蹄筋等便攜菜品。烤肉宛萬泉河店經理杜格意介紹,這些便於攜帶的菜品,是門店大廚們共同研發推出的。菜品以老北京家喻戶曉的清真名菜為主,重新調整烹製時間、火候,菜汁的用量、鹹淡,以對接郊遊用餐的場景和需求。
烤肉宛萬泉河店是很多居民往返香山、植物園、頤和園、圓明園等景區的駐足地,據不完全統計,每年至少有2萬遊客進店消費,消解舟車勞頓之苦,烤肉宛萬泉河店「美食驛站」也因此得名。「『自嗨』系列菜品,是依據食客們的建議與需求研發的,每道菜品都試圖以精準的『火力』還原堂食菜品的口感與口味,都歷經了數十次的嘗試。」未來,他們將繼續對接食客的建議與需求陸續研發。
與此同時,烤肉宛萬泉河店還公開徵集「京郊旅遊,駐足烤肉宛」的人文故事與趣事,邀請食客講一講老字號的新故事,活動歷時3個月。據烤肉宛師傅們回憶,目前店內最老的炙子有100年左右的歷史。烤肉宛總經理王剛說:「336年的老字號歷史,傳承至今,讓我們體會到老字號的時代責任,也要求我們勇於、善於在職守本味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美食文化。」(宋紅英/文 聞昭/攝)
北京動物園已繁育朱䴉70多隻
北京動物園40多年先後繁育70多隻朱䴉,其中最「年長」的36歲,相當於人類120歲左右。
人工飼養救助從零開始
因體態秀美,朱䴉素有「鳥中美人」之稱。據資料記載,朱䴉在地球上生存了6000多萬年,然而在20世紀初,短短的幾十年驟然縮減到幾近滅絕的境地。1981年5月底,在陝西漢中洋縣,科學家發現了世界僅存的7隻野生朱䴉。朱䴉和大熊貓一樣被列為一級保護動物,IUCN《紅色名錄》將其列為世界級瀕危物種。
1981年6月,陝西洋縣7隻朱䴉的1隻幼崽從巢中掉落,被正在觀察它們的鳥類學家們救起,並緊急送往北京動物園救助。而那個時候,朱䴉人工飼養領域是空白,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北京動物園自此開啟了朱䴉人工飼養保護之路。後來的幾年間,又有6隻朱䴉陸續被送到北京動物園。
孵化育幼飼養關關難過
1986年,北京動物園成立「朱䴉人工養殖中心」,朱䴉的遷地保護研究也由此發端。
首先要過的是孵化難關。朱䴉的孵化育幼與普通鳥類不同,有特定的溫度、濕度要求。飼養人員在雛鳥快出殼的時候經常要連續工作30多個小時,一直在旁邊盯著,遇到雛鳥力量不夠時還需人工幫忙破殼。
小朱䴉孵化出來之後,會被放入保育箱。剛出生的小朱䴉腦袋也就黃豆粒大小,保育箱對它來說空間太大,在溫度和濕度的控制上就要格外小心。
飼養團隊通過不斷摸索,將幼鳥的飲食從0到2個月分為8段,用肉蛋奶混合起來,調配出從液態到固態共8種形態的飼料,以滿足不同年齡段的幼鳥對於食物及能量的需求。
種群總數已超5000隻
朱䴉平均壽命20多歲。而上世紀80年代從洋縣送來的朱䴉平平還健在,今年已36歲,相當於人類120歲。平平在北京動物園一共繁殖了27隻朱䴉。
由於朱䴉生性膽小,很容易受到驚嚇,所以北京動物園將它們飼養在西鶴島上,不對外展出。小島周圍有水塘環繞,這種生活環境也更接近原生態,有利於朱䴉的成長。
40多年中,北京動物園先後繁育70多隻朱䴉。1986年北京動物園建立朱䴉「遷地保護」第一個人工種群;1989年首創世界人工飼養朱䴉繁殖成功記錄;1990年人工育雛朱䴉成功;1992年,攻克「遷地保護」中飼養、存活和繁殖的三大難關。2001年,朱䴉在圈養條件下首次自然育雛成功。
此後,北京動物園將朱䴉人工繁殖技術推廣至陝西洋縣等朱䴉自然保護區,並參與推進人工繁育朱䴉放歸自然和再建野生種群,積極助力野生朱䴉種群重建。2021年發佈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顯示,朱䴉由發現之初的7隻增長至目前野外種群和人工繁育種群總數超過5000隻。(代麗麗)
流光溢彩 京夜天橋 「南中軸·夜天橋」大幕拉開
2022年「南中軸·夜天橋」藝術推廣活動日前舉辦。從地面中軸到天橋藝術,從白晝到夜晚,「夜賞」「夜遊」「夜市」「夜展」「夜讀」五大板塊,營造出新的消費場景與社交體驗,激活天橋演藝區文化消費潛力的同時,以文化地標之力對話南中軸的文脈地理。
「南中軸·夜天橋」藝術推廣活動包括「京夜有戲」公共演出、「藝術夜市」篷客市集、「夜讀中軸」劇場閱讀會、「古韻新作」藝術展覽、「夜經濟」論壇、「夜遊路線」南中軸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跨越時間與空間的界限,構建出獨屬於天橋語境的時空完整維度。
「燕歌歌舞兩高台、更有茶園數處開」。「夜賞」板塊公共演出打造歌舞台、燕舞台、樂舞台,邀請北京文藝院團、音樂劇製作公司、潮流喜劇廠牌等多家機構,以劇場演出、戶外音樂會、即興體驗、化妝舞會等豐富多彩的表演形式,串連「夜天橋」活動,讓廣大市民在文化味與煙火氣深度融合的氣氛中收穫新體驗。
天橋一帶「戲棚」盛行,源自《長安志》的「東市」「西市」營造出市民品味游賞天橋、休閒娛樂消費新場域,鏈接天橋演藝與人間煙火。「夜市」板塊中,東市「深夜裡的京味兒」聯合數十家品牌,茶館、酒館、舊書館、客棧、戲園、遊藝雜技攤、京味小吃、非遺創作等琳琅滿目,呈現街市如晝的新景象;西市則結合國潮文化,國潮服飾、國潮味道、國風遊戲等濟濟一堂,共同打造區域消費新體驗。
「夜展」以「古韻新作」為主要創作理念,以南中軸的城市空間表達為主要展示主題,分設「築·城南」、「樂·城南」、「憶·城南」三大主題板塊,將傳統文化以當代藝術的表達方式呈現,藉以兩者的碰撞探討傳統與現代的關係,思考藝術形式如何繼承與創新的問題,同時拉近藝術與生活的距離。
「夜遊」板塊聯動南中軸沿線劇院、書店、電影院、咖啡廳、餐飲等機構,發起「CITY WALK 南中軸」漫遊南中軸騎行活動,讓大家在騎行中感受北京城市發展變遷,實地探尋中軸「文化」之軸的獨特魅力,打造奇特夜遊體驗。
「夜讀」板塊聚合傳承南中軸線文化,把握文化傳承的時代脈絡,夜讀中軸,誦言辭之美。本次活動聯合「新經典」出版社等圖書機構,引領公眾在閱讀中從城市、歷史、人文、民俗、藝術等幾方面認識中軸線,身體力行感受古都文化之厚韻悠長。
此次活動還發起「夜經濟」論壇,聯動商業消費、文化歷史、美學藝術等相關領域,充分發揮演藝區資源優勢,邀請知名學者、城市管理者、業界專家聯袂對話,共同探討「夜經濟」如何深度激活城市空間。(金力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