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城講解員創作歌曲《海絲文化刺桐城》,入圍“詞曲中國”

近日,一條分享信息在第十二屆古城講解員培訓群中刷屏——古城講解員張毅因培訓與泉州古城結緣,有感而發創作的歌曲《海絲文化刺桐城》成功入圍“詞曲中國2022當代百首優秀作品評選”。
泉州古城講解員培訓班自開班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四屆,有306人持證上崗。7年來,古城講解員們盡自己所能,來豐富這座城市的文化內涵、展現這座城市的迷人風采。
把泉州文化
刻在文字音樂作品裡

1973年出生的張毅,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泉州人,兒時從家人及長輩那裡初識並知曉了“南音、梨園、木偶、紅磚樓、大古厝”等泉州文化元素,便把它們刻在了自己的基因裡。去年,泉州榮膺世遺之城稱號,更激發了他創作的動力。以往走在古城裡,他習慣用相機記錄下古城的煙火氣。自從做原創音樂之後,為了更好地向外界展現古城泉州的文化,他萌生了創作關於泉州的歌曲的想法。

“想把泉州刻在文字、視頻和音樂作品裡。”談到初衷,張毅這樣說道。“作詞作曲初稿撰寫大概花了兩天,但醞釀了兩三年,從作品修改到成品,共用一年時間,其間歷經三次易稿,最後成稿於今年8月中旬。”張毅把泉州眾多世遺景點寫進了歌詞裡,在整首歌曲的演繹中也加入不少泉州元素,比如在前奏添加了琵琶獨奏的閩南戲曲小調,在旋律中加入海浪漲退潮聲和海鷗的叫聲等等。
成為古城講解員
對泉州認識更深
“今年7月,報名並參加第十二期古城講解員學習,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對泉州古城的瞭解突飛猛進,也算圓了自己的一個專業夢。”張毅表示,自己在學校學的專業是旅遊,學的東西多停留在課本上,但參加了這次培訓,他瞭解到書上沒有的東西,如泉州街巷的由來、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等等,進一步彌補了自身的不足,拓展了知識面。
張毅說,在培訓中,大家經常一起走線路,結合實地講解,可以將知識化為思路,更好地把泉州故事講給遊客、講給朋友、講給家人聽。同時,通過這次培訓,他還帶著女兒一起學習,向她講述泉州街巷的由來、泉州的故事,讓她從小耳濡目染。“這或許是她成長過程中的一次小小經歷,但也是文化的傳承。”
古城講解員成古城文化名片
據統計,由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泉州市古城老城指揮部古城工作專班主辦的泉州古城講解員培訓班,已成功舉辦十四屆。古城講解員們累計提供志願服務256次,接受服務對象累計達9800多人次。
古城講解員已成為活躍於泉州歷史文化古城街巷的文化使者,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與好評。在“2021年福建省志願服務項目大賽”上,“‘宋元中國 海絲泉州’泉州古城講解員”志願服務項目獲得大賽金獎,通過組織大規模、集中性的志願服務活動,如每年的端午外國人遊古城、“五一”公益講解、古城徒步穿越講解服務等,進一步提升了公眾對古城文化的保護意識以及古城文化旅遊的參與意向。       
作者 李心雨 文/圖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