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盞花燈串起“大尾燈龍”展覽,泉州古城擦出“鄉土文化復興”火花!

剛剛過去的週末,在“煙火氣”十足的泉州市區西菜市場主樓二樓,一場由240盞泉州傳統花燈串起的“大尾燈龍”展覽和彙聚了眾多本土文創青年的七番市“魚·漁”市集熱鬧舉辦。頗具特色的活動既吸引了特地前來體驗的文藝青年們,也讓菜市場來來往往的市民們駐足觀看,“煙火氣”與文藝範的碰撞,擦出泉州古城“鄉土文化復興”的火花。

“自”是突出自我特色
“強”是形成強大吸引力

作為“大尾燈龍”展覽的策展人,土生土長的泉州人鄭達真對文化自信與自強有自己的理解。“‘自’是立足自己的實際,突出本土的特色,堅定走泉州文化的發展特色之路。‘強’是要通過充分的創作與表達,讓我們泉州文化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還要有活力和創造力。”她說。

一直以來,鄭達真都在身體力行詮釋著文化自信。她紮根在古城中,經營著“美好生活”系列文創空間,也作為策展人辦了許多文創文藝展覽,潤物無聲地展示和推廣泉州本土文化,影響著越來越多的本地人和外地人對泉州文化的認同感。
以各種方式對泉州和泉州傳統文化的深情表達,並不單只有鄭達真一個人。近年來,這股泉州古城的“鄉土文化復興”風潮帶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其中,這次展覽的裝置藝術作者寶小格就是其中之一。“這是我第一次在家鄉做大型藝術裝置,用240盞廢舊的燈籠和若干廢棄物件組成的‘躍泉魚龍’形象,既做到了廢棄物件再利用、環保回收的理念,也表達了創作人員對人們在拼搏奮鬥下苦盡甘來的期盼,寄予了美好的展望。”寶小格常年在上海,提到泉州,她總能回憶起小時候元宵節大家手裡提著燈籠走在街上的場景。“那是光明之城,也是我的家鄉。”當240盞花燈亮起,寶小格眼含熱淚。

七番市“魚·漁”市集
挖掘文化“原生動力”
持續“輸出”本土文化
“日常即理想。”這是泉州古城的一句標語,也代表著大家對古城生活的理解——泉州充滿煙火氣的日常慢生活,就是現代快節奏生活裡大家理想的狀態。這樣的日常,在七番市“魚·漁”市集中就有展現,除了妝糕人、手工文創攤位外,還輪番上演南音、提線木偶等非遺文化,更有脫口秀等大家喜聞樂見的表演。
如何講好泉州故事,推動“世界的古城、活著的古城”更加深入人心?“燈火下遇見美好,菜市場裡煙火氣與文創展的文藝氣息毫無違和地融合,既展示著泉州的日常生活,也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輸出’泉州文化、講述泉州故事,希望市集能夠常態化。”參加市集擺攤的文創青年吹神說。
講好泉州故事,把豐富的文化資源變成具備可持續輸出能力的優質資產,近年來泉州從政府到民間不斷發力。2020年6月,“泉州古城”作為一個整體IP獲評福建省級文化生態旅遊度假區;2021年9月,“泉州古城”入選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公佈的“福建十大文化標識”。
“我們注重泉州歷史文化資源的‘原生動力’,多角度地展現傳播古城深厚文化。開展古城品牌系列營銷,舉辦‘潤物無聲’系列文化主題展覽和閩南美好生活嘉年華等文旅主題體驗活動,泉州特色文化、非遺進社區、進景點、進學校,注重優秀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與保護。開展古城講解員培訓活動,以‘古城人’的視角講古城故事,春風化雨般地提升居民群眾的文化自信。開展旅遊商品大賽,開發古城文創品牌,不斷推動文化產業和文創產業發展。”泉州市古城老城指揮部工作人員介紹道。
       

作者 殷斯麒 文/圖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