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獅”話 | 鯉城“獅子林”:在閱盡世事滄桑的石獅子面前,我們只是一個過客

“當我面對一尊沉睡了數百年的獅子,那斑駁肌膚裡透出了堅毅的本色。我感受到它冷漠外表下有一顆火熱的心,仿佛在向我們訴說著這幾百年的世路榮枯,閱盡世事滄桑,靜對潮起潮落……在它面前,我也只是一個過客。”

泉州鯉城區金龍街道江南2號園區,原本是一座繁忙的生產型廠房,現如今已經改造為文化藝術中心,該園區的主理人林克珊先生熱情地者介紹他所收藏的獅子。他對石獅子的熱愛,始於20多年前,從事工藝品外貿行業的他,在產品設計時從石獅子的造型藝術中找到靈感,從此一發而不可收,隨著出差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各地不同年代的石獅子亦被搜羅彙聚於此。他也由此獲得一個“獅子林”的雅號。

 

造型喜感可人的石獅子

一根長木雕出包羅萬象的獅子

挖掘石獅子的美學價值
參觀江南2號園區,可以發現此處石獅子有別於他處的特色,不僅在於石獅子造型藝術的美,也不只在於品類之豐富、年代之久遠,更在於它們巧妙的擺放與附著于石獅子身上頗具現代感的裝飾。比如,一些石獅子裝上簡潔素雅的木制邊框,讓石獅子更具有古香古色的韻味:邊框的新巧襯托出石獅子造型的古拙,木色的暖意融合進石頭的冰冷色調,在造型、色調的反差中營造出獨特的東方審美意境。這種新與舊的碰撞,時間與空間、傳統與現代的交融,體現了古城泉州獨有的文化氣質。

年代久遠的小石獅子成為手把件(受訪者供圖)
林克珊介紹,園區裡幾乎每一對石獅子背後,都有一個特別的收藏故事。遍及園區草地、牆頭、茶室、過道等處的石獅子,背後的收藏故事他都能如數家珍地介紹。其中,一尊雄壯的石獅,體魄雄偉,雕刻簡潔大氣,尤其是臉部線條處理得粗獷渾厚,是他最喜愛的作品之一,被擺放於大門口。在林克珊的認知裡,收藏最終一定要與文化同行,這一尊石獅子的收藏過程就頗費周折,正是它那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吸引林克珊鍥而不捨地追求。收藏需要金錢,但更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以及對藝術的熱愛,才能收藏到稱心如意的藏品。

獅子和底座成為一體(受訪者供圖)
林克珊頗有心得地表示,從這些石獅子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古人的工匠精神,如今我們收藏它,不是為了佔有,而是為了欣賞,又不只是為了欣賞,更是要學習古人的這種工匠精神,既啟發企業工藝品設計的靈感,也滿足了自身熱愛藝術的情懷。正因如此,他才用美學的眼光來擺放它們,用獨具匠心的裝飾來襯托它們,目的就在於發掘出它們的美的價值。

安靜的獅背影(受訪者供圖)
將獅文化打上時代印記
據悉,時下石獅子的使用範圍日益廣泛。從傳統的住宅、園林、宮廟、橋頭等地方,已經擴展到藝術園區、私人會所等場所,而且,不只被當作裝飾品,還被當作一種藝術品被人欣賞。

獅子木構件(受訪者供圖)
在林克珊看來,通過收藏石獅子,我們不僅繼承了老祖宗留下來的有形的寶貴遺產,也同時繼承了悠久的歷史文化與人文精神,這不僅是一筆財富,也意味著一種責任。他表示,老祖宗留下的是那個時代創造的印記,是要讓我們看到,他們在每一個不同的年代,都做出了突破當代的事情。只有兼收並蓄,推陳出新,激發社會活力,才有機會引領時代潮流,擁有創造的信念,才可能擁有真正的文化自信!

石獅子被時光沖刷了棱角(受訪者供圖)
林克珊認為:“石獅子的收藏而言,我們這一代人,在已經存在數百年的石獅子面前,雖然只是一個匆匆過客,但在發掘它的美的價值、傳承人文精神的同時,也有責任賦予獅文化新的時代印記。也就是,在保護獅文化的基礎上,把歷經歲月洗禮的石獅子等藝術品廣泛應用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把歷久彌新的獅文化精神應用到我們社會創新中,而在這一繼承和創新的過程中,將我們的情感、觀念、精神和意緒,還有我們的社會、生活、追求和變革,都刻畫進新時代的獅文化。”
作者 鄭運鐘/文 王清薇/圖(除署名外)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