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 : 76,926 一座城有多少種“打開方式”?如今,放慢腳步、帶著思考,穿行於一街一巷,瞭解每一幢建築、每一條馬路背後的故事,探尋一座城市的歷史記憶,感受一座城市的獨特魅力,成為很多城市新興的旅遊方式。在一磚一瓦串聯起的歷史文化印記中,人們重新發現一座城、讀懂一座城、愛上一座城。 近日,《光明日報》記者將鏡頭對準福建泉州等地,講述人們邊走邊讀、和城市“深入交流”的故事—— “明清時期看北京,宋元中國看泉州”。福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給世人展示了一個浩瀚的歷史和博物的世界。走進開元寺,一腳踏入唐宋,雕樑畫棟流淌著悠遠的歷史文脈;步入府文廟,傳揚海濱鄒魯,紅磚白石訴說著古城的人傑地靈…… 如今,泉州申遺成功已一年多,伴隨著當地“世界遺產典範城市”建設的步伐,在常規的文旅活動之外,一種新的“走讀”方式在這座千年古城興起:“走讀泉州古城”旅遊體驗師探秘計劃、“走讀泉州古城”達人體驗團與大眾體驗團、“走讀泉州·探密世遺”……有別於蜻蜓點水式的個人遊覽,“走讀泉州”由古城講解員等文化志願者帶領人們走進城市的前世今生,讓人們感受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的同時,邊走、邊讀、邊思考,去探尋古城之美。 “金魚巷在宋代時被稱作謝衙,因福建轉運使謝仲規曾在這裡建宅。謝仲規是宋皇祐元年進士,官至三品。他的後代也都是高官,佩戴金魚袋,所以謝衙就被稱作‘金魚巷’。”泉州金魚巷口,“古城講解員”張宏正為“走讀泉州·探密世遺”的學員們講解古巷歷史。大家細細品味金魚巷獨特的傳統元素,映入眼簾的紅磚厝、燕尾脊、紅燈籠彰顯出歷史的厚重。這條古街巷是泉州首個古城背街小巷“微改造”示範項目,不到300米的巷子裡,人們既能直觀感受閩南傳統建築魅力,又能體會湧動著的文化生命力,還能品嘗土筍凍、沙茶面、菜頭酸等泉州美食。“金魚巷是座體現泉州文化精粹的‘大觀園’,也是泉州古城保護‘見人、見物、見生活’模式實踐的縮影。”張宏說。 像張宏這樣的文化志願者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新講古人”。他們利用閒暇時間,帶著市民、遊客,穿梭在市區西街的老宅舊巷,用腳步丈量古城,品讀泉州別樣的歷史文化韻味。 張宏所學專業和從事的工作與文化旅遊無關,之所以擔任古城講解員,源於對古城的熱愛。“泉州的美是站在歷史的肩膀和文化的積澱上的。”張宏說,每次路過老巷古厝,看到很多年輕人打卡,他都很開心。更讓張宏高興的是,報名古城講解員培訓的年輕人、中小學生越來越多。如今,300多名古城講解員成為傳播泉州文化的重要力量。 指尖纏繞數十根線,在巧手撥弄下,線另一頭的“小猴子”憨態可掬的模樣,把來自義大利的留學生孔若水逗樂了,他迫不及待上臺,在福建省級非遺泉州提線木偶傳承人林文榮的悉心指導下,成功讓“小猴子”騎起了自行車……日前,在泉州通政巷蘇廷玉故居,“走讀泉州古城”旅遊體驗師探秘計劃開營,南音、木偶戲、金蒼繡、刣獅等泉州非遺表演精彩紛呈,來自中國各地的旅遊達人、金牌導遊紛紛參與互動體驗。 走讀活動中,這些旅遊達人組成“最強打卡團”,通過旅遊微綜藝、圖文攻略、短視頻、圖文直播等多元傳播方式,傳遞“泉州古城美好生活”。中國高級導遊霍金龍說,在泉州,一千多年前留下來的許多歷史文物,至今仍保存完整,還有很多民俗傳承至今。“相信有這樣持續不斷的生命力,泉州古城一定會被更多人所喜愛。” 在“走讀者”的文圖、視頻中,人們看到了泉州安平橋、六勝塔的壯闊景觀,從對古樹、古井、廟宇、祠堂的描繪裡,可以感受到現代的煙火氣。通過“走讀者”的多元傳播,人們更真切地感受到泉州的文化包容力與歷史融合度。 “走讀泉州,就是要向海內外呈現泉州的世遺之美、煙火之美、生活之美。”11月21日,“走讀泉州”主題融媒體報導活動首站走進石獅永甯古鎮。泉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陳輝宗希望,透過景的描述、物的表達、情的抒發,充分挖掘並生動闡釋蘊藏其中的城市智慧、精神內涵,讓更多人瞭解泉州、走進泉州、愛上泉州。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