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投資、消費等領域保持回升勢頭 財政、金融運行穩健
今年以來,泉州圍繞「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市主要指標持續改善,工業、投資、消費等領域保持回升勢頭,財政、金融運行穩健,經濟總體呈現向好態勢。
工業大盤穩中有進 主導產業景氣回升
1—10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比1—9月加快0.5個百分點。其中,10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3%,比9月加快0.9個百分點。重點產業支撐有力,10月,全市九大千億產業中八大產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實現正增長,其中,紡織服裝增長11.2%,石油化工增長15.5%,紙業印刷增長14.4%,電子信息增長13.8%,均實現兩位數增長。高新技術產業持續高位增長,1—10月,全市規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8.5%。
傳統消費穩健復甦 新興消費提檔升級
前10月,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82.50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9%。升級消費加快釋放,全市限額以上單位新能源汽車、體育娛樂用品類、金銀珠寶類分別增長111.2%、49.8%和24.6%。線上消費持續增溫,全市限額以上批零單位網絡零售額增長18.0%。投資後勁日益增強,全市固定資產投資2283.93億元,同比增長8.8%。其中,10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5%,連續4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利用外資成倍擴張,全市進出口總額2249.2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進口612.6億元,增長24.0%。利用外資提質增效,全市實際使用外資8.77億美元,增長103.1%,完成年度計劃的163.3%。
惠企政策持續深化 金融市場運行穩健
財稅收入保持增長,前10月,全市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794.43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增長0.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52.07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增長6.2%。與此同時,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23.90億元,同口徑增長22.2%;截至10月底,全市惠企資金兌現49.19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98.5%。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提升,10月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10744.71億元,同比增長13.6%;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9636.34億元,增長9.6%。 (記者蔡紫旻 通訊員王榮水)
科技特派員助力泉州農戶試驗並篩選出良種,打破進口種子技術壟斷
胡蘿蔔的一顆「中國芯」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也是胡蘿蔔生長的季節。
11月28日,在泉州市晉江東石鎮梓源農場,放眼望去,滿目的嫩綠,專家和農戶們眼中閃爍著喜悅的光彩,已種下60多天的「禧紅202」長出了生機勃勃的胡蘿蔔幼苗。這批由中國農科院專家團隊自主培育,經本土農戶多年試驗並篩選出的胡蘿蔔種子,在大規模種植中表現出接近進口種子的優良性狀,綜合性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種子,是農業的核心技術。然而,作為福建省最大的胡蘿蔔種植基地,晉江長期依賴進口種子,胡蘿蔔種植業受到制約。直到一批科技特派員走進種植基地,開啟了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的合作,最終完成了胡蘿蔔優質品種的培育和試種,這雙「卡脖子」的手才算被拿開。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守護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為傳統的種植業注入科技力量、解決「卡脖子」難題的故事正在不斷複製。
核心技術受制於人 進口種子讓農戶「又愛又恨」
驅車尋找「禧紅202」,道路曲折而漫長,直到眼前出現成片綠油油的胡蘿蔔幼苗。記者腳下的這片胡蘿蔔種植區,位於晉江東石鎮,該鎮憑藉著胡蘿蔔產業優勢進入2020年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2005年前後,泉州市晉江一帶開始規模種植日本「SK4-316」胡蘿蔔品種,也就是農戶口中的「阪田七寸」。一罐10萬粒的「阪田七寸」種子售價最高一度達到1.3萬元。
「種子貴就不說了,還年年供不應求。國內代理公司限量售賣,種子不夠市場用,種植戶就要花高價從別的渠道買。」梓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梓源農業」)總經理劉建家與胡蘿蔔種植業已打了近20年的交道。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種子價格在5500元/罐—13000元/罐之間浮動,一罐10萬粒的種子可以種大約2.5畝地,每畝的種子成本就要花費2200元—5200元,占胡蘿蔔種植成本的三分之一,辛苦種菜的農戶最終得不到多少收益。如果碰上歉收或滯銷等情況,農戶還可能虧本。
但不得不承認,高價進口種子被瘋搶的背後,是它穩定的品質、較高的產量、較強的適應力和較小的運輸損耗等顯而易見的優點。基於「阪田七寸」種種優良而穩定的表現,種植戶沒有性價比更高的替代選擇。
專家主動帶來「中國芯」 農戶大膽走入試驗田
「做農業很苦!」劉建家不由得感慨。種地的苦,他能吃;但被進口種子「卡脖子」的苦,實在難以下嚥。
2016年,超強颱風「莫蘭蒂」的到來,幾乎讓整個閩南地區種植戶們剛下地的胡蘿蔔種子打了水漂,劉建家幾百畝地的種子、上百萬元的投入也化為烏有。而同時,他又不得不以更高的價格搶購新種子播種。這讓劉建家痛定思痛,下定決心要尋找適合本土土壤的國產種子。
轉機出現在2019年。
這一年,在晉江市農業局、晉江市科協的引薦下,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專家、科技特派員莊飛雲來到晉江。研究胡蘿蔔育種技術數十年的莊飛雲,也希望能找到志存高遠的農戶合作,一起攻克「卡脖子」難題。他與劉建家一拍即合,當年秋季,梓源農業就試種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培育的100多個胡蘿蔔品種。
在莊飛雲看來,種子是農業的「芯片」,關係到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依賴進口種子,沒有掌握核心技術,也就沒有議價權和話語權,胡蘿蔔種植業的發展才會長期被「卡脖子」。
2020年,劉建家與友人合作成立了福禧種子公司,並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方智遠院士工作團隊及國內其他科研院校的技術支持,進一步建立了種子庫,圍繞當地蔬菜種植產業發展需求,進行了多個胡蘿蔔品種的選育、引進、試驗篩選及種植推廣。也是在這一年,表現優秀的「禧紅202」被篩選出來。
為了加快推廣種植進程,在更短時間內收集到更多種植樣本數據,2021年,劉建家拿出了控股基地中的500畝地進行「禧紅202」的規模試種。他不是不知道,一下子投入500畝地種植一個還在推廣階段的新品種意味著什麼。但正是這關鍵的一步,讓種子的推廣種植進程提前了3年—5年。
過程雖然艱辛且充滿風險,但甩開那雙「卡脖子」的手才有奔頭。這個道理,劉建家想得很透。
一大批新品種新技術 在農業產業中落地生根
位於晉江市東石鎮潘山村的福禧種子公司,是「禧紅202」走向市場的「領路人」,但它看起來卻不太像一家「公司」——一棟普通的村莊民房。或許,只有民房外長勢喜人的胡蘿蔔苗能夠證明:高樓大廈裡裝不下的夢想,可以交給大地與土壤。
「到目前,新培育的胡蘿蔔種子已連續3年在閩南地區累計60多個不同地點進行試驗種植,去年開始在省外試種,各地試種情況均有優秀的表現,尤其是糖度和口感。」「80後」的彭雪娟是福禧種子公司的總經理,也是農林院校畢業的科班生。彭雪娟口中的「優秀表現」是有具體指標的:在口感上,成熟期糖度可達到8%以上,可生熟兩用,生食無渣,味道清香;在性狀上,條形整齊度可達到80%以上;在產量上,每畝可產4萬噸—8萬噸;在適應性上,南北方種植並無明顯差異;在耐儲性上,在地儲存時間180天以上,冷庫儲存時間90天以上。
與此同時,帶著「中國芯」的胡蘿蔔種子在終端市場也收穫了不錯的反饋——今年春季胡蘿蔔市場低迷,而「禧紅202」胡蘿蔔的出地價達到2500元/噸—2800元/噸,電商平台每斤售價在5元以上。
「今年,新培育的胡蘿蔔種子在晉江的種植規模已超過1000畝,加上河北、河南等地,種植總面積將突破3000畝。」彭雪娟告訴記者,得益於科技特派員的支持,胡蘿蔔育種技術每年都在改進,性狀表現年年都有提升。新產季即將到來,預計新產胡蘿蔔的條形整齊度還能再提升至85%左右,接近進口種子。
「這是個突破,也是大規模推廣的開始。」泉州市農科所蔬菜專家林濤介紹,在晉江胡蘿蔔種植產業中,進口胡蘿蔔種子的使用率高達90%左右,這也意味著,國產胡蘿蔔種子的推廣具有較大空間。
在其看來,隨著科技特派員制度的深化,科技與農業產業不斷融合,農產品品質及產量進一步提高,一大批新品種、新技術正在泉州農業產業中落地生根,農戶們因此有了更多與專家進行技術、經驗交流的機會。
「優質國產種子的推廣種植,打破了長期以來依賴進口的瓶頸,為晉江乃至國內胡蘿蔔產業發展開闢更廣闊的新天地。」晉江市東石鎮黨委書記洪建立自豪地表示,裝上「中國芯」的胡蘿蔔種子不僅讓更多農民增產增收,還成了東石鎮推動鄉村振興的一大助推器。
值得一提的是,類似的引入科技特派員、解決「卡脖子」難題的故事正在泉州競相上演。今年以來,泉州市在全省率先推出揭榜式選認、設立利益共同體運營補助等5條科技特派員制度創新性舉措,每年將選認20個以上由高校、科研院所牽頭的「鏈式」複合型科技特派員團隊,打造「一縣一業一基地一團隊」科技特派員創業和技術服務示範點,推動人才下沉、科技下鄉。
目前,全市已累計選認省、市級個人科技特派員3757名、法人(團隊)384個、工作站59個,實現全市行政村(社區)全覆蓋。
「禧紅202」是一顆種子,更是落地生根的夢想,而科技特派員就是農戶的造夢師。「只有用自己的骨骼長肉,才能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彭雪娟說。
(記者 劉倩 陳雲青 曾聰虹 文/圖)
世界盃上的泉州石影
每塊石材都有獨屬身份號碼,卡塔爾客戶驚歎泉企製造能力
在2022年世界盃舉辦地卡塔爾,艷陽下閃耀著光彩的盧賽爾王宮,9萬平方米的木化石外牆由泉州石材企業供應;當地的艾美、萬豪酒店建設過程中,高端大理石在泉州完成數字化掃瞄與切割,每塊石材都有獨屬身份號碼,泉州高端石材由此亮相世界盃接待酒店……
卡塔爾是首批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國家之一。在世界盃的聚光燈下,泉州石材企業通過承接賽事相關工程,登上世界盃舞台,展示中國製造業的實力。
全球「選秀」脫穎而出 承接世界盃賽事工程
陽光下,卡塔爾盧賽爾王宮外牆上的木化石盡顯富麗與莊嚴。泉州南安華置石業是盧賽爾王宮外牆石材的唯一供應商,牆上9萬平方米的木化石全由該企業開採、加工、運輸……據稱,該項目是世界範圍內最大的木化石工程。
2010年,卡塔爾成為2022年世界盃舉辦國後,隨即決定在首都多哈以北大約20公里處建設盧賽爾新城,以迎接世界盃賽事,並開展各項接待工作。在諸多建設項目中,用來接待各國政要的盧賽爾王宮是重要建築之一。盧賽爾王宮是由五座宮殿組成的宮殿群,設計師在反覆比較眾多外牆材料後,最終選定木化石,並著手在全球範圍內挑選供應商。在這場全球選秀中,「世界石都」泉州成為採購方的必訪之地。雖然木化石產地在葡萄牙,但先進的加工技術掌握在泉州石材企業手中。經過多番比較,滿足高標準加工、高效率物流,在外牆材料加工領域排名靠前的華置石業,最終成為採購方的首選。
「2019年6月25日,這個日子我不會忘記。」吳昊是華置石業的掌舵人,11月23日,一邊瞭解世界盃賽況的他一邊回憶:2019年6月25日,客戶從卡塔爾來到南安水頭工廠簽字,確認第一面樣板牆後,企業就開足馬力生產。「盧賽爾王宮項目大、回報誘人,但同時也意味著對品質、物流、時效樣樣要求高。」吳昊說,產品生產期間,企業遭遇海運費暴漲、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考驗。「我們幾乎每天都要關注、溝通礦山荒料釆購情況,迅速安排石材裝櫃、排載、裝船發往國內;國內工廠成立專門的項目小組,每日核對圖紙、安排生產,討論不同礦層的材料如何區分使用,以確保建築交付使用後能呈現最好效果。」吳昊說,最終依靠專業細緻的服務,企業實現了該項目零投訴、零失誤。靠著這9萬平方米的外牆石訂單,華置石業也在中東市場站穩了腳跟。
開拓「一帶一路」市場 展現泉州製造硬實力
華置不是唯一在卡塔爾發展的泉州石材企業。在尋求商機方面,泉州企業家們有著天然的敏銳性與眼界。英良石材出口事業部鄭景成介紹,早在十年前,企業就開始佈局中東市場,與當地企業合作成立事業部,關注包括卡塔爾在內的多個國家的石材需求。「『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早在盧賽爾新城建設之前,我們就參與當地多處住宅及相關建築的建設,以此樹口碑、帶隊伍、提服務。」鄭景成笑稱,在世界盃來到卡塔爾之前,該公司已在當地開拓市場。
卡塔爾客戶對石材產品、企業服務的要求都非常高,他們看中泉企雄厚的製造加工實力,更看重泉企的全球供應鏈統籌能力。為確保天然大理石呈現完美效果,滿足卡塔爾客戶對大理石顏色、紋路近乎苛刻的要求,泉企除了成立服務專班24小時跟進工程進度之外,還在製造過程中採用數字化智慧眼識別系統,收錄獨一無二的石材紋路,從而實現紋路咬合的最優排版。
明晃晃的大理石鏡面光可鑒人,「買全球賣全球」的泉州石材產業,在這場世界盃商戰中厚積薄發,不僅贏得了眾多訂單,更彰顯出泉州製造的硬實力。英良、華輝等泉州龍頭石材企業先後取得世界盃新建大型酒店的石材供應訂單。「100套酒店衛生間的石材,攤開後面積超1萬平方米,全部鋪設在工廠地板上,每塊石材都有獨屬的身份號碼,以確保後期安裝時精準無誤。」華輝海外事業部陳彩玲回憶,當時卡塔爾客戶到工廠驗貨時,也驚歎於泉企的製造實力。
泉州石材產業在卡塔爾世界盃中覓得商機、取得不俗的業績,離不開「一帶一路」倡議的引導,以及華置、英良、華輝等龍頭企業多年來的不懈努力。作為福建省、泉州市的特色產業,南安石材產業通過綠色引導、數字賦能、智能製造,已逐步完成產業升級。今年前三季度,南安石材產業累計完成規模產值712.79億元,比增7.7%。「我們是眾多泉州石材企業中的一員,是國家的好政策給了我們騰飛的翅膀。」吳昊說,世界盃龐大的建設工程得以順利完工,展現了中國製造業在全球範圍內對於原材料組織、調配、生產、品質把控等方面的能力,彰顯高質量發展下的中國製造業,在全球高端市場中已經逐步佔據領先地位。 (記者傅曉穎 王宇靜 陳雲青 文/圖)
大陸首個「國潮品牌之都」花落泉州
品牌是企業發展的永恆主題,也是推動企業發展的最高生產力。近日,由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絲路規劃研究中心主辦的「國潮品牌大會(泉州)暨絲路品牌僑商對接會」在泉州石獅舉辦,活動旨在探索「國潮品牌」對經濟和新消費的推動作用,探討「國潮品牌」的國際化路徑,為城市發展注入新動力,為經濟發展打造新增長點。
會上,安踏、達利等16家泉州企業獲得「國潮品牌」榮譽稱號,就在會議前一天,泉州被中國城市報、中國國家品牌網聯合授予「國潮品牌之都」稱號,成為全國首個獲得該稱號的城市,開啟國潮品牌的全新徵程。(記者 劉倩 通訊員 葉冠慶)
16家泉企成為全國首批「國潮品牌」
新時代下,由中國傳統文化、文創IP、大國科技、人工智能等要素構成的「國潮」,正在向世界輸出潮流新思路。國潮作為一種趨勢,助推了中國品牌的影響力提升,也塑造了中國品牌的品牌價值。
作為國潮品牌大會的策源地,泉州孕育了多個全國乃至全球知名的品牌,所生產的產品不斷刷新和提升年輕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體現出獨特的品牌特色和文化態度,推動國潮成為大熱的經濟文化現象,與年輕消費者產生持續共鳴。
經中國國家品牌網聯合多方專家嚴格評價,16家泉州企業被授予全國首批「國潮品牌」榮譽稱號,包括:安踏體育用品集團有限公司、達利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福建恆安集團有限公司、福建鴻星爾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福建盼盼食品有限公司、福建七匹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柒牌時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泉州匹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福建泉州順美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勁霸男裝股份有限公司、九牧集團有限公司、九牧王股份有限公司、卡賓服飾(中國)有限公司、三六一度(中國)有限公司、石獅市大帝集團有限公司、特步集團有限公司。
產業魅力助力品牌「出圈」
據新華網《國潮品牌年輕消費洞察報告》顯示,近十年間,國潮搜索熱度增長超5倍,90後、00後貢獻了74%的國潮消費。越來越多的年青一代鍾情於新國貨,已成為國貨消費中不可小覷的主力軍。在年輕人期待的本土品牌崛起的同時,國潮品牌也在積極開拓市場。
有著九大千億產業集群深厚產業基礎的「國潮品牌之都」——泉州,不僅產品品類豐富,其市場受歡迎程度也是有目共睹的。根據泉州市商務局提供的相關數據,在剛過去不久的「雙十一」電商大促期間,泉州市網絡零售額超過100萬元的企業有644家,超百萬的店舖有685家,其中多一度(泉州)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石獅優質優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九牧廚衛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市茂泰食品貿易有限公司、泉州市嘉華衛生用品有限公司等企業都有全網銷售超億元的優秀表現。
泉州國潮品牌之所以能夠成功「出圈」,既有民營經濟肥沃土壤的優良環境,也有愛拼敢贏的奮鬥不息。
尤其是近年來,借助互聯網營銷的新渠道和新打法,泉州國潮品牌能夠更加深刻地洞察消費新需求、新場景,對快速迭代的消費需求作出更快、更准的回應,並反向作用於研發、設計和生產環節,與新消費人群實現了更深刻的連接。這種緊貼市場的品牌力和千錘百煉的生產力,很好地滿足了人們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推動泉州製造不斷向泉州智造轉變、泉州產品不斷向泉州質量轉變,在新消費時代實現彎道超車。
國潮品牌館護航國貨「出海」
泉州國潮品牌不斷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跨界節拍和創新步伐,他們的快速崛起,不僅帶給消費者更多的民族認同和文化自信,也將帶來更多的驚喜和振奮。
借助國潮之風,國貨出海成為時下熱議的話題,越來越多的國貨品牌借力跨境電商走向全球市場,開始了遠征海外市場的新徵程,讓境外消費者能夠享受高質量的中國製造產品。本次活動現場還舉行了國潮品牌出海(絲路品牌僑商對接)環節。泉州市、中國國家品牌網、迪拜硅谷產業園三方將共建國潮品牌館。
迪拜是中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最大貨物集散地,可輻射南歐、西亞南亞、非洲近20億人口的終端市場。歷史上,泉州作為「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之都」就與迪拜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建立了貿易文化往來,讓瓷器、絲綢、茶葉風靡海外。泉州作為「國潮品牌之都」,將與迪拜共建國潮品牌館,不斷拓展雙邊合作新空間,共同推進泉州優品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