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區專刊】鼓樓南望飽覽中軸線之美

恢復鐘鼓樓周邊第五立面原始風貌

登臨鼓樓舉目南望,沒有了雜亂的違建遮擋,部分樓宇完成降層,中軸線風貌盡收眼底。鐘鼓樓周邊第五立面環境品質提升項目(西城段)日前亮相,鐘鼓樓周邊平房四合院及沿地安門外大街商業店舖的第五立面風貌、公共空間環境實現整體提升。


「7.8公里的北京中軸線不僅要在地面上看,也要從第五立面上看,現在鐘鼓樓周邊正式亮出來了,往南眺望,特別敞亮。」站在鼓樓上,什剎海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裴亞周望著近2公里的西城段中軸線第五立面,用手機連拍數張照片。
舉目望去,平房院落屋頂整齊、分佈錯落。雖有高樓、商舖,卻擋不住視線。曾經的二層違建等「頑疾」也清除完畢。地安門外大街、舊鼓樓大街人來人往的景像一覽無餘,還能聽見北京特有的鴿哨聲,動靜相宜,賞心悅目。
屋頂被稱為建築的第五立面,鐘鼓樓周邊第五立面是中軸線申遺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北京中軸線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正式施行,鐘鼓樓周邊第五立面環境品質提升提上日程。2021年6月,由西城區統籌協調,什剎海街道、什剎海阜景街指揮部聯合成立了25人的鐘鼓樓周邊第五立面環境品質提升工作組。
工作組以「微整治、微修繕、微更新」為理念,尊重在歷史演化過程中形成的時代特徵和歷史信息。對不符合中軸線申遺要求的屋頂立面進行改造,包括拆除樓頂違建、改移附屬設施、改造鴿捨等。截至目前,鐘鼓樓周邊第五立面環境品質提升共整治點位344處,福德庵整體修繕即將收官,地安門派出所降層完畢……一幅嶄新的中軸圖畫正徐徐展開。


除了整體謀劃,工作組還通過「一戶一策」,保留了傳統民居煙火氣。在鐘鼓樓西北側的一個小胡同內,史先生一家的新鴿子籠成了左鄰右舍稱讚的焦點。原來,史家以前的鴿籠就架在屋頂上,風吹日曬早已變得灰黃,遠遠一看顯得十分扎眼。為了妥善解決鴿子籠改造的問題,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工作組成員充分利用居民議事協商,聽取史先生等養鴿戶對於鴿籠整治方案的看法,為他們免費置換了新鴿子籠,或將鴿子籠改到不顯眼的地方。老史的新鴿子籠是由整體塗成深灰色的金屬製成的,頂上做成老房頂的樣式,與鐘鼓樓周邊第五立面的風貌融為一體,從高處望去,誰也看不出那裡曾經是一處扎眼的鴿子籠。
諸如此類的細節妙筆還有很多,伴隨著鐘鼓樓周邊第五立面環境品質提升項目的完工,圍繞什剎海的「文化探訪路徑」正式形成。以舊鼓樓大街為起點,經地安門外大街、平安大街、西什庫大街、西安門大街、鼓樓西大街,最後回到鼓樓腳下。遊客無論是高處俯瞰,還是漫步騎行,都能領略到中軸線文化精華,感受到老城傳統風貌,品讀北京的歷史文化。(張驁)

捨劇場啟幕 北京新添一處文化地標

西城區前門西大街95號北京市文聯院內,老捨劇場日前正式啟幕。由老中青少四代文藝工作者帶來的啟幕文藝演出《有愛 有家 有我們》,為北京這一處新的文化地標帶來首場好戲。


以老捨劇場為核心的北京市文聯創展空間,總面積4000多平方米,集演出、展覽、創作、交流等功能為一體,將堅持公益性定位,以服務文藝創作為核心,著力打造北京文藝的精品力作孵化平台、專業人才成長平台、優秀成果展示平台、公眾素養提昇平台和 「文藝家之家」。其中,老捨劇場面積975平方米,坐席300個,可滿足戲劇、音樂、舞蹈等多種舞台藝術表演及電影放映需要。劇場以北京市文聯首任主席老捨先生命名,向已故人民藝術家致敬,也象徵北京藝術家為人民服務薪火相傳。
老捨劇場啟幕文藝演出《有愛 有家 有我們》匯聚了眾多演奏家、歌唱家和京劇名家,呈現了一場風格高雅的視聽盛宴。當天,三場展覽也在以劇場為核心的創展空間同步展出。其中,「丹青北京——美術精品展」收錄從「北京風韻」「北京意象」「京城之脊‧一脈綿延」等主題創作中遴選出來的精品力作80余幅,展現北京的鮮活氣象。「大戲回望——舞台美術精品邀請展」展示了近3年來40餘部戲劇的舞台美術設計。「文脈流芳——北京市文聯史」展覽回顧了文聯自1950年5月成立以來創作的近百件經典作品。啟幕當日,老捨、曹禺、楊沫、管樺四位北京市文聯原主席的塑像,由文聯大樓前廳正式遷駐至老捨劇場前廳,作家徐則臣代表廣大北京文藝家向四位前輩致敬。
眾多北京文藝家也齊聚老捨劇場,共同見證啟幕時刻。北京舞蹈家協會主席陳維亞說:「在這個『家』裡,我們可以充滿激情地創作、表演,同時也希望北京的老百姓都進到『文藝家之家』,來老捨劇場享受藝術給大家帶來的快樂。」北京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表示:「在這裡既可以及時展現新的舞台藝術作品,還可以展出新的美術作品,這讓文藝家能夠更多地彙集在老捨劇場這樣一個豐富的空間裡,而這個空間從劇場到整體氛圍的打造,也充分體現了文藝在新時代的發展。」(李俐/文 方非/攝)

讓文物活起來 開啟設計師博物館之旅

「博物 創意 生活」——設計師西城博物館之旅活動開啟,10餘名設計師走進首都博物館、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魯迅博物館、郭守敬紀念館、梅蘭芳紀念館、京報館和京彩瓷博物館,一同探尋文物之美,館藏文物真正走進了設計師的創作視野。


在參觀過程中,設計師們一邊仔細觀看館藏,一邊認真聆聽講解,在觀看中激發創作靈感,在藏品中挖掘設計元素。在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設計師們通過瞭解高禮制的古建之美,回望先哲前賢留下的精神文化遺產;在郭守敬紀念館,設計師們在京杭大運河漕運碼頭終點,觀元大都運河盛景,聽大運河北京段「最後一公里」貫通的故事;在梅蘭芳紀念館,設計師們通過瞭解京劇代表人物的生平,感受西城作為京劇發祥地的獨特魅力;在首都博物館,設計師們通過全方位瞭解玉文化、青銅器文化,感受古都文化之美;在京彩瓷博物館,設計師們通過瞭解釉上彩仿古瓷器技藝這一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感受瓷器上的京韻古風……


北京工業設計促進會副秘書長劉爽表示,此次活動為設計師與博物館之間搭建了一個良好的互動交流平台,設計師們通過深入挖掘文物本身的故事、所屬歷史階段的故事,激發創作靈感,用現代藝術語言「活化」文物,講好北京故事。
北京華江文化集團設計師劉睿喆說:「這次博物館之旅,不僅是感觀上的體驗,心靈上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像在歷代帝王廟博物館瞭解到它的一些構造、紋飾等,感受到了它的獨特之處,同時讓我意外的是老祖宗表現美的方式方法之獨特,具體來說像歷代帝王廟的石碑上的一些紋飾,我們以後都可以運用到各種設計元素中。」
上品設計首席設計師周林說:「我是工業產品設計師,是在點、線、面中『修行』的人,但是有一點設計師和大家都一樣,都用視覺欣賞美。以前我們都是坐在電腦旁從圖片中找靈感,今天我們深入實地,聆聽博物館裡的故事,設計的靈感很自然地就會被激發出來,像在梅蘭芳故居裡看到的梅蘭芳大師的五十三式蘭花指造型,這些元素都可以應用到設計中。」


郭守敬紀念館相關負責人表示, 郭守敬紀念館以大運河、中軸線和科學家為核心展示內容,在文創產品開發方面有著很多需求,目前已經推出「千里通波」印章手帳本,呈現北京大運河沿岸的重要水遺產。未來,希望能夠獲得更多專業人士支持與指導,充分利用館內豐富的文化元素資源,以文創為載體,更好地為公眾呈現優秀文化內涵。
西城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活動旨在推動轄區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鼓勵文化創意設計機構、高等院校開展創意設計,將西城區「博物館之城」建設與「設計之都」核心區發展有機結合,構建富有活力的博物館體系,打造具有核心區特質的文化創意活動品牌。希望設計師這次活動能夠深入挖掘文物包含的文化價值理念,開發博物館所蘊含的文化IP,激發創作靈感,創作出體現歷史文化底蘊,符合現代審美,融入百姓生活的文創產品,真正讓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
據瞭解,西城區現有備案註冊的博物館29家,其中,包括歷史類博物館、藝術類博物館、科學類博物館以及綜合類博物館,各類博物館、展覽館以及「博物館相當設施」共計83家。未來,西城區將連點成線、連線成片,形成西外地區科學教育文化主題、什剎海地區名人故居主題、大柵欄地區商業文化主題等一批「博物館集聚區」。(石偉/文 于志強 聞昭/攝)

老字號白塔寺藥店跨界推出養生飲品
 「中藥養生咖啡」成新時尚

「這附近有好幾家屋頂咖啡館能看到白塔,沒想到白塔寺藥店也開了屋頂咖啡館,這裡看白塔感覺真不一樣。」李女士興奮地說。日前,老字號白塔寺藥店以現有空間為載體,辦起養生咖啡館「耀咖啡」。


「您好,要一杯柿子拿鐵,再來個玫瑰豆蓉酥……」秋末冬初,金光逐漸漫上白塔寺,風裡彷彿傳來遠處銅鐘的清鐸。工作日中午,隔窗而望,坐落於東夾道胡同一側的「耀咖啡」室內座椅、室外景觀位座無虛席,年輕顧客佔了八九成。門口電視屏幕顯示著當日出診的醫生信息,推開門,咖啡香裡伴隨淡淡的中草藥香氣。店內是現代化的裝修風格,與同處一層的古樸藥店風格對比鮮明。


製作養生飲品和精品咖啡是該店成立的初衷。白塔寺藥店相關負責人介紹,洛神烏梅飲和雪梨湯飲是店內以藥食同源理念推出的飲品,獨家供應,口感豐富又養生。而餑餑則與御廚世家創始的富華齋聯合出品,將顏值口味集於一身的百年宮廷點心地道還原。後續各式飲品還會根據季節、時令做相應調整。


青塔·暴打檸檬茶、東廊下·紫蘇芭樂冰茶、華嘉·單一產地可可……每一款非咖啡飲品則對應一條周邊的胡同,取其名字或背後故事。拾級而上,一張張訴說著白塔往事的老照片映入眼簾。其實,白塔寺藥店和白塔寺既是親密友鄰,也頗有歷史淵源。在一張拍攝於上世紀60年代的白塔寺老照片中,可清晰望見中路建築的西側北頭有間「宏善施診所」,而這個診所,在歲月變遷中成為了如今白塔寺藥店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為了重現白塔的曼妙身姿,白塔寺藥店從五層「小洋樓」變身兩層「古民居」,和白塔寺保持了一致的傳統古建風格。
移步露台,藍天白塔紅牆,仿若近在咫尺,市井煙火氣裡,藏著老北京胡同的記憶。「通過保護更新,白塔古韻更加濃厚,我們作為老字號企業,是發自內心的高興。也歡迎年輕人、傳統文化愛好者,來店裡追溯歷史、瞭解中醫藥文化。」白塔寺藥店相關負責人說。
作為北京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過去7年來,白塔寺街區以「白塔寺再生計劃」為藍圖,走出了一條微循環、微更新的保護之路,街區提升、展露新顏。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體驗、來探索、來創造,為老城注入新活力。(史桭渢 江幗涓/文 聞昭/攝)

采瓷坊 欣賞國潮文創之美

一塊不起眼的古瓷片,被鑲嵌在旗袍上、眼鏡上、手鐲上、掛墜上,成為獨一無二的國潮文創產品。前門楊梅竹斜街裡有家小店——采瓷坊。在這裡,不但可以欣賞國潮文創之美,還可以動手體驗古老的瓷器修復技藝。店面雖小,卻能讓每一塊古瓷片出彩,煥發新生。
王京是采瓷坊的主理人,家裡往上數四輩,都是手藝人,經營著一間工坊。采瓷坊的老店主王慎祥就是王京的叔叔。上小學時,王京無意中看見爺爺往一個床帳的掛鉤上鏨花紋。「老手藝人的手怎麼這麼巧,小小的掛鉤也能做文章。」那時的王京驚歎。銀色的掛鉤上綻開「花朵」,在她小小的心中種下了美的「種子」。興趣歸興趣,青少年時期對手藝人的認知很淺,王京也沒想過自己要成為一個手藝人。大學畢業那會,就想著找個穩定的工作,所以進了雜誌社,一幹就是十幾年。


人生總是充滿奇遇。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收集有大量古瓷殘片的王家店舖成了首博供應商之一,首博要求提供有創新元素的古瓷文創產品。這下,60多歲的叔叔慌了。「手藝他在行,創意他不行呀,於是就想起了大學學工業設計的我。」王京說,經過慎重考慮,她決定轉行,以大齡新人的身份參與采瓷坊的創意工作。
要想搞創意先要做匠人,學會傾聽和欣賞,因為每片瓷片的質感紋理、背後的故事都是不同的,要一點點去摸索。剛到工廠一線的王京是小白。「開始連給銀器拋光的活都幹不好。」王京說,自己的手藝是用若干瓷片「喂」出來的。慢慢地,「拙手」成巧手。「第一件作品做出來的時候,我突然明白了,什麼叫時間留下來的禮物。」王京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瓷器是有生命的,破碎不是它們的終結。當我們賦予它創意和設計時,它會重新煥發光彩。」
金剛鑽一點,經過鋦的工藝,再點綴上別針,一款袖珍、時尚的胸針誕生了。別在旗袍上,白瓷的微光與布料的鮮艷交相輝映,不起眼的瓷片重獲新生。
和父輩相比,王京更重要的角色是瓷器文化的傳播者。架起手機,線上陶瓷知識講座開始了,主講人正是王京。「瓷片拼成的旗袍太神奇了!硬的材質做出了軟的觀感。」「陶瓷修復技藝能化腐朽為神奇,修復完的好像比原來更好看了。」陶瓷愛好者們邊聽邊線上交流。
采瓷坊內,陶瓷修復技藝體驗課也常開常新。「我們不僅走進校園,讓孩子們從小瞭解、喜歡陶瓷文化,還走進大使館,推廣這門技藝。古陶瓷的衍生品兼具實用性和美感,傳播效果特別好。」王京說。
去年,王京和團隊為12家駐華使館和5家中小學提供常態化古瓷知識講座及修復體驗活動,參與人數超13000人次。大家既陶冶了情操,也打開了一扇新的認識傳統文化的窗口。(張驁)

老字號亮相進博會

菜百、一得閣、內聯升……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期間,西城老字號組團來到上海參展,面向全世界展示守正創新的品牌形象。
在現場,菜百攜子品牌「菜百傳世」古法黃金及眾多首飾文創飾品亮相進博會,傳播中華黃金珠寶文化。除了展覽展示,老字號也不斷尋找新商機。菜百股份與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簽訂了業務合作意向書,將建立長期的業務合作關係。


秉承祖訓,煥發活力。以生產墨汁聞名的一得閣,展示了近年在堅守古法制墨工藝基礎上改革創新的諸多新品,特別是為抄經人士特別研發的禪墨套裝受到中外賓客一致好評。有「布鞋第一家」之稱的內聯升,此次進博會帶來了內聯升聯名系列布鞋。其詳錄京城王公貴族制鞋尺寸和愛好式樣的《履中備載》是最早的「客戶關係管理檔案」。至今已有近600年歷史的六必居,秉承「六必祖訓」,以特色醬園承載古都風韻,將特色醬菜帶到了進博會現場。將掛爐烤鴨從宮廷引入民間的全聚德除了其經典烤鴨食品系列也展示了萌寶鴨毛絨公仔、環遊世界徽章、咖啡杯等20餘種文創產品,走向新消費。白塔寺藥店將中草藥與新時代潮流產品相結合,帶來了用中藥材木腰子製作的手繪冰箱貼、中草藥印章等國潮文創,讓傳統文化以全新形式融入到現代年輕人的生活中。天福號攜非物質文化遺產——醬肘子製作技藝及豐富的創新產品,將傳統產品與時代特色結合,展現著老字號的創新活力。(西公 文/攝)

大柵欄胡同上演光影季

預熱2022年北京國際設計周第一場線下活動——大柵欄分會場第一屆光影季,日前在西城區三井胡同21號的大柵欄創意社區舉辦,百餘件攝影作品和23位藝術家的手作展亮相。這裡還舉辦了音樂劇演出、藍曬體驗、傳統相機交流會等活動。
大柵欄創意社區由胡同裡彼此相鄰的多個空間共同組成,包含一處上世紀80年代老廠房改造而來的展覽空間、一家名為「門前」的劇場,並預留了書店、咖啡店空間和6間藝術家工作室,還有一間百年歷史堂屋等待再利用。
此次展覽的主題是「繭」,表達了大柵欄創意社區破繭成蝶的變化。展覽上亮相的手作作品多來自已在網絡上走紅的民間手作藝人。有的以老物件為素材,重新解構拼搭成嶄新的裝飾品,有的以多個小機械組成賽博朋克風格的電動裝置。展覽還設置了評獎環節,邀請公眾通過微信公眾號D3創社空間投票選出3件「觀眾最喜愛作品。」(李洋)

兔年賀歲金條首發

2023癸卯(兔)年賀歲金條日前在北京菜百首發,這是中國金幣集團有限公司連續發行的第二輪第九組賀歲金條。金條正面以傳統面塑的「伏(福)兔」造型為藍本,再結合傳統年畫、傳統雕刻的處理手法繪製出兔的形象特徵。兔的造型為伏臥狀微微抬首,身著抽像的如意雲(氣)卷紋,寓意「如意福途(伏兔)」。 (安旭東文/攝)

搭建四重網絡解決老人困難

西城區正在廣外街道試點伴侶家人網絡、身邊人網絡、社區網絡、社會網絡的「四環」老年人社會支持網絡體系。它是以老年人為圓心,以需求為導向,實現自下而上精準服務,解決養老過程中的常見問題。
張女士家住廣外街道紅居街社區,獨自照顧著長期患病的老伴。紅居街養老服務驛站工作人員得知這一情況後,開始提供多項服務。在專業人員的幫助下,張女士學會了科學細緻地照顧老伴的很多方法。
「一開始我無從下手,後來到驛站學習,從剪指甲、理發、餵飯等小事,到外出散步、溝通等有助於恢復的訓練,都有人指導。現在老伴比剛患病的時候狀態好很多,我也舒心多了。」張女士說。
張女士家只是眾多受到屬地養老驛站幫助的家庭之一。今年,廣外街道依托專業力量提供照護技能培訓、心理壓力輔導、替代服務支持等項目,已為1690名家庭照護者提供培訓服務。
與此同時,街道挖掘老年人身邊鄰里、志願者等資源,通過就近結對幫扶、鄰里互助等形式為老年人提供服務,推出「時間銀行」、「孝星評選」等激勵措施,保障「四環」穩定。該體系實施以來,身邊人網絡已為300餘位高齡獨居老人提供服務。
街道還通過社工+社區+社會組織「三社」資源聯動,為老年人開展書畫、攝影等課程,滿足老年人學習需求,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我們還將持續發力,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為老服務工作,鼓勵企業投身養老志願服務,營造孝親敬老濃厚氛圍。」街道相關負責人說。(張驁)

榮寶齋文藝公益基金啟動

2022年是榮寶齋創設350週年。「榮名為寶,再耀輝煌——榮寶齋文化藝術公益基金啟動活動」日前在京舉辦,榮寶齋文化藝術公益基金正式揭牌。
榮寶齋執行董事趙東介紹,自榮寶齋文化藝術公益基金慈善拍賣會發佈徵集啟事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共徵集到453位藝術家的477件作品。其中包括馮遠、范揚、田黎明、史國良合作作品《荷柳映清波釣艇鵝群過》,沈鵬草書(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韓美林《萌萌虎》木版水印,孫曉雲行書《溫故知新》,紫檀博物館陳麗華女士捐贈的「海南黃花梨圈椅、方幾一套」等。
今年10月,榮寶拍賣、榮寶齋在線兩個平台共舉辦13場慈善拍賣,所得款項全部進入公益基金資金池作為創始資金。啟動儀式上,公益基金向參與拍賣的藝術家、慈善人士代表頒發慈善證書。參與榮寶齋公益活動的藝術家代表、著名書畫家范揚表示,榮寶齋是「書畫家之家」,在新時代始終發揮著引領書畫發展的作用,作為藝術家,自己將持續支持榮寶齋的公益事業。(王廣燕)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