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搶救「遷台記憶」 已徵集檔案2000多件

【本報綜合報導】「遷台記憶」檔案文獻是承載兩岸同胞共同記憶的主要載體,是「兩岸一家親」的有力證明。福建省泉州市台灣同胞聯誼會會長蘇悅9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泉州「遷台記憶」檔案徵集工作初見成效。
2021年5月,泉州在福建率先啟動「遷台記憶」檔案文獻搶救徵集工作。截至目前,泉州已徵集各類「遷台記憶」檔案文獻資料2000多件,其中包括信件、戶籍、憑證、圖書資料、紙質照片、錄像、口述實錄採集等。
蘇悅表示,「遷台記憶」檔案徵集仍存在徵集線索少等問題,應加大力度繼續推進「遷台記憶」檔案徵集工作。
作為台灣漢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泉州與台灣隔海相望,地緣相近、血緣相親,台灣人口中祖籍泉州的約佔44.8%。歷代遷往台灣落地生根的泉州籍先民,在兩岸混居、求學、信仰、工作、通婚等活動中,留下大量真實反映兩岸社會變遷、承載民族記憶的最原始而珍貴的檔案文獻,統稱「遷台記憶」檔案文獻。
蘇悅指出,而今,當地老一輩台胞台屬幾近古稀,民間對「遷台記憶」檔案文獻的保護意識薄弱,檔案文獻實體散佚損壞嚴重,口述檔案項目較少,泉州民間「遷台記憶」著實面臨著消逝風險。
為此,蘇悅在正於此間召開的泉州市兩會上提出,建議泉州設立「遷台記憶」檔案工作專項保障資金,用於實地走訪、線索徵集、整理修裱、建設「遷台記憶館」等工作;深入挖掘「遷台記憶」裡的兩岸故事,擴大宣介輻射面,引導更多人參與保護、收集「遷台記憶」檔案文獻。
蘇悅還建議,依託高校、科研機構、檔案機構的專業力量,通過座談、研討等形式,充分挖掘「遷台記憶」檔案文獻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活化利用「遷台記憶」檔案文獻。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