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兩岸同根同源,文化一脈,分不開割不斷。」今年74歲的台灣國學教授朱榮智來到合肥已經十年,長期的兩岸交流經歷,讓他對大陸有著深切的情感。
朱榮智出生在台灣新竹,自小家境貧寒的他刻苦學習,並對國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32歲時,朱榮智取得台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學位,之後在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元培醫師科技大學擔任中文系教授,曾任海峽交流基金會文化服務處處長。十年前,朱榮智在參加一次學術會議時,與愛人相識在安徽合肥,並選擇定居於此。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如今,朱榮智依舊癡情文化,醉心國學。他成立文化會館,撰寫國學文章,走進高校授課,用文化搭起兩岸交流橋樑,用真情融通兩岸。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朱榮智認為,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無論是孔孟老莊的思想,還是民樂戲曲藝術,都是中國人最寶貴的資產,也是中國人的根。
人生既有長度,生命亦有寬度。朱榮智儘管已經頭髮花白,但依然精神矍鑠。2017年,朱榮智在合肥成立了薪傳教育文化會館,其中「薪傳」寓意薪火相傳。朱榮智一方面繼續從事國學研究,先後在兩岸出版了眾多國學書籍;另一方面開展國學課堂和文化講座,利用週末時間教授孩子《弟子規》,並設計了30餘類國學講題。
「我這麼多年一直沒有停止努力,去將我的所學所得傳授給他人。」朱榮智表示,傳道授業解惑對他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多年來他前往內蒙古、貴州、雲南等大陸多地講課,傳播中華傳統文化,這讓他的生活感到充實。
在合肥扎根十年間,朱榮智也走訪了合肥包公園、劉銘傳故居兩處海峽兩岸交流基地。談到包公、劉銘傳等歷史人物,朱榮智倍感親切。
朱榮智介紹,電視連續劇《包青天》曾經風靡兩岸和東南亞,掀起了一陣「包青天熱」,包公已成為兩岸共同的話題;劉銘傳作為台灣第一任巡撫,對台灣鐵路建設等不可沒,台灣還有以劉銘傳命名的銘傳大學、銘傳小學等。
「兩岸要藉著包公、劉銘傳這樣的歷史文化人物,開展更多交流活動,在兩岸同胞的交流互動中,實現兩岸一家親,兩岸一家人。」朱榮智說。
春節將至,朱榮智和妻子計劃留在合肥過年。新的一年,他希望能影響更多年輕人,學習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繼續為兩岸經貿、文化和人才的交流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