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 : 68,126 除夕之夜,以世界級非遺南音為底色的創意歌曲《百鳥歸巢》亮相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3年春節聯歡晚會》,美輪美奐的舞臺呈現贏得億萬觀眾的好評。《人民日報》《福建日報》《泉州晚報》等眾多媒體或通過紙媒報導,或是視頻號、公眾號再現演出盛況。近日,央視《朝聞天下》聚焦被譽為“今年春晚最具文化價值的節目”——《百鳥歸巢》,揭秘掀起新國潮的幕後故事。 “⼯⼯⼯⼯六阝六⼯乂,⼯乂下⼠下下乂”,這是世界級非遺南音在《百鳥歸巢》合唱部分用古譜“工〤譜”記譜的古樂之聲。這種傳承千年的記譜方式,也通過春晚舞臺活化呈現,走進了億萬觀眾。 《百鳥歸巢》給央視春晚導演組帶來驚喜 既要體現出非遺的原真性,讓人們領略到傳統的南音之美,又要考慮到中國各地的觀眾,不能太拘泥于傳統形式,這樣的分寸把握在歌曲《百鳥歸巢》各個創作環節都需要精准拿捏。 《2023年春節聯歡晚會》副總導演鄒為說,南音被譽為中國音樂的“活化石”,一直想創作一個節目,讓更多的人來瞭解南音,感受非遺之美。同時,這個曲目也十分有意義,《百鳥歸巢》寓意著無數海外遊子歸家的心情,希望通過這個作品在春節當天演出,能夠產生共情。 《百鳥歸巢》是南音四大名譜之一,是一首描繪禽鳥特徵、異彩生動景象的樂曲,全曲以黃昏意象構築,且變化豐富,曲中洞簫以花舌吹法模擬鳥啼聲,群鴉投林,樂章中更以吐音表現歸巢的輕快活潑氣氛。 近年來,央視春晚導演組一直希望有機會把南音藝術搬上春晚舞臺。然而如何既能保持南音的傳統特色,又使古老的南音能為更多的觀眾所接受,導演團隊一直在尋找切入點。直到2022年春晚劇組徵集節目時,聽到了歌曲《百鳥歸巢》,不斷有新的驚喜。 “2016年,我們當時團隊在製作《中國民歌大會》,瞭解到南音是中國音樂的‘活化石’,大家都覺得非常好聽,當時就萌生讓更多的人瞭解南音的想法。”《2023年春節聯歡晚會》技藝組節目導演郝婧說。 《百鳥歸巢》的編導是泉州人、泉州藝術學校舞蹈科長楊蕾,為這個節目更具“泉州味道”作了不懈的努力。她坦言,接到任務後高興不到三分鐘,就一直思索到底要用什麼樣的形式來完成南音的編創跟流行歌曲更好的結合。“在表演時,為了讓舞臺呈現更加唯美加入了梨園戲的手姿,還在每一位表演者臉部表情方面花了很長時間細摳,包括每一個眼神,力求以最好的狀態呈現在全國觀眾面前。”楊蕾說。 拓展非遺無限的文化挖掘潛力 南音漂四海,普天唱升平。泉州南音在春晚舞臺上驚豔亮相,讓所有參與其中的創作者看到博大精深的傳統非遺,有當下無限的文化挖掘潛力和創新傳播的可能性。 演出結束後部分表演者拍照留念 “有太多太多的南音傳承人,每天都在弘揚傳承南音,之前沒有更多大的舞臺讓大家看到。我是很幸運有機緣接觸、學習泉州南音,通過《百鳥歸巢》在央視春晚的舞臺上演出,讓更多的人感受南音獨特的魅力,我相信還有更多人願意去瞭解南音。”歌曲《百鳥歸巢》演唱者譚維維說,此前她曾到泉州學習、體驗南音藝術,接觸了不少傳承人,對他們兢兢業業地傳承南音十分感動。 1月10日,春晚完成第三次彩排後,導演組又做了一個決定,特別邀請了來自台灣的南音傳承人賴多俐加入演出。賴多俐的南音也是在泉州學的,2012年,正在讀高中的賴多俐作為交換生來到泉州藝校學習,這個機緣讓她從此愛上了南音。“我在台灣從事表演老師工作,在春晚舞臺能夠感受南音藝術的多元呈現,也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賴多俐說。 作者 陳智勇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