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濕地修復治理 吸引候鳥「舞翩躚」

【本報綜合報導】天津環秀湖國家濕地公園,被群山環抱的開闊水面已結了厚厚的冰,一排排鳥類腳印密密麻麻地印在冰面上,形成一幅冬日「冰面畫」。
在第27個「世界濕地日」,天津薊州州河、下營環秀湖國家濕地公園正式授牌,標誌著天津正式建成以4個濕地自然保護區為基礎,5個濕地類型自然公園為補充的濕地保護體系。
「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在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濕地處處長郭秀民向記者介紹,目前,位於天津的七里海、北大港保護區已成為國家重要濕地,北大港濕地部分區域已被指定為國際重要濕地,全市濕地保護率達59%以上。
作為候鳥遷徙的重要樞紐,每年有大量候鳥自天津遷徙過境。
天津市濱海新區疆北濕地保護中心主任王建民是瀕危物種東方白鸛的「超級粉絲」。曾成功救助過3隻東方白鸛幼鳥並放飛的他,經常向記者分享南遷的三隻東方白鸛的最新「打卡地」,以及有關候鳥與濕地的最新信息。
王建民發現,隨著近年來天津濕地的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鳥類種類增加,東方白鸛的數量也變多了。
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遷徙過境天津的候鳥中,絕大部分為水鳥,喜歡在淺灘和淺水區覓食。為給候鳥提供充足食物,七里海、北大港、大黃堡、團泊濕地自然保護區分別聯合科研機構,開展生物多樣性和重要生態環境要素調查,及時掌握棲息地生態環境狀況和候鳥食源情況,科學打造和調控適宜候鳥棲息的良好環境。
根據最新數據統計,天津市濕地總面積2886平方公里,其中陸域濕地2124平方公里,海域濕地762平方公里。七里海保護區完成了核心區葦海修復、鳥類保護、濕地生物鏈恢復與構建工程,通過自然恢復和人工輔助方式修復濕地植被1.6萬畝。北大港保護區利用蘆葦、鹽地鹼蓬等本土植物恢復濕地,治理外來入侵物種互花米草,結合生態補水和水環境治理,有水濕地面積由2017年的140平方公里增長到目前的260平方公里。
據介紹,「十四五」期間,天津將對《天津市濕地保護條例》進行全面修訂,為天津市濕地保護提供法制保障;高標準編製實施《濕地保護規劃》,加大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海洋公園等濕地自然保護地保護修復力度。
「要推進全市濕地保護,不斷提昇濕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和持續性,讓更多的濕地得到保護修復。」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二級巡視員許朝說。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