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鄉間的民俗遺珠 蕉城大嶺「遊白蛇」傳承數百年

【本報綜合報導】每年元宵佳節,蕉城區石後鄉大嶺村的村道中,總會出現100多米由晶瑩透亮燈籠組成的長蛇在盡情翻舞。上百名村民在周邊群眾的吶喊助威聲中賣力搖動著白蛇燈,在各種煙花、爆竹的映襯下,只見長蛇時而蜿蜒迴旋,時而搖首擺尾,倘若站在高遠處眺望,不見人影只見蛇舞,場面甚是壯觀。這一習俗被當地人稱為「遊白蛇」,一直傳承數百年,從未斷絕。

「遊白蛇」鬧元宵
「大嶺村的『白蛇燈』習俗歷史悠久,可追溯到明清時期,距今已有數百年歷史,該習俗由陳靖姑事跡、故事演繹而來,可以說是陳靖姑文化重要組成部分,而迎白蛇燈則是傳播陳靖姑文化的一個縮影。同時也蘊含著鄉民扶正祛邪,抑惡揚善,祈求平安的美好願望。」大嶺村黨支部書記黃銀義稱,自明代起,大嶺村就開始在該村黃氏宗祠供奉陳靖姑神像及其神位,從那時起該村就於每年正月十五之夜迎陳靖姑神像兼迎白蛇燈,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該活動與信仰已在大嶺村黃氏宗祠及黃氏家族延數百年,經久不衰。


在『白蛇燈』現場,全村男女老幼全體出動,附近村民也蜂擁而至,競相觀看。此時,連發三聲土銃,前面鳴鑼開道,鼓樂齊奏,在兩個走馬燈和寫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字樣牌燈的指引下,百餘村民撐著百米長的蛇燈便開始遊迎。另有數十名村民抬著陳靖姑神像在蛇燈之後緩緩遊迎。
而「遊白蛇」活動持續近2個小時,伴隨著鑼鼓的聲音,村民抬著「白蛇」繞全村遊行一圈,最後回到祖廳。

奇特習俗世罕見
村民黃德堯告訴記者,「遊白蛇」講究的是村民們的團結協作。「白蛇」是由50節的活動「蛇身」串聯而成,長達150米,需要50多名村民的相互配合才能動的起來。用竹子編成燈籠形狀,外面糊上白紙,將這些燈籠固定在3米多長的木板上做成「蛇身」,以前燈籠裡面是點蠟燭,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已經改成了LED燈。
「『遊白蛇』看起來挺簡單,其實這裡面還有不少門道呢!我們這裡的村民從小就接觸這項習俗,並跟隨父輩的腳步練習,因此,也掌握了這項習俗的表演,雖然只是兩個小時左右的表演,但是他們可能已經練習了很長時間。」大嶺村支部書記黃銀義說。


村民黃德堯則表示遊迎「白蛇燈」是祖先留下的瑰寶,我們希望讓這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習俗繼續傳承延續下去,保留鄉愁,也讓村子的鄉土氣息更濃。相信以後活動一定會越辦越好。
「大嶺村『遊白蛇』習俗猶如一顆散落在鄉間的民俗遺珠,製作模式以及這一民俗活動極為罕見,閩東以外地區尚未發現此製作模式和風俗,且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和較高的觀賞性,我們正著手為其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希望這一習俗能夠更好地傳承下去。」大嶺村鄉村振興指導員彭盛飄表示。(褚子強 林麗希)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