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在新冠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後,我們來到北京參訪交流,是一個好的開始。落地後見到很多老友,感覺特別親切,像回到了家裡。」台灣高雄鳳山區誠義裡里長劉啟芳在北京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劉啟芳所在的高雄里長暨基層社團參訪團近日抵京,開啟為期6天的北京參訪之旅。24日,30餘位參訪團團員來到北京西城什剎海街道,與當地工作人員交流社區治理經驗,參訪古意盎然的胡同、鐘鼓樓、恭王府,立體感受「北京味兒」。
在什剎海街道興華社區居民會客廳,該社區的工作人員介紹說,從前居委會是櫃檯式服務,缺少與居民的連結,2020年起優化辦公空間使用,與民眾共享,「讓大家走進這裡就像來到家中客廳,說家常、聊愛好」,像台灣一樣,居委會也將公益組織引進來,共同助力社區建設。
聽完介紹,從事社區工作近十年的高雄市鳳山區海洋裡里長蔡秀寶表示「開了眼界」。她說,台灣的社區營造較早萌芽,近年來與大陸交流後發現這邊發展迅速,就如什剎海街道,社區建設頗具人文底蘊。
什剎海街道老年人口眾多,為更好服務社區中的長輩,街道建造了四座敬老院、五個養老服務驛站,也提供文化娛樂、健康管理等慰老助老服務。「和大陸一樣,台灣社區很注重對長輩的關懷,只是方式有所不同。」蔡秀寶所在社區人口密度高,她將對居民的陪伴與關懷視作社區工作的核心價值之一。她說,健康照護方面,台灣有「長照體系」,社區設有關懷據點,提供健康檢查等服務。
此前常常往來兩岸,喜愛旅遊的蔡秀寶走遍了大半個大陸,如今再來北京,她直言自己「抱著雀躍的心態」,不時舉起手機拍照留念。
什剎海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老北京風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乘坐景區的人力客運三輪車在什剎海穿梭,團員們沉浸式體驗了胡同文化。漫步煙袋斜街,在台南生活了二十餘年的大豐貿易公司經理陳政茂,想到了同樣充滿煙火氣的當地夜市;來到鐘鼓樓,他聯想到遍佈台南的古厝,表示「許多建於明代的古屋在台灣保留至今,和這裡的許多建築有相似風格」。
說起此次「登陸」參訪的心情,「感到激動」「久違了」「期待下次早日再見」,成為團員們口中常說的話。中華兩岸人民和平交流協會秘書長陳秀媛說:「從前都是『雲端』相見的『網友』,如今少了屏幕的阻隔,多的是人與人之間真實觸碰的溫度。」
她表示,近年實體接觸較少,大家更珍惜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落地北京後,不少鄉親從前的想像被打破:原來北京的道路如此整潔,購物支付僅靠手機就可以解決,「這都是親身走一趟才能感知到的」。
首次「登陸」的高雄市前鎮區瑞竹裡里長許益彰說,之前只在網上看過北京的相關咨訊,透過此行有了更真實可感的瞭解,他期待兩岸有更多互通交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