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 : 57,497
據泉州市科技局消息,去年泉州市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10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62%,對比2020年實現兩年翻一番以上。技術交易的日益活躍,凸顯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加速度”。致力於打造高水平國家創新型城市的泉州,正努力打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最後一公里”,不斷賦能“智造強市”。
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上生產線,需要資金支持、政策激勵等一系列“組合拳”來推動。
在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華僑大學工學院團隊將基於5G的工業互聯網技術嫁接進生產車間,企業設備利用效率提升22%,單位成本下降20%。2022年,華僑大學完成橫向技術合同到賬額8220萬元,比2020年增長超1.5倍,創歷史新高。
“這源自學校體制機制上的改革。”華僑大學科研管理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學校出臺新規破除科研經費使用壁壘,從政策上激勵科研人員大膽與市場對接,並開展“千企千村行”活動,進企業、走鄉村,與各縣(市、區)政府開展跨學科、跨團隊、拉清單式合作,如與南安市政府共同打造“南安華大石材產業技術研究院”。
從泉州市角度,泉州對優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生態進行系統部署,出臺了首份構築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的政策文件。“現在政策大不一樣,科技成果轉化有科技創新券、加計扣除等系統獎補政策,成果交易後七成以上收益直接獎勵給科研人員,各單位還可以根據情況靈活制定獎勵比例,有的高達九成。”泉州市科技局副局長陳君偉表示。
科技成果落地到市場應用,需要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成果轉移轉化機制。
在去年底舉行的泉州市產學研金對接大會上,泉州華中科技大學智能製造研究院與福建省睿步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簽約,前者將為後者位於泉州台商投資區的“智能裝備數字化工廠建設項目”繼續開展科技賦能。“多虧他們的幫助,我們的產品完成了更新換代並且更適應市場需要,所以雙方決定繼續深化合作。”企業總經理陳岳峰說。
抓住企業和市場需求,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落地有聲。去年,泉州大院大所服務企業1286家、解決企業技術難題262項、與企業合作研發及技術成果轉化項目226項、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和諮詢項目826項。
強化需求導向,泉州著力建立健全“企業出題、能者答題”的“揭榜掛帥”機制。“創新不問出身,以幹成事論英雄。”陳君偉介紹,去年泉州立項實施了9項市級科技重大專項,資助經費達1800萬元。今年還將實施5項以上“揭榜掛帥”,同時突破科研補助資金直撥市外揭榜單位的限制。
科技成果連接著技術供需的兩頭,需要培育一批專業技術轉移機構當好校(院)企對接的“科技紅娘”。
“今天我們向企業界朋友推介四項科技成果”“這個技術可以根據我們需要做改造嗎”……在位於泉州開發區的泉州科技大市場,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科技“擺攤”場景。
近年來,泉州科技大市場、福建中關村中試熟化服務平臺和泉州知創園實驗室等一批知名科技服務平臺機構紛紛在泉州揭牌運營。泉州累計培育省級技術轉移機構32家,數量居福建省第二。
為進一步強化線上線下聯動,泉州市還開發泉州網上技術市場平臺,建立企業技術需求數據庫和高校院所技術成果數據庫,去年開展各類產學研金對接交流活動66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