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聯線成網 串起海島發展路

【本報綜合報導】早春時節,陽光明媚。在平潭北部生態廊道,來自福州的陳先生正愜意騎行,欣賞沿路山海美景。「一路景致絕佳,很適合和朋友一起騎行,放鬆身心。」他點讚道。
這樣美好的體驗因路而起。近年來,平潭綜合實驗區加快構建更加暢通、安全、智慧、綠色的交通網絡,推動農村公路與幹線公路、旅遊景區有效銜接,不斷提升區域發展品質。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平潭公路通車里程達635.654公里,等級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為164.90公里,位列福建第一。

暢通路「動脈」
從空中俯瞰嵐島,縱橫阡陌間,東西順暢、南北通達的交通框架全面拉開……
然而,實驗區成立前,平潭仍是偏安一隅的貧窮島縣,島內路網結構單一,交通基礎設施較差。十多年來,平潭加速完善區域綜合交通網絡,建設市政道路超340公里,以「一橫兩縱快速路+六橫五縱半環主幹路」為骨架的島內路網佈局基本成型。
路網,一頭連著發展,一頭連著民生。平潭還通過拓寬鄉間路、補齊「斷頭路」、增設停車點等舉措,進一步暢通城鄉交通微循環,助力鄉村振興。

養護有妙招
一條好路,三分造、七分養。前不久,2022年度福建省普通國省幹線路面技術狀況檢測和評定結果出爐,平潭第五次摘下全省第一。
優異的成績,與平潭實施道路標準化、精細化養護密不可分。
實驗區成立後,交通流量與日俱增,道路養護亦面臨不小的壓力。告別行路難,必須在「養」字上下足功夫,成了平潭交通人的共識。於是,自2014年起,平潭就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聘請專業團隊對轄區3條國省幹道進行專業養護,並修訂完善《公路與市政公用設施日常養護考核辦法》等管理辦法,圍繞制度建設、過程管理等方面進行考核,大幅提升養護多元化、市場化和搶險專業化程度。
道路清潔、修補坑槽……如今,行駛在平潭各條交通幹線,細心的市民總會發現道路清掃車和養護工人忙碌的身影。「不光大路,就連背街小巷也越發整潔,走起路來舒心多了!」市民張華雲豎起了大拇指。
安全,是路網養護的重中之重。去年6月,實驗區針對國道G104金井大道、省道S501環島路、省道S502中山大道三條國省幹線主幹道,開展路面以及橋樑修復工作,共修復破損混凝土瀝青路面46處,完成52座橋樑病害修復。
在此之中,「黑科技」的運用頗為關鍵。比如,實驗區引進了搭載高性能CCD攝像機的智能道路檢測車,通過圖像採集、分析的方式,形成道路「健康圖譜」,輕鬆捕捉龜裂、坑槽等「路病害」,為日常養護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撐。

延伸風景線
踏上被譽為「最美環島路」的省道S501線,一路藍天、白雲、大海、石頭厝相伴,好一派迷人的海島風光。
該線路全長38.684公里,輻射磹水村、北港村等村落,將海灘、碼頭、漁村等沿線景致連為一體,衍生出了房車露營、戶外騎行、婚紗攝影等形式多樣的旅遊產品。每至週末,前來打卡拍照的遊客絡繹不絕。
堅持「交通+旅遊」融合發展,實驗區依山就勢打造北部、南部、西部、環白青鄉等生態廊道,並推動環島路等旅遊公路建設,盤活沿線近百個村落的旅遊資源,推動交通線向「風景線」轉變。
此外,平潭還有序推進「鎮鎮有幹線」工程,建成通將軍山景區支線、通南海支線、通仙人井支線等線路,實現「條條道路通景區」,讓海島「快行慢游」觸手可及。
越來越多「交旅融合」項目成為促進平潭旅遊業興旺的有力抓手。據統計,2022年,平潭接待旅遊總人數突破70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63.49億元人民幣。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