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 : 78,121 作為世界遺產城市、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山海兼備的泉州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近年來,泉州市以落實全市“十四五”規劃文化產業發展目標為出發點,圍繞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全力做好“宋元中國·海絲泉州”文化宣傳推廣工作,進一步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借泉州世遺城市名氣攀升之力,努力鍛造泉州世遺文化品牌,搶抓機遇,積極作為,加快推進文化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傳統文化與新興業態碰撞出絢麗火花,文化產業發展成為經濟堅強韌性的有力支撐。據統計口徑,泉州文化產業增加值超700億元(人民幣,下同),增加值增長率位居福建省第一,增加值總量連續10年居福建省第一,實現增加值、增長率“雙第一”。2022年規上文化產業營業收入1694.1億元,比增8.2%。億元以上產值文化企業達209家,規上文化企業714家,文化產業集群效應顯著。 蟳埔社區的人們簇擁著“蟳埔簪花兔”踩街祈福(泉州晚報社資料圖片) 行 動 緊扣世遺熱點 全力活躍市場 構築創新範本 01 政策如磐 打造世遺典範城市 泉州市文化產業政策穩步推進,賡續文脈,傳承文化基因,做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頂層設計。堅持做好頂層設計、政策扶持和整體佈局,高起點謀劃推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強組織領導,調整充實泉州市文化改革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在“八大優勢產業+四大經濟”12個產業小組中專設文旅經濟小組,市領導掛帥統籌協調全市跨區域、跨行業文旅發展工作。泉州市文改辦出臺文件,進一步明確了全市十大類文化產業各行業牽頭部門職責,牽頭部門負責推動研究解決本行業文化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組織擬訂本行業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協調推進產業規劃組織實施,制定出臺相關配套政策。 持續以文培元、以文潤心、以文興業、以文惠民。加強科學規劃,出臺實施《泉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遊改革發展專項規劃》《泉州市文化旅遊發展促進條例》《泉州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超越行動方案(2021—2025年)》等系列專項規劃、法規,“一盤棋”謀劃文化和旅遊產業發展。制訂出臺《泉州市扶持影視產業發展若干措施》,進一步引導和培育影視業態,做好影視行業的優質服務和政策申報工作。開展市級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創建工作,著力構建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新體制。貫徹落實福建省《關於推動文化企業堅持正確導向履行社會責任的實施意見》,完善國有文化單位社會效益評價考核工作。深化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著力打造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典範城市。 02 項目精耕 細緻服務推動發展 圍繞泉州市委“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幹爭效”行動要求,全市在文化產業項目上精耕細作,展示城市人文底蘊,收穫經濟、社會雙重效益。重點支持投資量大、成長性好、帶動性強、影響較廣、特色顯著的項目。泉州市財政加大投入,逐年增加市級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不斷加強項目支撐。策劃實施“水上看泉州、夜遊世遺城”等文旅經濟重點項目。八仙過海大型旅遊項目“歐樂堡歡樂水世界”“歐樂堡海洋王國樂園”成功入選國家優選旅遊項目名錄。利用中國(深圳)文博會、海峽兩岸文博會等各種文化展會、投洽會、文博會等平臺,積極開展對外招商活動,服務泉州企業、產業融入雙循環發展格局。德化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式獲批立項,《傳承陶瓷藝術,助燃千年窯火》入選“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典型案例。 03 活動引流 構築文化創意樣板 “巨兔”吸引市民遊客紛紛打卡(泉州晚報社資料圖片) 策劃組織活動,引流帶流,活躍市場,造福民眾。舉辦“福文化”主題系列活動,2022年虎年春節期間掀起“福”文化熱潮,持續策劃組織十“泉”十“福”等系列活動,舉辦泉州市“世遺泉州”城市禮物暨“福獅”文創設計大賽。中宣部《宣傳工作》、省委《八閩快訊》分別以《福建泉州以“福獅”為載體活化文化遺產、賡續城市文脈的探索與思考》《泉州市挖掘利用特色資源推動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題刊發泉州經驗做法。加大傳統文創產品供給,結合世遺文化和兔年春節契機,推動鯉城區籌備數字文創博覽會,打造五隻“巨兔”亮相古城街頭巷陌,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主流媒體均給予報導推廣,全網流量超1.8億;推動豐澤區打造“海絲·蟳埔”民俗文化節,以爆火的“簪花圍”帶出文旅融合的百花齊放;傳統文創產品銷售量暴增,轄區內物宜本兮、泉州府、樂城之旅、西街遊客中心等文創產品銷售量同比2022年春節增長200%以上。全市推出的陶瓷、雕藝、剪紙、藤鐵、食品、3D打印等10多個類別300多款“福兔”文創產品,火爆勁賣,以實際行動構築起“福”文化創新發展範本,賦能文旅經濟發展。統計顯示,2023年春節假期,實現旅遊收入20.43億元。 真武廟祭海祈福儀式重現古代泉州港“望祭海神”盛況(李雅真 攝) 04 人才驅動 頭雁作用逐步彰顯 養精蓄才,密切與高等院校合作,建立健全文化產業人才庫。泉州市重視對文化產業經營管理、技術、創意人才的培養。每年舉辦文化產業培訓班,與清華大學聯合舉辦文化創意產業總裁領導力提升高級研修班。不定期舉辦“泉州工業設計名師講堂”,邀請海內外著名專家來泉授課。從2013年起,開展文化產業優秀人才、文化藝術優秀人才遴選工作,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全市共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2名、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323名、福建省工藝美術名人135名、泉州市工藝美術大師359名。開展文化藝術優秀人才文化產業優秀人才調研交流活動,舉辦泉州市文化人才沙龍,邀請著名當代藝術家陳文令作《藝術振興鄉村》主題演講;啟動泉州城市活力建設的“內動力”,充分挖掘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發優秀人才創新潛能,並帶領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人才發展好泉州古城,傳播好世遺文化,講好泉州故事。鯉城區近期引進上海文創IP中心運營機構,研究推動文創與製造業跨界融合,開展城市IP二次創作提升,尖端人才正逐步發揮頭雁作用。 引 領 行業深度融合 培育龍頭企業 深化文旅融合 01 壯大骨幹企業 創意賦能傳統文化產業 實施龍頭企業培育計劃,發揮龍頭示範作用,建立了291家年產值億元以上的文化企業名錄庫,重點扶持25家市級龍頭企業,進一步提升其示範、帶動和輻射作用。同時按照“穩產、提質、延鏈、增效”的目標,以龍頭企業為牽引,大力實施文化產業延鏈、補鏈、強鏈、育鏈行動。 大力支持建材家居與工藝製品行業“雙改造雙提升”。進一步鞏固提升工藝陶瓷業,大力培育發展創意陶瓷業,鼓勵發展陶瓷文化創意產業,提升德化陶瓷的文化品位和附加值。加大香料香品技術的開發設計和制香機械的研發製造,鞏固傳統優勢禪香,大力發展健康香、養生香、創意香和香道文化。加快融合觀光、休閒、養生、創意等元素,不斷優化香產業鏈。推動藤鐵家居新材料研究,鼓勵藤鐵企業柔性引進國外設計師和國內頂級設計團隊,研發高端產品,做強創新鏈。工藝製品企業6000多家,形成以惠安雕刻工藝、德化陶瓷製品、安溪藤鐵工藝、永春香製品為主的產業集群。2022年泉州市工藝製品規模以上企業467家,完成銷售產值超1400億元。推動石雕業與建築業和文旅業的深度融合,惠安石雕《同心協力》榮獲第十五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優秀民間工藝美術作品”(全國僅8件),石雕產業持續創新發展。 作為福建省印刷強市,印刷企業數量占全省1/3強,2022年度統計顯示,泉州市印刷企業共計897家,其中規模以上印刷企業111家,產值超億元企業30家,從業人員2.87萬人。泉州按照市委、市政府“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戰略部署,圍繞“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發展目標,積極推動印刷行業高質量發展,印刷產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目前,泉州有國家印刷複製示範企業1家,福建省印刷示範企業7家。2019—2022年,泉州市共有9家企業先後進入“中國印刷包裝企業100強排行榜”,連續4年成為中國地級市入選百強印刷企業最多的城市。 02 夯實動漫產業 強化IP內容孵化 推動創意設計與動漫元素相結合、市場開拓與動漫形象相對接、品牌打造與動漫主題相聯動,助力傳統產業產品內涵提升、渠道運營能力提升、企業競爭優勢提升。多措並舉,多管齊下,加強動漫產業政策扶持,不斷吸引動漫遊戲、傳媒影視、創意設計、現代時尚、音樂藝術、信息服務等數字文創動漫企業入駐,扎實推進“古城數字文創動漫基地”建設。傳統企業通過動漫賦能,有效提升產品附加值。如柒牌打造時尚IP“柒先生”,以時尚內容創作賦能品牌年輕化;喜多多打造喜猴“多多”,與品牌理念、故事相結合,運用到企業品牌內容營銷、產品等多個領域;順美集團成功打造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吉祥物陶瓷版冰墩墩、雪容融,為德化白瓷走向世界再助力。推動產業動漫延伸到城市超級IP的運營和打造,通過動漫數字創意手段和城市名片相結合,形成完整的動漫IP生態鏈,鯉城區打造鯉城城市超級IP“海絲家族”,融入“福”文化、海絲元素、古城文化、鯉城地標等,創新打造具有鯉城特色的“福”文化標識品牌體系。泉州的新國漫《赤焰錦衣衛》在愛奇藝平臺上線,動畫中的場景取材於泉州的傳統建築,高度還原世遺點,國風感滿滿,展示了泉州世遺城市的歷史風貌,受到全網熱捧。《蹴鞠小子》《太姥娘娘與白茶仙子》等城市超級IP動畫作品成功完成海外授權簽署,陸續登陸亞美尼亞、阿塞拜疆、白俄羅斯等國家的各大電視臺,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北京冬奧會吉祥物陶瓷版冰墩墩、雪容融德化造。(陳小陽 許華森 攝) 03 發展影視產業構建 全產業鏈服務體系 泉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既有橫跨千年的海洋文化、海絲文化,又有南音、高甲戲、梨園戲等非遺項目,李贄、鄭成功等歷史名人輩出,“世遺之城”“奮鬥之城”“國潮之城”“煙火之城”的影響力逐步彰顯,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文化IP,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影視寶藏之城。去年以來,泉州市委宣傳部牽頭,成立影視工作專班,整合資源、促進各方有效對接,有效銜接影視立項、劇本選取、資金籌備、影視協拍和開機拍攝等關鍵環節,提供全鏈條全流程服務。2022年新註冊影視企業38家,新增投資3.3億元(註冊資金)。優秀影視企業不斷湧現,以文化園區(街區)為陣地,培育了西窗傳媒、優一影視、衡谷影視、皇品文化、金馬傳媒等一批本土優秀影視傳媒機構,其中金馬、皇品、西窗、欣欣、功夫動漫先後獲評福建省“十佳影視創作機構”。電視連續劇《愛拼會贏》在央視一套熱播並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網絡電影《圍頭新娘》入選中宣部2022年喜迎二十大全國優秀網絡視聽節目作品(全國共40部),並在學習強國等全國視聽平臺展播,同時入選由中宣部、文旅部、國家廣電總局和中國作協等單位聯合開展的“禮贊新時代 奮進新征程”優秀網絡文藝作品,並在學習強國平臺展播。《中國兵王·絕密任務》《執行局》《天龍八部之喬峰傳》《101次搶婚》等11部影視項目在拍或完拍。《刺桐花開》《向海而生》《鐵觀音》等19部影視項目籌備投拍。《刺桐》《我的青春我的國》《俞大猷》《回望閩南僑批》等11部影視項目正在洽談,影視創作呈現蓬勃發展良好態勢。成功舉辦“領悟二十大,福影展光彩”2022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八閩電影巡展。按照“保護性開發、創意性改造、傳承性融合”的思路在古城、新城區進行三舊改造,培育了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4A級景區)、領SHOW天地創藝樂園(3A級景區、國家廣告園區、泉州影像中心)、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4A級景區、中國電影拍攝基地)等影視與文旅融合集聚區,助力古城文化旅遊繁榮復興。惠安縣海絲電影小鎮和晉江市梧林傳統村落入選福建省首批重點影視外景拍攝基地。 04 聚焦精品創作 打造特色文旅 強化城市特色文旅品牌塑造,創造性傳承、轉化泉州優秀地域文化和蘊含其中的精神,打造高質量文化文藝盛宴。堅持項目引領,培育新增長極。2022年以來,新生成“水上看泉州、夜遊世遺城”等文旅經濟重點招商項目50個,借助“6·18海創會”“9·8投洽會”等平臺,“走出去”“請進來”開展招商,全年累計簽約項目90個。聚焦文旅頭部企業和本土民營龍頭企業,統籌各方資源力量,主動對接華僑城、攜程旅遊、長春影視等行業龍頭以及七匹狼、恒安集團等本地民營企業投資文旅項目,推動晉江梧林傳統村落、南安成功文化產業園、德化紅旗坊等25個福建省重點文旅項目落地。 把促進全域旅遊發展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推進“旅遊+”,促進產業融合、產城融合,全面增強旅遊發展新功能,晉江五店市傳統文化街區獲評首批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新增3家國家3A級景區、1家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鎮,7家市級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培育單位。積極推動永春五裡街、德化茶具城等海絲文化主題街區建設。以古城和22個遺產點為核心,串點成線、連線成面,串聯晉江、洛陽江和泉州灣、湄洲灣、圍頭灣“最美”海岸帶,精心策劃推廣世遺游、古城遊、微度假、鄉村遊、研學游、工業遊等主題遊覽路線70條。安溪縣、永春縣、德化縣三縣“雲端踏青,香約茶園”浪漫賞花之旅線路,入選中國文旅部“鄉村四時好風光—春生夏長萬物並秀”全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揚 帆 打響“福”字品牌 提升城市內涵 實現文化惠民 01 聚力“五福”之美 助力打造城市品牌 發掘城市“福”文化資源,開展十“泉”十“福”主題系列活動,成功舉辦“虎年福建 世遺泉州——我在東海送全福”主題“福”文化活動,推進“福”文化進基層、入人心。採用國家級非遺“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建造的“黑舶五青案”船型福船,正式在泉港城區錦繡湖安家;在豐澤區真武廟隆重舉行祭海祈福儀式,重現古代泉州港“望祭海神”盛況,再現“福海揚帆”之美。永春香企從“福”文化中獲取靈感,設計出時尚新潮、美觀實用的香料造型、香器,助力當地香產業蓬勃發展;德化深入挖掘陶瓷文創中的“福”文化,著力打造具有德化特色的陶瓷“福”文創主題街區,充分展示了“福器滿滿”之美。安溪縣的茶葉主產鄉鎮融合茶元素、當地元素和“福”元素,開展系列“福”文化主題茶事活動,並紛紛發佈IP形象,有力闡釋了“福茶飄香”之美。開展“世遺泉州”城市禮物暨“福獅”文創設計大賽,拍攝文化系列動畫電影《獅來運轉》,舉辦“絲路獅緣”文化論壇等活動,呈現“福獅獻瑞”之美。兔年來臨之際,許多企業、藝術家們設計出眾多福兔文創產品,既體現出生肖兔的品格,又表現出新時代“福”文化的特徵,令人耳目一新,營造了“福兔呈祥”之美。泉州市聚力“五福”之美,積極打造“宋元中國·海絲泉州”品牌,為建設海絲名城、智造強市、品質泉州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持。 02 堅持開發發展 引導企業拓展海外市場 引導文化企業積極對接阿裡巴巴國際站、亞馬遜等跨境平臺,運用直播營銷、貿易配對等新功能、新模式,服務企業拓市場、搶訂單、保份額。支持引導企業設立海外倉,用好RCEP優惠政策,深入挖掘東盟十國市場潛力,加大出口力度。其中,石雕產品佔據日本、韓國、東南亞、中東、歐美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已成為中國境內產業規模最大、工藝水平最高、品種最齊全、加工能力最強的產業鏈條,雕藝產品出口額占全國同類產品的40%左右。陶瓷產品70%以上出口國外,遠銷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額約占全國的9%,成為中國最大的陶瓷工藝品生產和出口基地。藤鐵工藝產品遠銷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量占中國同類產品交易額的三分之一以上。 03 重點提升品質 激發古城新活力 依託遺產點密集、閩南文化生態富集等優勢,以品質提升為重點,推動泉州古城街巷改造和文旅業態升級,打造“見人見物見生活”的活態古城。策劃生成鯉酒至元妙觀片區唐子城、府文廟片區宋元古城等六大片區拳頭文旅項目。加快住宿接待載體規模化建設,實施萬盛酒店、八一酒店改造等10個住宿接待載體提升。大力發展古城夜經濟,做好泉州西街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業態提升,持續豐富遊客“夜宵、夜購、夜遊、夜賞”的夜消費需求,實現文化惠民。不斷推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發展。推動清源山、八仙過海等景區智慧建設,指導開元寺、清水岩等A級景區設置大眾茶館、特色商品體驗館,延伸服務鏈條。打造“禮遇泉州”便民生活平臺,超200家企業入駐;上線“神旅APP”,入駐本地餐飲美食商家92家,上線優惠單品或套餐超560個,數字生活平臺成效初顯。 時代發展的新要求、人民群眾審美需求的新變化,是推動文化創新發展的不竭動力。世界文化遺產城市歷史厚重、民營經濟發達、在外泉商和僑港澳台資源豐富“三大比較優勢”,讓“世遺之城”泉州在文化產業發展上蓄勢待發。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歷史不會辜負實幹者。置身于恢弘廣闊的時代舞臺,泉州文化產業正以篤行不怠的姿態,奮楫揚帆。 作者 吳拏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