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叔涓報導】漢中市博物館是到漢中應該要去的重要景點,館內所藏漢魏「石門十三品」被稱作「國之瑰寶」,馳名中外,是大陸3A旅遊景區。
漢中市博物館是依託著名的「西漢三遺址」之古漢臺、拜將壇、飲馬池建立的集遺址保護、文物收藏、保管研究、展示教育、園林景觀、文化旅遊有機結合的組團群落式市級博物館。
「悠悠漢水,漢家之源,巍巍漢臺,漢家之基。」古漢臺曾是漢中最高的建築,登臨望江樓可以遙望漢江,看江流如畫,白帆點點,巴山如黛,據悉這裡也曾是漢高祖劉邦舊時行宮遺址。
古漢臺曾是漢王劉邦駐蹕過的宮廷遺址,宋朝至民國時期為漢中府屬所在地,漢臺園林成為各級官員及文人雅士的休閒娛樂之地,漢臺遺址及其附屬設施望江樓為陝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漢臺是漢王劉邦駐蹕漢中的行宮遺址,漢中兩漢三國歷史文化的代表性遺存。據悉,拜將壇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的古壇場遺址,正是這個拜將壇,把具有軍事才能的韓信推到了楚漢相爭這一歷史舞臺,助劉邦打下半壁江山。
古漢臺不僅是一處古跡,在1958年這裡成立了古漢臺博物館,其建築主要依託古漢臺原有建築風貌和園林佈局。館內設有「石門十三品」、古褒斜棧道、漢中漢代史跡、漢中宋墓出土文物、古代名人字畫、館藏宗教造像藝術等。
古往今來,諸多文人墨客在古漢臺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宋代的張少愚有「留此一坯土,猶是漢家基」的詩句;題於古漢臺大門口的對聯「到此最高,看芳樹春流,一覽兼收秦蜀景。」,指的便是館裡的望江樓。
古漢臺也是人們飽覽漢中風光的最佳去處,就如望江樓二樓楹聯上寫的:「漢水東流幾千里,秦雲北望第一樓」。
館區內開闢有「天漢古韻—漢中歷史文物展」、韓信生平事蹟展、書畫臨展等專題展覽,是一處以拜將壇遺址為核心,集仿古建築群、文化展示、園林景觀、尋古覽勝、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的高品位漢文化展示區。
其中「石門十三品」在書法藝術上佔有重要地位,它們給人以書法藝術美之享受,是漢代以來書和刻兩者的最高藝術結晶;其中漢魏時期作品早在唐宋時就譽滿全國,更為歷代考古家、書法家所推崇。
古漢臺園林景觀秀美別緻,古樹名木眾多,有市花旱蓮、市樹桂樹、百年菩提等,層次分明、曲徑通幽,與院內現有的古建築渾然一體,古樸雅致,鳥鳴園幽,值得參觀賞遊。
漢中秦嶺深處的寶貴遺跡
石門棧道展現漢中精神
【記者蔡叔涓報導】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是古代連接關中與漢中的一條要道;因取道褒水、斜水兩河谷,貫穿褒斜谷而得名。石門棧道風景區是漢中唯一一處集「漢、水、綠」特色為一體的勝地,是遊客到漢中之行宜遊之地。
漢王劉邦從這裡出發,成就漢家帝業,開漢族、漢文化先河;有據傳是曹操揮毫留下的「袞雪」墨跡,也有「雞肋斬楊修」故事;蕭何月下追韓信,張良火燒棧道寫「玉盆」,譜寫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戰略華章;諸葛亮從這裡六出祁山、北伐曹魏,踐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不朽誓言。
石門棧道風景區地處漢臺、勉縣、留壩三縣區交界的褒谷口,景區內景色宜人,文化積澱深厚,是融棧道文化、褒國文化、水文化及兩漢三國歷史文化資源為一體的綜合性風景區。
這個位於川、陝之間的棧道始於戰國,興於秦漢,其中褒斜道最富盛名,最具古道特徵,被稱為「蜀道之冠」;也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跡」,是古人為了在深山峽谷中通行,在峭岩陡壁上鑿孔架橋連閣形成一種通道。
石門棧道就是在褒斜道原址上方抬高70公尺修建而成,全長1.8公里,濃縮了古棧道的七種形制,以及石門、郵、亭、驛等建築。因石門棧道文化積澱深厚,修建極為艱難,象徵著漢中人民不畏艱險,勤勞與智慧的精神。
景區山清水秀,高峽平湖,環境十分優美!早在清朝同治時期就以「褒谷二十四景」聞名於世。景區內有世界首例人工開鑿的通車隧道—石門;有與長城、大運河比肩的中國古代第三大建築奇跡—褒斜棧道遺址。
有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山河堰;有七十年代初大陸最高的混凝土雙曲拱壩「石門大壩」;這裡「千金一笑」的西周美女褒姒的故里;是摩崖石刻「石門十三品」的誕生,有陝南最大的道場—山河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