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叔涓陝西採訪】陝西省漢中城固縣位於陝南漢中盆地,北依秦嶺、南屏巴山,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源點、漢中副中心城市和漢中第二人口大縣。
城固縣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設縣制距今已有2300多年,是陝西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絲綢之路開拓者、放眼看世界第一人張騫和被譽為「北斗喉舌」的東漢三朝太尉李固均生葬於此,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傳說的發祥地;抗戰時期,西北聯大在城固辦學八年,被譽為「抗戰烽火中的教育聖地」。
城固縣地理位置佳,交通便利、區位優越,境內有漢中機場,構成了全市獨有、全國少有的「6+1」立體交通網絡,是輻射陝、甘、川毗鄰地區的重要物資集散地。環境秀美、資源富集。
鐘靈毓秀的城固縣,境內歷史古蹟和文物聞名遐邇,包括世界文化遺產張騫墓、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五門堰和楊填堰,尤以館藏商周青銅器數量較多、紋飾精美獨特、鑄造精良而享譽國內外。
另外,城固縣氣候溫潤,物資豐富,農產品優質多樣,素有「魚米之鄉」「柑桔之鄉」「天然藥庫」「生物資源寶庫」和「西北小江南」之美譽。主產水稻、小麥、油菜,盛產柑桔、茶葉、生豬、大鯢、獼猴桃、中藥材等。「
目前城固已初步形成以糧油、果品、畜牧、蔬菜、中藥材、大鯢、茶葉、食用菌為主導的八大農業產業格局。先後被授予「中國柑桔之鄉」「全省果業十強縣」等稱號,也是大陸最大的元胡種植基地縣和商品鯢馴養繁殖基地縣。
同時,城固也是大陸最北緣地區最大的優質柑桔生產基地,柑桔種植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蜀漢江陵千樹桔」的史載,唐宋時代城固「升仙蜜桔」就被朝廷定為貢品。柑桔甜中帶酸,果味獨特,品質優良,外觀豔麗,深受以西北為主的北方消費者青睞,也外銷到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國,「中國柑桔之鄉」的美譽馳名中外。
城固縣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屬中國名茶《漢中仙毫》的優質生產區域,縣內所產「漢中仙毫」「漢中炒青」「漢中紅」等有機茶具有香高、味濃、形美、耐泡、保健的特點。近年來,城固加大茶葉新品研發,開發出「橘子紅茶」「桔花茶」「梔子花茶」「丹參紅茶」等,不斷滿足消費市場需求。
城固縣累計建成稻漁綜合種養基地,主要推廣示範了「稻-鰍」「稻-蝦」「稻-魚」「稻-鴨」「稻-蟹」「稻-鱉」等6種生態種養模式。同時,在龍頭鎮配套建成數位化稻漁基地3500畝和工廠化水稻育秧中心一座。另外,秦巴山區是野生獼猴桃品種資源最豐富的區域,城固是獼猴桃優生區之一,是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發展的一大特色產業。
張騫「絲綢之路」開拓者
【記者蔡叔涓陝西採訪】「絲綢之路」連通東、西方,「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就是陝西省漢中城固人,張騫的家鄉在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城南2公里的漢江之濱的博望村,城固縣是張騫的故里,這裡有張騫的墓,又以張騫墓為主體,建立了張騫紀念館。
2014年,由中國、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專案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張騫墓位列其中。
張騫被認為是西漢著名的外交家、探險家,曾兩次出使西域,在西元前138年和西元前119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兩出西域,歷時18年之久,開闢了一條東起長安、西至古羅馬,橫貫東西、鏈接歐亞大陸的陸上交通路線,從此拉開了中西方文明文化交流的序幕。
中國與中亞、西亞、南亞以至通往歐洲的陸路交通,從此中國的絲綢、茶葉、漆器和其他產品,通過這條道路西傳,西域地區的胡豆、胡麻、胡蘿蔔、黃瓜、石榴等物種,及寶石、玻璃器等產品,也傳入中國。
張騫開闢的不僅是以絲綢為大宗貿易的廣泛商業之路,也是人類文明的對話之路。在絲綢之路的時空座標中,眾多民族彼此親和,多種宗教交織共存,異質文明不斷交流融匯,漢武帝表彰他的功績,封其為「博望侯」。
張騫墓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坐北朝南,整個墓地占地12畝,古柏陰翳,綠草蔥翠,莊嚴肅穆,引人入勝。墓地門前有一對由座、杵、鬥三部分組成的石造華表,用料考究,精雕細琢,八棱方鬥,鏤空鐫花,墓地正面是闕式門樓,典型的漢代建築風格,重簷飛角,格局大方。
當地又以張騫墓為主體,建立了「張騫紀念館」,裡面收藏許多陝西出土的殷商時期青銅器,結合了古蜀國青銅器的特點和關中青銅器的特點,收藏豐富而且紋飾、造型獨特性,在其他地區極為少見。
比如這裏出土的人面具與獸面具,會讓人情不自禁地聯想到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銅面具,而這裏的地理位置確實很靠近四川;又比如鐮形青銅器和帽形青銅器,在其他地區是極少見到的。
這裏出土的龍山文化晚期的陶器的造型也非常獨特,像帶有類似紐扣造型的陶器,無論是獨特的青銅器還是陶器,其背後的發展淵源引人興趣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