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區專刊】西城9處文物有了專屬「管家」 南中軸旁海派弄堂煥新迎客

在遍地胡同的北京西城,有一條海派弄堂——泰安裡,如今修繕一新。作為西城區首批文物活化利用計劃中首個中標項目,泰安裡「變身」文化藝術中心,近日正式運營。西城區第二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項目簽約,9處文物找到專屬「管家」。

還原民國海派弄堂
走在曾經的香廠新市區,一座老上海石庫門風格的建築屹立街角。「泰安裡文化藝術中心」幾個大字懸於牆面上,灰白相間的外立面整潔有序,石庫門、老虎窗被深度還原,讓人彷彿置身於千里之外的上海。
虎坊橋至天橋一帶曾是民國初年香廠新市區的所在地。泰安裡建於1915年至1918年間,是新市區建成的代表性建築之一。泰安裡建築形式獨特,仿上海裡弄式格局,由兩排6座帶內天井的二層圍樓組成,突破了北京四合院的建築形式,是民國時期建築主動西化的代表。泰安裡最初是達官貴人的聚集之地,後來由於諸多原因,香廠新市區逐步衰落,泰安裡也隨之衰落變成居民住宅。2009年,西城區政府啟動泰安裡騰退工作,2019年修繕竣工,並在2021年被公佈為北京市級文保單位。如今,煥然一新的泰安裡再次亮相。
步入泰安裡,滄桑拙樸的木質樓梯、五彩斑駁的玻璃窗戶給人獨特的美感。咖啡味道醇厚濃香,閱讀空間書香四溢,歷史與時尚在這裡遽然相遇。弄堂長約70米的小道把6座小樓分為兩排,整體格局沒變,小道上的綠植和裝飾石材讓這個半開放式空間充滿了生機。傍晚,兩邊店舖門頭亮燈,咖啡廳、劇本社、小酒館,一個充滿現代藝術氣息的小街就在眼前,文藝青年們紛紛慕名而來。

活化利用幫文物找「管家」
從新市區泰安裡「變身」泰安裡文化藝術中心,不只是「面子」上煥新,「裡子」更是完成了飛躍,其點睛之筆恰是文物活化利用。
實施方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騰退修繕、保留「文化原味」的基礎上,通過運營主體負責日常運營,西城區文旅局進行監督,多個優秀內容合作商合作運營的模式,讓泰安裡變為與城市發展功能匹配的新型公共服務空間。不僅如此,還通過融合多種業態,吸引不同人群,將這裡提升為地標性建築,激發周邊區域生機,讓社區和文物一起「活起來」,為南中軸又增添了一處特色文化空間。
在西城區第二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項目簽約儀式上,9處文物找到了自己的專屬「管家」。其中,楊椒山祠用於建設「中軸以西、古都新貌」文化藝術社區,紹興會館用於建設北京魯迅博物館紹興會館分館,宜興會館用於建設宜興會館文化展示中心,護國觀音寺+五道廟用於建設大柵欄文化數字館+京話館,錢業同業公會用於建設古玉文化博物館,梅蘭芳祖居用於建設梅蘭芳美學藝術展示中心,朱家胡同45號茶室用於建設京派茶樓,雲吉班舊址用於建設服飾文化研究與新國風體驗中心。

首創文物建築信用融資
西城區文旅局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西城區通過不斷實踐,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專家把關、市場化運作的文物活化利用「西城模式」,從「閉門保文物」向「開門用文物」轉變,實現了文物保護依靠社會,文物利用服務社會。
西城區還首創文物建築信用融資,與北京銀行前門文創支行合作嘗試「文物有信用」,為第一批泰安裡文物活化利用項目提供低息信用貸款綜合授信1000萬元人民幣,使其成為首個文物活化利用信用融資項目。未來,西城區將繼續聚焦破解文物活化利用的難點問題,構建路徑清晰、多方參與、運行順暢的文物活化利用實施機制,讓更多的文物真正「活」起來。(張驁)

坐落於地安門外大街的新華書店‧為寶書局外景。(程功攝)

「活的中軸線博物館」 為寶書局重裝亮相

經過兩年時間的精心籌備和轉型升級,新華書店‧為寶書局日前重裝亮相,它如同「活的中軸線博物館」,剛一亮相就博得了讀者的喜愛。
新華書店‧為寶書局坐落於地安門外大街,作為中軸線遺產區範圍內唯一一家掛牌文物經營的書店,有近百年歷史,見證了時代變遷。新亮相的為寶書局以北京中軸線為靈感來源,與北京中軸線的空間序列一一對應,呈「兩壇-大街-城門-廣場-宮殿-山-市井」的結構佈局。穿梭在書店裡,會覺得像是漫步在一座微縮城市中。
為寶書局共有500平方米,涵蓋圖書、文創產品、展覽、咖啡、文化活動、多媒體體驗等諸多服務功能。「中軸線」無疑是這家書店最突出的元素。在一層大廳,讀者就能在錯落有致的書架上一覽《中軸線》《北京中軸百年影像》等千餘種圖書,還有中軸線主題玩具、文具、飾品、擺件等精美的文創產品,以及以中軸線為靈感來源的特色飲品。另外,書店在顯著位置開設了「中軸線信息中心」,未來它將實時匯總中軸線沿線文旅信息,為熱愛中軸線文化的朋友提供最佳的貼心指南。
在北京中軸線上,最常見的建築類型就是「門」——永定門、正陽門、天安門……以及為寶書局附近的地安門。為此,書店全面結合「開門」主題精心挑選了「建築的門」「城市的門」「家的門」「抽像的門」等關於「門」的書籍,讓讀者在身臨其境中體驗翻開一本書就如同打開一扇門,引領通往未知世界。
此外,新華書店與聯想集團首次跨界合作,北京中軸線「為寶書局」智慧項目已正式落成。該項目通過可視化、可感知的呈現方式,運用領先的AR硬件設備打造出一段中軸線數智化沉浸式體驗之旅,讓觀眾真正得以「在書店裡看中軸」。
為寶書局的線下活動也在積極籌備中。屆時,書店將以中軸線文化為依托,除了延續多年「為寶雅集」系列品牌文化活動,還將增加中軸線主題講座、傳統文化論壇、圖書話劇沉浸式體驗、小型音樂會、書店暢遊打卡、科技中軸體驗等內容新穎的文化活動。(路艷霞)

老字號見證匠人匠心
近日,西城區新增4家北京老字號企業,分別為淮揚春、聚寶源、富華齋、義和泰。新增9名北京老字號工匠,他們來自西城區馬凱餐廳、淮揚春、富華齋、同春園、六必居、榮寶齋、張一元、一得閣、聚德烤肉宛飯莊9家老字號企業。
截至目前,西城區共有95家老字號企業,中華老字號達53家,占北京中華老字號總數的45%,是老字號最集中的地區。多年來,西城區一直珍視寶貴的老字號資源,致力於老字號的保護與傳承。率先出台了《西城區保護和促進老字號發展若干意見》,開展西城區老字號譜系研究,打造北京大柵欄商業街成為首個「中華老字號集聚區」,走出了北京市老字號特色消費和文商旅融合發展的西城模式。


北京老字號工匠認定工作也是在北京老字號協會組織下開展的,經過專家初評、復評、社會公示等階段激烈角逐,西城區新增的9名北京老字號工匠在47位參評人選中脫穎而出,在北京老字號工匠認定名單上佔比達45%,涉及餐飲、食品加工、文化藝術等行業。


馬凱餐廳第四代技藝傳承人呂永傑,在原有鎮店菜、特色菜的基礎上,還「復活」了船拐子肉等一度「失傳」的老馬凱餐廳經典菜,同時結合年輕人的消費習慣,新研發了酒香雪花牛肉、飄香羊排、湘西烤牛肋排等新式菜品,不斷為老字號帶來新活力。2017年馬凱餐廳重張於地安門外大街,讓呂永傑這個打17歲就進店的馬凱老人熱淚盈眶。在華天集團的號召下,2019年,呂永傑成立了集體技藝傳承班,教授烹調技藝。呂永傑積極發揚老字號「傳幫帶」的優良傳統,定期會給徒弟們面授理論知識,實操菜品製作,傳授烹飪要點,還會帶著他們反覆鑽研創新,優化現有菜品結構,將傳承與創新合二為一。下一步,西城區將推進實施《西城區進一步促進老字號傳承與創新發展的意見》,強化統籌協調力度,分層推進和分類指導,著力建立健全老字號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的長效機制,持續實施西城區保護振興老字號餐飲發展計劃,開展2023年中華老字號高質量發展系列活動,在原有老字號創意大賽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活動內容,開展中華老字號企業家對話會、老字號進社區等活動,展示老字號品牌魅力,增強老字號企業市場競爭力,促進消費增長。(史桭渢 江幗涓/文 聞昭/攝)

 

白雲觀街新添「彩虹空間」

在月壇街道原本雜亂無章的五金家屬院東側空間迎來華麗變身,並正式向居民開放。

回應民需 反覆打磨方案
走進月壇街道五金公司家屬院東側、白雲觀街南側,遠遠就能看見一個充滿童趣、色彩斑斕的牆面:一個拿著畫筆的小女孩正在繪製一道絢麗彩虹,彩虹旁邊朵朵白雲悠然自得,彩虹下碧波蕩漾,這樣的美好畫面不管誰看了都心情愉悅。然而,半年前,這裡還是雜草叢生,堆滿了廢舊物品,讓居民頭疼不已的地方。住在五金家屬院的王阿姨說:「好好的空地被雜物佔滿了,不僅影響家門口環境,附近孩子玩耍的地方都沒有了。」
廣泛瞭解居民訴求後,月壇街道於2022年9月正式啟動了小微空間改造項目,五金家屬院東街便是此次項目改造中的重點工程。在設計方案前,街道邀請社區、責任規劃師和10位居民代表召開議事會,共同參與規劃。期間,發放調查問卷100份,充分瞭解居民訴求。月壇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設計方案來之不易,團隊首先通過調查問卷瞭解項目重點與難點,精準入戶調研,確定了5處急需整改的意見建議。初步方案確定後,還經歷了兩次研討、三次修改,並結合各方意見進行方案優化調整。」據瞭解,責任規劃師起初想把改造區域向小區方向拓展延伸,但在研討會上有居民反映此舉可能會對街邊居民產生噪音干擾。於是街道和社區再次徵求居民意見,經過多次探討後決定將整改空間範圍適當縮小,使其保持合理範圍的同時規避噪音干擾。在大夥兒的齊心努力下,改造方案最終確定了下來。

實用美觀 打造藝術微空間
「這裡的空間設計主題是『彩虹與漣漪』。」責任規劃師惠曉曦介紹,設計結合白雲觀的歷史和空間特點,從孩子們喜愛的漣漪和彩虹出發。把老舊地磚改成「漣漪」狀的防滑地磚,實現藝術性;在空間南側舊物堆放處繪製「彩虹」裝飾畫,實現美觀性;並根據空間特點,設置弧形座椅,體現實用性。「成果來之不易,後期維護更重要。要想保持空間的常亮常新,必須下『繡花』功夫。」工作人員說。在後期維護上,街道會派專項工作小組工作人員對小微空間進行常態化維護,保持地面和牆體清潔。同時為了使牆體畫常亮常新,街道計劃邀請喜愛繪畫的小朋友們加入牆畫設計,不僅可以在原有圖案上補色,還可以加入自己的繪畫創意,使牆面成為獨一無二的「彩虹牆」。
春天的清晨陽光和煦,70歲的劉大爺早早就來到這裡陪孫女練跳繩。「孩子愛來這裡跳繩,看他們玩得開心,我心裡也高興。以後夏天到了還可以在這兒下棋乘涼。」劉大爺望著煥然一新的街邊滿意地說。如今,「彩虹空間」已經成為了居民熱門「打卡地」,處處皆是歡聲笑語。據瞭解,月壇街道已完成地藏庵南巷、公安社區、三里河三區項目工程改造。下一步,月壇街道將繼續從居民看得見的家門口著手,織補社區邊角,煥活閒置空間,用老舊空間的「小更新」撬動起家門口環境換新顏。(席鮑)

走進梅蘭芳故居 中外記者沉浸式感受京劇魅力

會館有戲之「遇見梅蘭芳·遊園尋梅」主題活動日前在梅蘭芳紀念館舉辦。20餘名中外媒體記者走進戲曲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的故居,沉浸式體驗中華傳統文化。
隨著鑼鼓響起,演出正式開始。楊貴妃心馳於盛唐御園的亭台之間、杜麗娘娉娉婷婷水袖蹁躚、天女長綢飛揚舞姿靈動……專業演員們依次粉墨登場,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的三個經典劇目——《貴妃醉酒》《遊園驚夢》《天女散花》在此上演。藝術家專業且高超的藝術水準和精湛演繹引人入勝,在場觀眾連聲讚歎。


梅蘭芳紀念館還為中外記者展示了珍貴的館藏文物——徐悲鴻繪《天女散花像》。現場演員與畫中梅蘭芳先生的曼妙神韻奇妙聯動,令整場活動步入高潮。本次活動專門邀請優秀戲曲演員帶領記者們學習水袖的手眼身法步,親身體驗水袖的魅力。同時,通過生動地講解、演示京劇中金扇的用法,面對面交流與互動,使中外記者進一步瞭解京劇藝術的幕後台前,對京劇的裝扮、身段等專業知識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來自印度的西塔拉姆·梅瓦蒂與保加利亞的塔尼亞·格盧赫切娃觀演後心潮澎湃,他們紛紛表示,演出很精彩,專業的表演、精美的服飾、隨風飄落的海棠花瓣都非常吸引人,進一步感受了京劇藝術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希望有機會能夠再次欣賞和體驗。
西城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推進老城保護與復興,加強會館活化利用,西城區在梅蘭芳紀念館、正乙祠等文化場所持續打造「會館有戲」文化品牌活動。同時,不斷探索「會館有戲」常態化演出機制,使其成為精品劇目品鑒入口、中國優秀戲曲文化展示窗口,打造「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下一步,西城區將以京劇發祥地、會館有戲、白塔夜話等文化品牌和重要活動為抓手,打造沉浸式系列演出活動。(李彤/文 王子雍/攝)

雜貨鋪裡擺滿老物件。

雜貨鋪裡尋舊時光

前門大街人聲鼎沸,幾百米外的楊梅竹斜街清淨一些,但往來行人也絡繹不絕。位於84號的諾曼雜貨鋪門臉兒不大,不足10平方米的小店裡,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老物件。晚清年間的電表、民國時期的大秤、不同時期的票證……在這裡,似乎可以觸摸到百年舊時光。
店主楊諾曼留著長鬚,頭戴棒球帽,一口地道的京腔。「屋裡也就一米來寬,最多的時候進了17個人,擠得滿滿當當。」楊諾曼喜歡跟人聊老物件背後的歷史。「這是送煤的卡,還有送煤車的牌照,那時候有規定,崇文區的煤車不能到宣武,宣武區的也不能到崇文,要是非得走,那就要辦通行證。」小店裡,類似這樣帶有時代烙印的東西還有很多,楊諾曼隨手一指,就能講上一段,「這花瓶也有意思,過去是擺在照相館裡的,大一點的照相館一般用上面那種,裡頭還有絹花。」

雜貨鋪門口設計新潮,吸引年輕人拍照打卡。
老住戶來雜貨鋪找尋舊時記憶。

說話間,一對中年夫妻進了店,看見牆上公交公司的乘車證,覺得分外親切。「家裡有人是開電車的,103路。」「北京站到動物園。」「對,還有天橋到動物園的15路。」「我還真有幾個朋友在15路。」幾句話下來,兩口子和楊諾曼相談甚歡,像是老友久別重逢,「這東西我們家以前也有,現在都找不著了,沒想到在這兒還能看見。」
這三年,楊諾曼的小店搬了兩次家,但還是有不少老主顧追隨。「好多人都對這些老物件有感情,那是屬於一代人的回憶,東西買回去不一定是為了用,大多是為了懷舊,順便也給孩子講講他們沒經歷過的生活。」
其實,諾曼雜貨鋪裡也有不少孩子進來玩。「有小孩兒指著蜂窩煤問我,這是什麼?我說煤,什麼叫煤?他們不知道。還有BP機,他們都沒見過,這些老物件對他們來說都是新鮮玩意兒。」
在諾曼雜貨鋪,老物件並非都是拿來賣的。「有些東西跟錢沒關係,就是想自己留著,像這個鴿子哨,葫蘆和哨一體,足足有十響,特別稀有,還有這清末的門牌,掐絲琺琅的,跟後來那種搪瓷的可不一樣。」楊諾曼願意將這些非賣品拿出來免費供人欣賞,也從不拒絕別人拍照,「好東西就是要給人看的,開店不光是為了賺錢,更多的還是一種情懷。」(孫毅 宗媛媛 文並攝)

老字號春菜 「彩色」驢打滾來啦!

春天的氣息綻放開來,在護國寺小吃起源店的小吃驢打滾卻是今年不同於往年,包裹上了野花的金黃色、草甸的綠色、晨光的紅暈等色彩,似乎要將春天的顏色全部囊括其中,十分引人注目。


民俗食品驢打滾象徵著驢兒撒歡般的生氣蓬勃、春意盎然,護國寺小吃起源店經理張猛說:「今年我們不僅從色彩上重新設計驢打滾,而且從食材、味道上也帶來了全新的體驗。」這份屬於春天的彩色驢打滾,名字叫「春分彩虹驢打滾」,原料包括綠豆沙、豆面、紫薯、牛油果、山楂糕等,是從春季色彩、口味需要進行設計和定制的。 「彩虹驢打滾」每日限量供應1000枚,大概占驢打滾供應總量的20%至25%。正在品嚐這份屬於春天定製版驢打滾的鄭女士說:「很適合嘗鮮,跟平時的味道不一樣,以前主要是豆面、豆餡的香味,現在似乎有種果香,還有點芝士的味道,好吃有新意。」


不少老字號餐館也按照春季時令特點,沿襲傳統,備好了鮮貨時蔬等製作的各式菜品。像什剎海美食明珠烤肉季,推出了草頭春筍、鮮蝦絲瓜煲、薺菜糊塌子等時令菜;烤肉宛推出了甜豆炒雞樅、拍蒜豆豉芥蘭苔等新菜;峨嵋酒家推出了豆皮豆尖等新口味;砂鍋居推出了春蔬芝麻肉、河鮮燴春蔬等春季春鮮;而在鴻賓樓,則是推出了雞湯煨龍鬚筍、菌黃炒春筍等春天「味道」。(江幗涓 史桭渢/文 聞昭/攝)

海棠盛景裝扮陶然亭公園
以「陶然芳菲 萬棠盛景」為主題的陶然亭公園第八屆海棠春花文化節舉辦。今年公園栽植的傳統海棠及現代海棠種類多達30餘種,數量達3000餘株,海棠盆栽展出數量也是歷年之最,達到500餘盆。


今年海棠春花文化節的最大特點就是「多」,海棠數量多、文化活動多、科普活動多、特色商品多。海棠花是陶然亭公園的主打特色,園內大面積栽植了眾多品種海棠,為方便遊客觀賞,除了在主路佈置沿路景觀還在公園北門、東門、南門、西門月季園四處集中展示地栽海棠,東門影壁、陶然牌樓等區域還設立景觀節點8處,遊客從哪個門區進入都能直接觀賞到海棠的絢麗身姿。


今年園內海棠盆栽展出數量達到歷年之最,一共500餘盆。還特別在雲繪樓·清音閣設立了1處1000餘平方米的精品盆景區,擺放10餘個品種、80餘盆各色沂州濃海棠盆景,其中包括今年引進的兩個新品種,分別是沂州海棠「雪之輝」和「白壽」。「雪之輝」花蕾是紅色,從花心向外,呈現從白色向粉色、紅色的漸變。
今年,陶然亭公園還特意打造了全新打卡地。一進公園東門,「玉堂富貴 錦上添花」3D互動畫便映入眼簾,畫面中海棠迎風搖曳,遊客步入其中,成為春日艷陽中最亮麗的風景。除此以外,遊客還可以在科普小屋體驗DIY插花手作。海棠春花文化節期間,公園舉辦多場次的線下科普活動,如主題生態導覽和自然筆記活動,非常適合親子家庭參與。
賞花玩耍少不了美食相伴。今年,陶然亭公園推出了特色產品海棠果口味棒棒糖、海棠奶糕、海棠京點等美食,在公園不同的特色商品店均有銷售。(西融)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