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以臺灣農民創業園為主陣地,推進兩岸農業產業融合發展

近年來,泉州市惠安縣立足臺灣農民創業園主陣地,充分發揮區位、資源、人文優勢,採取“一業一策、一企一策”,全力推進兩岸農業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打造臺胞臺農登陸“第一家園”。臺灣農民創業園獲批為福建省級“臺灣高校學生農業教學實踐基地”和“農村創新創業基地”,入駐台資農業企業59家,年產值超10億元(人民幣,下同),連續五年在中國農業農村部、國台辦聯合開展的國家級臺創園建設發展綜合評價中獲得優秀等次。
落實惠企政策,完善激勵保障機制
一是落細保障政策。在用足用活中央和省、市各項惠臺惠農政策同時,出臺《加快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的若干意見》,從用地、用海、用電、融資等方面制定“惠二十條”優惠措施,構建了普惠臺農臺胞的政策體系。
二是注重資金投入。縣財政每年預算資金1000萬元,用於扶持獎勵企業對臺交流合作、產品品牌創建和品質提升、“五新”技術引進示範等。2022年以來,爭取省級財政特色現代農業發展資金500萬元,扶持園區台資企業建設發展項目16個;爭取貼息資金119萬元,扶持5家台資企業貸款貼息,帶動金融資金投入近1億元。
三是培育知名品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企業開展品牌創建,培育富邦丸子、水關旺來鳳梨酥、金旺和龍口粉絲、惠和雅園百香果和衡潤紅心火龍果等品牌。
泉州衡潤農業綜合發展有限公司火龍果種植補光夜景
精准選商招商,發展新興特色產業
一是發展“海線”藍色產業。積極引導園區企業發展名優特海水養殖與沿海風光旅遊,引進和改良臺灣紅眉、牡蠣三倍體等30多個養殖新品種和新技術,實現海水養殖業從低值大宗品種向高端名優品種提升,從傳統零散養殖向集約規模養殖發展。
台資合作企業惠安縣鑫海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全景圖
二是發展“山線”綠色產業。積極引導台資企業因地制宜高效利用土地資源,做好調結構、轉方式、提質效,開展輪作套種,提高復種指數,發展綠色產業。泉州榮欣農業公司引進台商蕭錦松、張淑桂夫婦的沉香種植、加工技術,種植奇楠沉香1萬多株,建設“沉香科技園”。
泉州榮欣農業有限公司奇楠沉香種植基地
三是強化“五新”技術嫁接。結合對臺農業合作項目建設,大力引進臺灣農業“五新”技術,助推惠安現代農業發展。泉州衡潤農業綜合發展公司引進示範種植臺灣火龍果新品種250畝,引進應用補光增產、遮陽降溫和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等種植新技術,年增產兩批次反季節火龍果。
四是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堅持龍頭企業帶動,加大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培育力度,培育發展年產值超億元的富邦食品,品種齊全的鳳來食品,出口創匯企業金旺食品、龍口冬粉、漁寶釣具等,形成輻射能力強、示範效應廣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
創建多元平臺,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一是創建諮詢平臺。投入20萬元創建“惠安臺灣農民創業園對臺農業服務平臺”,設置農產品供需信息發佈、兩岸農業合作與交流等板塊,即時為企業、台商臺農提供產業信息。
二是創建行銷平臺。鼓勵園區台資企業建設電商服務平臺,通過“網上帶貨直播”和“互聯網+農產品”等模式,為縣域農業企業和農戶農產品線上銷售開闢新渠道。同時,利用縣供銷社系統構建的縣域流通服務網絡,大力推進臺創園企業產品進入供銷社系統服務網點,設專櫃、鋪產品,目前已有9家臺企的近100個產品獲得授權進入各基層網點銷售。
三是創建培訓平臺。以臺灣農業經營管理組織化模式、農業實用技術等主題,邀請兩岸農業專家,每年對全縣218個村兩委一把手、各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和技術人員,開展兩次以上的技術培訓,每年參訓人員均在300人以上。
突出青年引領,促進兩岸交流交融
一是建設農村創新創業基地。利用省級“農村創新創業基地”,通過專項資金扶持,支持臺灣青年創業基地和示範點建設,壯大產業、培育主體、搭建平臺、推進融合,以創新促創業、以創業促就業、以就業促增收。目前,在惠安臺創園創業就業的臺灣青年有70多人。
二是培植臺灣農業技術人才。出臺《惠安縣關於鼓勵和支持臺灣青年人才來惠創業就業的實施意見》,設立臺灣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實行人才貢獻獎勵制度,鼓勵臺灣青年、企業入駐創業。近年來,有6名港澳臺技術人員辦理了社保參保繳費,並為臺胞及其子女就業就學提供便利,有2名臺籍專家納入科技特派員隊伍,分別成功申報了省、市級科技特派員。
三是組織開展青年文化活動。開展“泉臺青年文化沙龍”“瓣香牽兩岸 徒步循初心”等活動,為兩岸青年提供交流平臺,共同感受文化的同根同源,促進兩岸文化融合提升。
來源:泉州政務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