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源山發現的黑枕王鹟(傅師偉/攝)
回憶起發現黑枕王鹟的過程,傅師偉介紹,4月17日,他和太太像往常一樣上清源山觀鳥,在千手岩往上一段路,發現了一只渾身青藍色,頭頂一塊黑色塊癍的鳥兒。他依稀覺得,這種鳥兒似乎未曾在泉州出現過,趕緊拍下照片發送到觀鳥愛好者的群裏,後經大家一起確認,這種鳥兒是黑枕王鹟。傅師偉趕緊通知了另一個觀鳥愛好者董帝偉,後者聽說,二話不說帶著相機趕到了現場。
黑枕王鹟築巢育雛(傅師偉/攝)
傅師偉見觀察得差不多了,便往山下走,在千手岩附近,再次遇到了兩只黑枕王鹟。“當時它們正在築巢育雛,我就用相機悄悄拍了幾張照片和視頻。”傅師偉回憶,後經泉州市林業局及泉州市觀鳥學會共同確認,黑枕王鹟為泉州新發現的第363種鳥類記錄。不過,因鳥兒正處於育雛期,於是他和一眾觀鳥愛好者約定,大家每天輪流上山守護鳥兒,但消息暫不對外公布,以免各地愛好者過來圍觀拍攝影響到鳥兒的育雛環境。近十名觀鳥愛好者這一守就是40天,他們用相機完整記錄了黑枕王鹟築巢、產卵、孵化、喂雛及雛鳥成功飛離巢的全過程。
黑枕王鹟築巢育雛(傅師偉/攝)
“為泉州觀鳥文化點贊,為我們資深生態鳥友仔細記錄點贊!他們為新物種來泉做了詳細的記錄,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一個很好的案例。”吳軻朝說,從鳥類保護的角度來說,鳥類育雛需要保持一定距離,太近了會影響鳥兒的育雛,嚴重時會使鳥兒育雛不成功甚至棄巢。這也是大家守而不宣的原因。直到雛鳥成功離巢後,觀鳥學會才對媒體宣佈了泉州發現第363種鳥類記錄的消息。
雌鳥(左)和雛鳥(傅師偉/攝)
據介紹,黑枕王鹟屬小型鳥類,體長14-16釐米。雄鳥除腹和尾下覆羽白色外,通體包括兩翅和尾表面幾全為青藍色,頭頂天藍色,額基黑色,枕有一黑色塊斑,胸具一半月形黑色胸帶。雌鳥頭頸暗青藍色,背灰藍褐色,枕無黑斑,胸亦無黑色環帶,其餘似雄鳥。特徵極明顯,野外不難識別。中國還未見有與之相似種類。
黑枕王鹟性活潑好奇,棲於低地林及次生林,常與其他種類混群。多棲於森林較低層,尤喜近溪流的濃密灌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