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泉州元素的獅紋珠繡
如今,為了促進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陳克忍將泉州珠繡技藝帶到各類院校,除了走進泉州市泉中職業中專學校的日常課堂,為學生們傳授珠繡技法,指導他們創作珠繡作品之外,她還通過在福建經貿學校開展珠繡手作活動講座,到泉州市輕工學院開展珠繡課題研究,為泉州職業技術大學的學生們開展珠繡體驗課,帶領閩江學院服裝與藝術工程學院的師生開展珠繡研學活動等方式,讓珠繡技藝一步步走進年輕人的視野中。令她欣慰的是,不少接觸珠繡技藝的學生,對珠繡技藝產生興趣,加入傳承隊伍,並積極探索創新方式,助力珠繡技藝及傳統文化的傳播。
陳克忍指導學生繡制獅紋珠繡作品
學生以獅為題材進行創作
“傳統技藝需要傳承創新,才能‘活’得更久。”在陳克忍看來,傳統文化只有融入當下的生活,才能更好地傳承下去。秉承著創新的思路,在指導學生們創作珠繡作品時,她鼓勵學生們多將傳統與時尚相結合,讓珠繡作品能兼具藝術性和實用性。泉州市泉中職業中專學校服裝教研組組長、服裝專業高級講師胡莉虹介紹說,該校利用珠繡課程搭建平臺,學生嘗試著賦予“福獅”珠繡作品更多的實用功能。相較于金蒼繡,泉州珠繡的耐磨性會更強,用來作為裝飾物,即便經過水洗、摩擦,也仍可以保持漂亮的光澤度,且牢固性也較好,不易脫落。結合珠繡的這些特性,在面對造型各異的獅紋珠繡時,許多學生們便改變了傳統珠繡的用途,不再用它們去裝飾戲劇表演的道具、戲服或是民俗活動所用的擺件,而是用這些獅紋珠繡裝飾衣服、鞋子、手提包、扇子、胸針、髮夾、耳環等日常用品,發揮其實用性,使這些日常用品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個“行走”的獅文化宣傳窗口。同時,為了利用珠繡為物件增加與眾不同的美感,使之看上去更顯獨特,更具有時尚感,胡莉虹老師說,在繡制獅紋圖樣時,一些學生們還選擇將傳統的獅紋“改頭換面”,利用亮片、彩管、珠串等珠繡常用的材料,為珠繡圖案增加一些有趣、別致的元素,如讓獅頭“頂”著泉州名勝景點,或是讓獅子“手持”寫有可愛字元的彩帶、鑼鼓,又或是給舞獅的背景添加誇張的塗鴉,由此創作出的獅紋珠繡圖樣少了一些傳統珠繡獅紋的霸氣,多了幾分憨態可掬的神韻,用其裝飾日常實用物件,更顯得別具一格,富有新意。
亮片、珠串等材料的運用,使得珠繡作品富有立體感。(陳士奇 攝)
帶有卡通獅子形象的珠繡作品,受到年輕人的歡迎。(陳士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