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在這裡,大家可以發發呆,舒服地和朋友聊聊天,好好享受美食。」提起在重慶開餐廳的初衷,14日,正在廚房忙碌的台灣青年江承晉(Paul)說,希望為食客營造「回家」的感覺,在都市中放慢步調。
出生於1988年的江承晉來自台北,在重慶已生活10年。入渝前5年,他的身份還是IT從業者,被電子台企外派至重慶從事銷售與工程服務。2018年,基於家族不少成員從事餐飲業的淵源,加上「想要跳出舒適圈」,江承晉跨界打造台式複合式餐廳「鬧熱商行」,成為餐飲「新人」。
不過5年時間,這一台式風味美食店舖已在重慶核心商圈旁的居民樓內開設兩家,在社交平台成為年輕人的「寶藏打卡地」。
「我嘗試開過街邊店,但快銷的節奏、行色匆匆的客流並不是我想要的。」江承晉說,之所以選址居民樓,是看重其濃厚的生活氣息。「在台灣有很多融合式的社區店,我也是把經營模式原汁原味地搬來大陸。」
記者近日在兩家店探訪看到,儘管約80平方米的空間內祗散落擺放10張餐桌,但隨處可見的木質裝修、水磨石地板、暖黃的燈光,處處彰顯著復古氣息。江承晉透露,店內播放的音樂、喝水的茶杯都經過精心挑選,祗為讓人找到「家」的親切感。
豬扒包、豬排蛋餅、椰香咖喱雞、芝士菠蘿油、古早黑糖奶茶……「我想把每一樣菜品都做出特色,把我覺得好吃的與大家分享。」江承晉介紹,因是自己摸索,店內菜品上新速度較慢,研發一款產品耗時幾個月也是常有的事。如今,在不更改台灣味型的基礎上,他開發了近20個菜品、近30款飲品。值得一提的是,為迎合重慶人口味,他還尋求飲食的共性和平衡,將酸、辣等元素適當融入。
在江承晉看來,「創業是痛並快樂的過程」。其中一「痛」是難有休息,江承晉一年有300多天11時到店、21時離店,「起早貪黑,一門心思在店裡」。為保證菜品的穩定性,他堅持親力親為,如精選原料、炒制滷肉,忙完往往是淩晨三四點。
「創業嘛,就不可能當蹺腳老闆(形容老闆不做事,做甩手掌櫃)。」江承晉笑著說,打拼雖有波折,但都能收穫寶貴經驗,需要「不放棄、沉住氣、再出發」。
常在店裡,食客給到的反饋也是最直觀的。「每當研發的菜品得到認可,就是我最幸福的時刻。」江承晉說,鼓勵的聲音也在提醒他不要忘記初衷,用心把東西做好才是最重要的事。
熱衷探索的江承晉足跡已遍佈大陸的雲南、天津、江西等省份,領略了大好河山,他愈發覺得大陸土壤充滿機會。以直轄市重慶為例,不僅有「8D魔幻」地形帶來的驚奇,還有越來越國際化的營商環境、開放姿態。「這座城市的發展速度,若不是親身體驗,是無法想像的。」
回望大陸生活,江承晉說,重慶已是他的第二故鄉,諸多人和事都值得感恩。江承晉表示,未來,他會在深耕台式餐飲的同時嘗試新的創業項目。自己也樂於成為一座「橋樑」,分享創業經驗,助力更多台青「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