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魏氏樂器複製驗收 11月將首演

【記者鄭松波報導】據「福清市善德明代魏氏樂譜文化研究交流中心」獲悉,湖州師範學院音樂學院漆明鏡教授一行日前在泉州對明代魏氏樂器複製品驗收。


明末福建福清海商魏之琰帶去日本兩百四十餘首歌詩樂,至18世紀初方由其曾孫魏皓編撰成《魏氏樂譜》,該樂譜在近代又傳回中國。演奏魏氏樂時,除人聲歌唱外,還有數件樂器合樂。魏之琰曾將琵琶、十四弦瑟、月琴、笙、笛、簫、篳篥、雲鑼、檀板、小鼓、大鼓11件樂器帶到日本長崎。魏皓在京都教學時用到這些樂器,他的弟子筒井郁景周將所有樂器輯錄成《魏氏樂器圖》。傳世的《魏氏樂器圖》有兩種版本,一種只有樂器圖片,一種附有簡單的文字介紹。

《魏氏樂器圖》中的古瑟圖

湖州師範學院音樂學院的漆明鏡教授悉心研究《魏氏樂譜》十五載,將原本的工尺譜和器樂指位譜譯成現今通行的五線譜,並曾嘗試復原演出。有了理論研究基礎,為了盡力貼近魏氏樂原本的聲音,使明代器樂的音色重現,漆教授試圖根據《魏氏樂器圖》複製出全套的明代樂器。魏之琰是福建人,帶到長崎的樂器極可能是產自福建,鑒於此,漆教授通過「福清市善德明代魏氏樂譜文化研究交流中心」的魏若群先生多方瞭解、評估,考慮到福建泉州南音的歷史悠久,傳承持續狀況比較理想,其樂器的製作技藝積澱深厚。魏若群經由福建泉州的「南音」傳承人魏朝陽先生的引薦,最後漆教授決定委託泉州南音樂器製作技藝的傳承人李建瑜師傅和杜志陽師傅複製,依據《魏氏樂譜圖》的相關信息,複製了整套的魏氏樂所用明代樂器。

湖州師範學院音樂學院四位老師對古瑟、檀板、笛、簫等樂器的檢驗(拍攝:林宇)
漆明鏡(中)、李建瑜制琴師(右)(拍攝:林宇)

經過半年時間的溝通、製作、打磨和裝飾,全部樂器已製作完成。李建瑜師傅表示,從業已三十多年,複製此類明代琵琶和月琴尚屬首次,琵琶的尺寸較小,品位和南音琵琶有區別,而月琴是小巧的八角形音箱,形制罕見。在整套製造過程還特地邀請川派古琴大師曾成偉教授、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鍾之岳副教授、南音傳承人等專業人士對一些音質進行了糾正、改善和調整。


在國內首次複製明代魏氏樂器,由於製造過程嚴格把關,本次驗收順利完成,樂器的音色和音律均達到預期。這些樂器之後將會在今年11月浙江省湖州師範學院與長興縣政府聯合主辦的「明樂音樂會」中首演,屆時,明代絲竹之聲將穿越時光的洪流在湖州長興響起。

新聞推薦